#日本動漫#
我從《乃木坂春香的秘密》開始正式追季番,此前看釘宮四萌,草莓百分百之類,也算是有點日漫閱歷的。
在我心裡,從來沒有什麼「二次元」
日漫在我心裡和英劇美劇一樣,往好聽了說,都是我喜歡欣賞的藝術作品,往難聽了說,都是平常下飯解悶的。
我不會去說「日漫無聊了」這種話,我不會去沉湎於曾經的日漫有多出色,然後去陰陽怪氣地說「業界藥丸」,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
其實,優秀的作品一直在有,在若干年後也必將被後人稱道。近一點的,冰海戰記,鬼滅之刃,遠一點的,宇宙丹迪,超人幻想等等,都終將以佳作的名號留在日漫歷史上。
所以,究竟是我們放棄了一個靜下心來欣賞好作品的心,還是我們太自大,自大到藐視許多驚豔的事物。我看日漫看了十來年,我從來不自稱自己是個「動漫宅」「二次元愛好者」,我只是一個喜歡看優秀影視作品的平凡上班族。
「二次元」如何,雨我無瓜。我只是安靜地,一邊拼膠,一邊追完一部部日漫,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0年前的圈子什麼樣呢?網絡小圈子、精英社群,要成為一個所謂的動畫otaku門檻是很高的,甚至不亞於半職業的影評人,10年前的動畫是什麼樣的呢?各種原創動畫、新穎題材層出不窮,先鋒、前衛和實驗性動畫比比皆是,動輒年番半年番的超長篇不勝枚舉,就像寒武紀的大爆發,在事物誕生之初往往是其最具活力最多彩多樣,高投資高風險不可持續。
隨著動畫商業化的成功和推進,資本尋求著一種更加保守穩妥的動畫製作模式,於是我們迎來了「輕改盛世」,有現成的腳本和原作粉絲基礎的輕改作品,製作成本比原創動畫更低、風險比原創動畫更小,而且還把出版社這一傳統領域的資本巨人引入了業界,這也正是多媒體聯動的開始,於是現在動畫作為商業產品可以像流水線上的零部件一樣被快速高效的製作出來。
另一方面隨著商業化的推進動畫的受眾增多,動畫的審美趣味也從小眾精英群體被推向大眾,從而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被庸俗化,於是便有了現在成本極低、高度同質化、工期短壓力大崩壞嚴重的眾多垃圾動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原先的小圈子、精英社群發現他們已經失去了話語權,逐漸邊緣化,業界的評判標準已經不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於是產生了深刻的焦躁和無力感。
其實一路回想下來,網管後的原創動畫,真的沒幾部可打的,鐵血等原創動畫,又跟網管何其相似,前半部好評如潮,後半段急轉直下。就連萬代最會騙錢的獨角獸,uc讓多少人愛上了騙錢獸,再看看nt慘澹的票房,唉。
6年前,版權時代正式到來,我還願意花錢衝著迅雷會員,去極影,天使,風車下載那些b戰看不到的番。而如今,迅雷會員成了我下載PSP遊戲的工具。回憶起當年覺得可以靠新番過一輩子的自己,再看看自己床頭的遊戲機,桌上等著噴漆的模型,手機上的一對騙氪手遊,真是一陣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