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惡棍慣常使用暴擊偷襲戰術雖然在戰爭的前半段風光無限,從自己的對手身上撕扯下來大量肥美的戰利品,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戰爭瘋子們最終還是吞下了自己種下的惡果,由於佔領的疆域過於廣大,人力物力都不佔優勢的侵略者們,在戰爭的後半段,根本就無法維持整條防線的防禦了,只能不斷地收縮自己的防線,一點點的龜縮於自己的邪惡巢穴。
小笠原群島的位置圖
1944年,為了將不斷逼近日本本土的盟軍部隊抵擋於絕對國防圈之外,日本決定向散落在西太平洋之中,距離日本東京1000餘公裡的小笠原群島派駐重兵,5月,守衛小笠原群島的,直屬大本營直接統轄的小笠原兵團正式成立。有關於小笠原兵團和109師團,許多資料在概念上區分有一些混亂,甚至將這兩個部隊混為一團,實際上,小笠原兵團是109師團的上級單位,具體隸屬關係如下:大本營——小笠原兵團——109師團。而引起概念混亂的根本原因則是小笠原兵團的指揮官慄林忠道,在職位上還兼任109師團的師團長。
戰鬥打響之前的硫磺島異常安靜,日軍根被沒有任何還擊的跡象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消耗美國軍隊,人力物力本就捉襟見肘的日本,還是將士兵分散的部署在能夠駐軍的島嶼之上,期待著能夠與美國在逐島爭奪的近戰之中,撈到些許便宜。在部隊的配屬上,大本營向小笠原群島的各主要島嶼都部署了部隊,109師團麾下,由立花芳夫少將指揮的混成第一旅團屯兵小笠原群島父島列島的父島要塞,而大須賀応少將所指揮的混成第二旅團,則在想要抵近指揮的慄林忠道中將的帶領之下,前往小笠原群島火山列島之中的硫磺島。除了這兩個面積較大的島嶼之外,日本人還向小笠原群島父島列島的南島之上派駐了坂田善市大佐指揮的獨立混成第12連隊,兄島之上派駐了竹中直二少佐指揮的獨立歩兵第275大隊,而母島列島的主島,日本人則派駐了黒沢繁大尉指揮的獨立歩兵第274大隊和巖谷好少佐指揮的獨立歩兵第276大隊。
日本在父島之上苦心經營的要塞,並沒有等來盟軍的登島作戰
準備與美國軍隊決一死戰的小笠原兵團並沒有等來想像中的逐島爭奪,也沒能實現與敵玉石俱焚的虛妄幻想,在小笠原群島,除了在硫磺島之上以1.83萬人戰死為代價,換取了美國6800餘人死亡,1.9萬人受傷的戰果之外,小笠原群島其他島嶼的日軍除了遭受不定時的轟炸之外,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
美國海軍鄧拉普號驅逐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文書,9月3日,美國海軍鄧拉普號驅逐艦駛入了父島的港口,接替慄林忠道成為小笠原兵團指揮官的立花芳夫籤署了投降文書,美國接管了小笠原群島的所有島嶼。1946年,盟軍最高總司令部發布了557號命令,正式將小笠原群島變為美國的軍事管理區。而對於小笠原群島的島民,除了129名具有歐美血統的居民在經過嚴格審查之後,被允許前往父島之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允許前往小笠原群島。小笠原群島日漸成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爭奪主導權的前沿基地,甚至有傳言聲稱,美國在硫磺島上存儲了核武器,而為了避免過分激化矛盾,美國將這些核武器的引信部分存儲於附近巡弋的船隻之上,以此來欺騙世界聲稱自己並沒有在日本部署任何核武器,當然,做為國家最高等級的軍事機密,該該傳言並沒有任何證據。
硫磺島的航拍圖
戰後困難的經濟讓被強迫遷回日本本土的小笠原島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小笠原島民的歸鄉運動隨即展開,怎奈美國早已經將這片島嶼變成了自己對抗蘇聯的前沿基地,小笠原群島的居民一直到1968年美國將小笠原群島歸還日本之後,才陸續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作為太平洋戰場慘烈戰鬥發生地之一的硫磺島,由於島上至今仍殘存有部分炸彈,且日美雙方都將該島作為重要的軍事訓練基地,因此除了島上的航空基地和通信站的駐紮人員和二戰戰死者的遺骨收容人員之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允許登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