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歐洲逐漸接近拐點,但鄰國日本形勢不樂觀。儘管日本政府宣布將緊急狀態擴大至全國,但截至上周五統計,全國確診病例仍突破了1萬例。
除了與病毒戰鬥,還要應對自然災害。日本地震、火山、颱風等自然災害多發,專家最近多次提高了對南海海溝地震等的風險預警,提醒民眾加強防範。
但災害總是突如其來,就在剛剛,4月18日下午,東京時間17時26分(北京時間16時26分),日本東京都小笠原群島突然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
地震危害如何?會不會引發海嘯和次生災害?網友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深源地震危害較小
筆者趕緊關注日本政府負責地質災害的氣象廳網站,還好,這次地震屬於深源地震,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危害,算是鬆了口氣。
日本氣象廳發布的消息顯示,震源位置是小笠原群島西面海岸,深度約490公裡,強度推定為6.9級。因震源很深,小笠原群島的地震烈度,也就是造成建築物等搖晃的程度最高為4(屬於較弱地震,日本制定的烈度等級最高為7),日本本土的烈度只有1-2,不會引起海嘯等次生災害。
那麼,為什麼深源地震往往對地表影響較小呢?
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300公裡以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深海溝附近。歷史上有記錄的震源最深地震,是1934年6月的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裡,震級與這次相同,也是6.9級。
與大家熟悉的由於板塊運動引起的淺源地震不同,深源地震與地球深處的地幔對流有關,由於距離地表十分遙遠,地震能量傳遞到地表之前,絕大部分已經被地層吸收,即使震級很高,一般也不會造成災害。
能對我們的生活和安全形成巨大威脅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也就是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裡以內的地震。科學研究表明,一年裡世界上所有的地震釋放的能量之中,85%來自淺源地震,而且主要發生在地下5-10公裡範圍內。
世界遺產小笠原
網友的問題又來了:從地圖看,小笠原群島距離日本本土很遙遠,與東京有什麼關係呢?
的確,小笠原群島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位於太平洋西部,距離東京有1200公裡之遙,緯度與衝繩接近。但按慣例,東京以南太平洋上的很多島嶼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東京都管轄,所以這裡被成為東京都小笠原村。
想要從東京去小笠原,可要大費周折,搭乘每6天出航、容納千人的「小笠原號」郵輪,需要長達25個半小時的航行,才能抵達小笠原群島的父島。
由於小笠原群島「與世隔絕」的地理特點,擁有大量特有野生動植物和獨特地質地貌,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雖然美景如畫,猶如孤懸大洋深處的「世外桃源」,但這裡的地質活動十分活躍,隨時需要小心防範地震、海嘯來襲。按照島上的規矩,來到這裡的遊客,還要用清潔灰塵的滾筒清理衣服和鞋,以免帶進外來生物,破壞脆弱的生態平衡。
總結一下,這次小笠原群島的深源地震不會帶來大的災害,但地球上的平衡卻需要我們精心呵護,新冠肺炎疫情是不是生物鏈對我們的警示呢?我們是否應該從保護野生動物開始為預防病毒流行做點什麼呢?
文:銳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