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溝莫名移動50米,專家稱或現300年一遇大震,海嘯可淹東京

2020-11-26 騰訊網

由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一直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近兩個月以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接連發生一些小規模地震,如在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發生4級地震,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5月26日,東京東部外海發生5級地震,6月1日,鹿兒島縣外海發生4.3級地震,6月1日,東京東北部沿海附近發生5.1級地震,6月5日,小笠原群島發生5級地震,6月9日,高知市發生4.6級地震……

頻繁的地震發生也使得日本的地震學專家神經緊張了起來,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就認為,近期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的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這兩大地震相當可怕,因為它們能給整個日本帶來致命打擊,一旦發生,至少會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上世紀40年代時,日本列島及其東部與南部沿海接連發生四次大級別地震,其中南海地震級別高達8級,每次死亡人數都在千人以上,其地震原因基本上都屬於菲律賓板塊與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的結果,高橋學認為如今日本列島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質情況與上世紀40年代(屬於日本昭和時代)的幾次地震發生之前相似,日本列島下的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以及勘察加板塊的不斷衝撞正在積蓄能量,並且很有可能釀成級別高達8~9級的超級大地震。

高橋學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專家,他分析發現異常情況是從2016年熊本地震開始的。之後的「鳥取縣中部地震、2017年韓國浦項地震、2018年大阪北部地震,這些和昭和時代的四大地震一樣,都是受菲律賓板塊的衝撞而產生。」因此他認為近期「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高橋學還認為今日本列島的地質學情況很可能正在醞釀兩大超級地震事件——除了「南海地震」之外,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很可能發生,該地震是指發生在日本東京都正下方的地震,其特點就是破壞性巨大。「今年5月20日下午,地震儀記錄到東京灣發生了7次震源深度在20千米的小規模地震。這種現象是自1923年日本有地震數據記錄以來首次出現。」

讓高橋學更擔憂的是,「如果真的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那麼破壞力將是十分巨大的,因為日本東京屬於最發達地區,人口眾多,建築物像森林一般稠密,大級別地震一旦發生,損失難以估量,而且東京地區地勢較低,海嘯很容易倒灌入東京市區,將東京淹沒,何況城區有很多地下街道,很容易會被海嘯灌滿。因此高橋學建議,在關注疫,情的同時,也要著眼於為可能到來的大地震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其實不僅是日本近期的地震頻繁,今日五六份環太平洋地震帶就很活躍,僅在6月就記錄到了3次6級以上的強震,分別為智利北部6.8級地震,斐濟群島以南6.1級地震,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6.7級地震等,這說明從大環境上來看環太平洋地震帶也正是不安分的時期,增加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地區發生大級別地震的可能性。

另外,近期還有一個驚人發現,就是日本的地質學家發現日本東部和東南部的海溝某些地方已經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並且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日本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300年難得一遇的大地震,規模很可能超越2011年3月11號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而海溝附近的地震很可能引發巨大的海嘯,導致日本列島東部以及東京都市圈被淹沒。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海外網》《環球時報》6月8日文章《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新華社》4月22日文章《日本預測其太平洋沿岸今後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和海嘯》

相關焦點

  • 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文/行走天涯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若說到世界上地震發生率最頻繁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也是因為日本國家處在地震帶上的原因,日本人至少每天會經歷十次以上的地震,但因為地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並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和影響。不過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地勢板塊運動幅度越來越大,日本很可能會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地震。特別是有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的海溝已經開始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
  • 日專家稱日本列島所屬板塊正醞釀兩大超級地質事件,東京是中心
    ,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就認為,近期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的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這兩大地震相當可怕,因為它們能給整個日本帶來致命打擊,一旦發生,至少會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 兩大噩耗傳來!史上最大海嘯將衝擊北海道,富士山火山將癱瘓東京
    日本內閣在2月29日指出,日本專家得出的預測結果顯示,北海道東部將會迎來一次浪高28米的海嘯,將成為日本史上最大級別的海嘯,將會摧毀大部分沿海設施;3月31日,日本中央防災會議又宣布,富士山火山也可能爆發,噴出的火山灰將會讓首都東京圈在數小時癱瘓。
  • 日本修改地震預測 日本海溝附近有8級大震危險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2月26日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26日發布預測稱,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高。委員會鑑於2011年3月發生了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地震(東日本大地震),修改了同年11月匯總的長期評估。
  • 專家預測日本北海道和巖手或遭遇30米海嘯
    共同社消息,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21日公布了以東北至北海道的太平洋近海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沿線為震源的地震預測。預計最大規模可達芮氏9級,太平洋沿岸將出現大範圍海嘯。北海道、巖手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達約30米。預測稱地震的發生「情況緊迫」。會上還出示了除巖手外的6個道縣浸水圖,有的地方政府辦公樓受災。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佐竹健治表示,這種級別的地震和海嘯根本無法用沿岸堤壩防禦,日本政府要想挽救人命,唯一辦法就是撤離。據悉,日本政府預測的這兩場大震都屬於海溝地震。日本東側有兩個海洋板塊俯衝到了大陸板之下,並且以每年數釐米的速度移動,由地球板塊抗壓形成的海溝發生的地震被稱為「海溝型地震」或者是「海槽型地震」。
  • 日本專家預測千島海溝可能發生9.2級大地震,北海道或現30米海嘯
    就在4月21日,日本內閣專家組公布了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千島海溝有可能發生9.3級的地震,而日本的海溝則有發生9.1級地震的可能性。屆時北海道地區可能會出現30米左右高的海嘯,而福島核電站附近有可能出現13.7米的海嘯。
  • 日本修改地震預測評估 日本海溝附近有大震危險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黃婷】據日本《東京新聞》2月26日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26日發布預測稱,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還有概率90%以上的地點。
  • 日本專家:北海道和巖手或遭遇30米海嘯
    據日本共同社4月21日報導,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21日公布了以日本本州東北至北海道的太平洋近海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沿線為震源的地震預測。專家們預計地震最大規模可達芮氏9級,太平洋沿岸將出現大範圍海嘯。北海道、巖手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達約30米。預測稱地震的發生「情況緊迫」。
  • 日本國土地理院:地殼移動4米掀起10米海浪
    強震 地殼移動了4米,東京交通癱瘓  日本氣象廳11日說,強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1日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出現多次餘震,宮城縣、巖手縣、青森縣和包括東京在內的關東地區震感強烈。
  • 日本專家預測9級地震隨時來襲,北海道巖手縣等地或出現30米海嘯
    4月21日,日本內閣專家組公布對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預測,預計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日本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屆時北海道巖手縣等地區或出現近30米高的海嘯,具體為巖手縣宮古市29.7米;北海道27.9米;青森八戶市26.1米;而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可能出現最高13.7米海嘯。專家組表示目前難以判斷大地震的發生機率,但相關地區在過去6000年每隔300-400年便會發生大地震和海嘯。最近一次發生於17世紀,迄今已有約400年,因此巨災可能隨時發生。
  • 日本大災難要來了,海地板塊下沉50米,或將面臨超級地震!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六大板塊,板塊移動會發生碰撞,從而引發地震,在板塊的交界處是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地震帶。日本就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區域。由於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日本常常是小震不斷,大震不亂。
  • 日本疫情未結束,北海道或發生9.3級地震,30米高的海嘯!
    事實上,幾乎每一年,日本專家都會發布特大地震預警。自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日本成立了地震研究調查委,研究如何預測地震的發生,並以此制定防災策略。雖然預測技術不斷提高,但目前為止準確度依然不太高,最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沒有被很準確預測到。那麼,專家所謂的「近期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高」,又是什麼概念呢?
  • 為防備南海海溝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愛知縣超市準備海嘯救生艇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愛知縣知多半島南端的南知多町便利店停車場於4月安置了一艘海嘯救生艇。南知多町將南海海溝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浪高度設想為9.5米,店長表示「希望有助於讓老人避難」。   從海岸到7-11便利店的南知多內海分店大概需要步行10十分。
  • 日本專家預測9級地震隨時來襲,北海道或將出現30米高海嘯!
    日本大地震導致滿目瘡痍。(網絡圖片)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周二(4月21日)預測,日本東北至北海道一帶未來可能發生芮氏9級或以上的大地震,屆時北海道、巖手縣等地區或會出現高達30米的大海嘯。而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帶,到時更可能被高逾13米的巨浪淹沒。
  • 新研究稱日本大地震致板塊位移20米遠超預期
    海嘯和地震襲擊日本後,洶湧而來的海水衝過防洪堤,瞬間淹沒黑河入海口附近的一個海濱村莊。  據英國媒體報導,根據設置在海床上的儀器實測數據,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板塊位移超過了20米。這一實測數據幾乎相當於之前專家僅僅依據理論計算得出結果的兩倍。  日本海上保安廳負責維護設置在日本近海斷層附近海床上的測量儀器,這些斷層帶地震頻發。在這次的實測數據中還發現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床抬升超過了3米。這些數據再次提醒我們日本東北大地震及其隨後出現的海嘯的巨大威力。
  • 日本專家稱地球將遭10級地震 能量系311時30倍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地震專家松澤暢教授21日在東京舉行的地震專家會議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根據地球板塊長度判斷,地球上有可能發生芮氏10級的超大型地震。芮氏10級的地震所發出的能量為去年日本「3-11大地震」的30倍左右。松澤教授稱,在「3·11大地震」發生前,誰都沒預想到會發生芮氏9級地震。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毫米/年,而馬尼拉海溝南段呂宋島西南部海域滑動速率為50毫米/年,馬尼拉海溝最南端民都洛島海域滑動速率為20毫米/年,利用數據監測模擬發現馬尼拉海溝吸收了菲律賓板塊俯衝亞歐板塊大部分的能量,且具備發生9級或者9級以上的地震的條件,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將馬尼拉海溝列為未來發生地震海嘯高風險的區域。
  • 日本危險了?專家稱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圖源/NHK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