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廳11日說,強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1日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出現多次餘震,宮城縣、巖手縣、青森縣和包括東京在內的關東地區震感強烈。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畫面顯示,東京市中心一些大型建築物劇烈搖晃,一幢大樓震後起火,冒出黑煙,一座大型購物商場屋頂坍塌,有人員受傷,但數量不明。
地震發生後,餘震不斷。初步統計,僅6級以上餘震就達50多起。
地震還造成東北地區和關東地區約840萬戶人家停電,多地交通陷入混亂。在首都東京,地鐵等公共運輸癱瘓,全城道路堵塞嚴重,數不清的人在街道上步行。日本北部震區多處高速公路地面開裂,鐵路全部停運,多家機場也被關閉。由於國內國際航線相繼停飛或改降其他機場,至少兩萬旅客滯留機場。
日本國土地理院11日晚說,距日本東北部海域地震震中較近的宮城縣境內出現了約4米的地殼變動,是日本有地震觀測史以來的最大地殼變動紀錄。
海嘯 掀起10米海浪,至少500人死亡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日本北部沿岸數十座城市和鄉村,高達10米的海浪將房屋、車輛、貨櫃和居民捲走,並將港口停泊的船隻推向陸地、撞毀建築物。一名日本海嘯專家稱這次海嘯為「日本有史以來浪頭最高、影響範圍最廣的海嘯」。
直播畫面顯示,海水裹挾泥沙和建築物殘骸快速漫過宮城縣仙臺市名取河附近居民區,仙臺機場跑道遭海浪淹沒,市內一些建築起火。
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市政府關閉了19個防洪閘,以應對海嘯。
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造成至少500人死亡,大量人員受傷或失蹤。由於地震影響範圍較廣,統計尚不全面,死傷數字勢將繼續上升。
共同社11日晚援引宮城縣警方的話說,救援人員在宮城縣仙臺市若林區荒濱發現了二三百具屍體;仙臺市和鹽釜市交界處的一家石油化工廠發生火災。此外,在巖手、福島、宮城、茨城、千葉等震區各縣也有至少數百人死亡。
核電站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1日說,日本各地因大地震而自動停止運轉的核反應堆已經達到11座,各核電站周圍的監視器目前均未發現異常,也未檢測到放射性物質。
該機構說,其中,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號和二號反應堆無法從外部獲得電力供應,屬於《原子能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規定的「異常事態」。這是日本核電站首次出現這種異常情況。
儘管未檢測到放射性物質,日本福島縣當晚已向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周邊半徑兩公裡之內的居民發出避難勸告。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也在當晚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採取應急措施,首相菅直人已根據《原子能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發布了「原子能緊急事態宣言」。
此外,日本東北電力公司宣布,女川核電站1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一層發生火災,自衛隊正在滅火,目前未對外部造成放射性汙染。
8.8級,日本史上最高級別的地震日本氣象廳11日說,當天下午發生的日本東北-關東大地震達芮氏8.8級,是日本地震記錄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為在板塊交界處發生的逆斷層型地震。
按照美國地質勘探局的說法,震級為芮氏8.9級,震中位於宮城縣以東130公裡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裡。路透社駐東京記者琳達·西格說,「這可能是我到日本20多年所經歷最強烈地震。」
日本氣象廳說,此次地震與9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芮氏7.3級地震屬於同一地震機制。因此,9日的地震可能是前兆性地震,而本次地震是主震。
氣象廳地震海嘯監視科科長橫山博文說,剛發生芮氏7級以上地震後緊接著又發生巨大地震的案例前所未有,此次地震屬於「特異事例」。
就茨城縣海域緊接著發生的地震,橫山博文說:「這也許屬於餘震,不過也有可能是單獨發生的。」
橫山博文說,海嘯的第二波、第三波有可能變得更高,第一波海嘯沒有到達的地方也有可能遭遇巨大海嘯襲擊,希望市民暫時躲避到30米高處。
[小資料]
天線和避雷針
像辮子一樣甩來甩去
[親歷]
天線和避雷針
像辮子一樣甩來甩去
當地時間11日下午,新華社記者藍建中正驅車前往東京新大谷飯店採訪,在路口等紅燈時,突然覺得車子晃了起來,而且越晃越厲害,沒有停息的跡象,這才意識到地震了。
藍建中看到,眼前的幾座樓房左右搖晃著,樓頂的天線和避雷針如同辮子一樣甩來甩去。他一看手錶,將近14時50分。藍建中在東京多次經歷地震,但是如此強烈的晃動還是首次遇到。
藍建中看到,市民不斷從建築物內跑到街道上。到達新大谷飯店時,院子裡幾名中國遊客向他述說他們在房間裡的經歷,「房間裡的晃動遠比車內劇烈得多」。
藍建中想打電話核實震級,但手機信號已經不通。他決定立刻返回分社,但是交通已十分擁堵。在一處高架橋下,藍建中覺得汽車已經不能走直線,高架橋引橋的細細柱子不停搖晃,似乎馬上就要倒塌。
回程途中,藍建中看到路邊站著不少市民,有的抬頭向樓頂張望,有的用手機拍照。耳旁不時響起消防車刺耳的鳴笛聲,還有提醒市民避難的警報聲。
回到分社,他看到辦公室的抽屜敞開著,滑到了最外側,書架上裝光碟的竹筐滾到了地面。宿舍裡,書櫃大門打開,書本散落一地,茶几上的花瓶滾到地面。
儘管道路堵塞,「第一次我覺得害怕,覺得活著真好!」身在東京的日本華裔齊藤美佳說,從下午3時多開始,餘震一直不斷。「第一次震的時候還不知道會震得那麼厲害那麼久,震了30秒左右我和媽媽覺得不對勁就跑出住的大樓,發現旁邊的大樓都搖得很厲害,街上所有車子和人都停下來了。」
她說,儘管東京目前沒有大樓倒塌的報告,但很多建築物起火,火災不斷。此外,很多大樓和住宅樓都停水停電停氣。幸好,她們家還沒有斷電斷水,但家附近的超市和便利店的東西都被搶光了。美佳感嘆道:儘管日本每年都會有幾次地震,人們對地震也習以為常,但這一次的震感之強,持續時間之久,是以往我和許多人沒經歷過的。「現在,好多人這次真的怕了。」
據美佳了解,幾乎所有通往高速公路的入口都已關閉。目前全東京的地鐵、電車都停止,唯一可以運輸的巴士早就被想回家的人擠到爆。她看到,放學的孩子們只好走著回家,還有一些孩子戴著圓錐狀頭盔。因為交通癱瘓,還有好多人回不了家,只能暫時呆在辦公室或避難所。
當記者問到人們的反應時,美佳很鎮靜地說,由於日本防震教育很普及,日本每年的地震頻繁,因此人們這次的撤離和避難還是很有序的,並沒有出現慌亂的局面。她描述說,儘管道路堵塞,但人們避難時都會自覺井然有序的站在道路兩側儘量不阻礙交通。
逆斷層型地震 引發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斷層移動。所謂斷層就是地下的巖層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著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狀態。根據巖層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將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
逆斷層是指斷層形成後,上盤上升而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這類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形成;與之相對的正斷層則是指上盤相對下降而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這類斷層主要是在拉張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正斷層和逆斷層統稱傾滑斷層,它們多出現在張裂性板塊邊界。與傾滑斷層相對的是走滑斷層,又稱橫移斷層,其兩盤順斷層面走向相對移動,而無上下垂直移動。
[檔案]「海嘯(tsunami)」源於日語單詞「津波」,原意「海港波浪」。
海底地震致使海床上升或下降,產生的海浪與在海面附近起伏的普通波浪不同,可深及海底。海嘯發生時,巨浪最高可達數十米,如同一堵「水牆」。海嘯波長很大,可傳播幾千公裡而能量損失小。所以,到達地面時,攜帶巨大能量的巨浪可衝擊地面所有物體,對生命財產構成致命威脅。
海嘯發生時,從岸上向海洋望去,最初會產生錯覺,誤以為海水急速退去,隨後而來卻是「水牆」般的巨浪。海嘯推進速度驚人,一些時候堪比噴氣式飛機。
海嘯浪高和破壞性取決於多種因素,分別是地震級別、波動的水量、海浪衝向岸邊所在的海床地形以及是否存在阻礙浪潮的天然屏障。
海嘯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噴發、水下塌陷或滑坡引發,其中海底地震為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地震引發印度洋海嘯,波及周邊多國,超過20萬人喪生,其中不少人所處位置距離震中數千公裡。按美國地質勘探局測算,那次海嘯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3萬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投放於廣島的原子彈。
(責任編輯:UN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