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2020-12-04 趣說科學

文/行走天涯

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若說到世界上地震發生率最頻繁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也是因為日本國家處在地震帶上的原因,日本人至少每天會經歷十次以上的地震,但因為地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並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和影響。不過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地勢板塊運動幅度越來越大,日本很可能會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地震。

特別是有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的海溝已經開始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這意味著日本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300年難得一遇的大地震。級別將很可能超越2011年3月11號發生在日本東北部的9級大地震。一旦地震發生,可顯而知將會給日本民眾帶去多麼大的傷害了。雖說目前地震還沒有到來,但日本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全球上百位的科學家預言,有可能在下世紀末之前遭遇大地震的襲擊。

既然災難就快無可逃避了,日本應該如何來應對這一場超級大地震呢?並非日本不想做出及時的應對的方案,實在是因為9級以上的大地震,已經超過了人力的範圍。而且幸好是發生在日本國家。倘若發生在我國,又或者印度等一些人口密度極為大的國家。將造成的傷害更加是不可挽回的。

對於日本國家來說,也沒辦法像應對五級地震以下的方式去應對九級以上的大地震。同時還因為日本背靠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的原因。如果地震發生了,很有可能還會引發海嘯。並會讓本身地勢就不高的日本國家更雪上加霜。每一次地震的到來,都會將日本國家朝著馬裡亞納海溝推去。最終日本將很可能會消失在地球上。

日本地震局一直都在嚴肅的應對著斷層,每一次運動的方向。但苦於只能看,無法做出應對的措施,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提出來?並去拯救日本呢!

相關焦點

  • 日本海溝莫名移動50米,專家稱或現300年一遇大震,海嘯可淹東京
    ,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就認為,近期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的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其地震原因基本上都屬於菲律賓板塊與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的結果,高橋學認為如今日本列島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質情況與上世紀40年代(屬於日本昭和時代)的幾次地震發生之前相似,日本列島下的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以及勘察加板塊的不斷衝撞正在積蓄能量,並且很有可能釀成級別高達8~9級的超級大地震。
  • 日本大災難要來了,海地板塊下沉50米,或將面臨超級地震!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六大板塊,板塊移動會發生碰撞,從而引發地震,在板塊的交界處是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地震帶。日本就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區域。由於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日本常常是小震不斷,大震不亂。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科學》雜誌剖析日本大地震
    地震為何防不勝防 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是現代儀器記載的五大最強地震之一。美國地質調查局和日本氣象廳將這次地震定為9級。地震沿著日本海溝俯衝帶衝破了400多公裡的地殼,震源位於日本本州島仙臺港以東130公裡處、有100萬人口的宮城縣東部海面,距離首都東京約373公裡。日本官方估計死亡人數為1.5萬人。
  • 新研究稱日本大地震致板塊位移20米遠超預期
    這一實測數據幾乎相當於之前專家僅僅依據理論計算得出結果的兩倍。  日本海上保安廳負責維護設置在日本近海斷層附近海床上的測量儀器,這些斷層帶地震頻發。在這次的實測數據中還發現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床抬升超過了3米。這些數據再次提醒我們日本東北大地震及其隨後出現的海嘯的巨大威力。
  • 日本修改地震預測 日本海溝附近有8級大震危險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2月26日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26日發布預測稱,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高。委員會鑑於2011年3月發生了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地震(東日本大地震),修改了同年11月匯總的長期評估。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毫米/年,而馬尼拉海溝南段呂宋島西南部海域滑動速率為50毫米/年,馬尼拉海溝最南端民都洛島海域滑動速率為20毫米/年,利用數據監測模擬發現馬尼拉海溝吸收了菲律賓板塊俯衝亞歐板塊大部分的能量,且具備發生9級或者9級以上的地震的條件,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將馬尼拉海溝列為未來發生地震海嘯高風險的區域。
  • 國際航天局最新發現:日本專家預測超強地震即將到來,科學家:準確率達80%以上
    幾乎所有國家都經歷過地震,尤其是世界上最易發生地震的日本,因為它位於太平洋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是四個板塊的交匯處,由於板塊的移動,日本地震頻繁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房屋的結構大多是木製的,也是為了減少地震對人和財產造成的破壞。日本以前曾發生過特大地震。1923年日本發生7.9級地震,也影響了東京和千葉等周邊幾個城市,並遭受了巨大的破壞。
  • 下一次超級大地震在哪?日本科學家恐怖預言曝光
    臺南17日晚間連3震,引起當地民眾恐慌,不禁又讓人想起921及311大地震造成的嚴重傷亡,許多人好奇下一次超級大地震會發生在哪裡?有科學家推測,日本位處的馬裡亞納大海溝,能量一直在蓄積,因此下次還會發生更大規模的地震,只是具體時間仍然無法預測。
  • 日本超強地震即將到來?科學家:準確率達80%以上
    在近日,日本科學家研究表示,日本的海槽海底板塊出現變動,近幾年來竟嚴重下滑50餘米,而且並非緩慢滑動,可能將會引起有史以來的超強地震。日本每年幾乎都會發生數千次或大或小的地震,按資料統計顯示,日本3級以上地震每天約有5次,其6級以上地震也時常發生。美國一位科學家提到,主要在於日本近些年來多次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其海槽海底板塊下滑50米就是之前地震和餘震所產生的結果,地震所引起的惡化也被證實。雖然暫時還不會引起地震或者海嘯。但日本海底板塊下滑還在繼續,雖然短期不會引發地震,但其超強地震的前兆已十分明顯,或帶來大地震。
  • 美國聖安地列斯斷層發生移動,科學家:海岸線開始侵蝕
    在地球上,位於斷層帶的地區來說,時刻受到地震或者火山的威脅。以目前的科學技術來說,只能夠做到預測的問題,但是預測並不能確定到具體的 時間,是通過數據的模擬出來的。地球的斷層很多,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位於美國加州的一個大斷層出現異動,真的是焦頭爛額。
  • 日專家稱日本列島所屬板塊正醞釀兩大超級地質事件,東京是中心
    ,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就認為,近期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的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其中南海地震級別高達8級,每次死亡人數都在千人以上,其地震原因基本上都屬於菲律賓板塊與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的結果,高橋學認為如今日本列島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質情況與上世紀40年代(屬於日本昭和時代)的幾次地震發生之前相似,日本列島下的菲律賓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以及堪察加板塊的不斷衝撞正在積蓄能量,並且很有可能釀成級別高達8~9級的超級大地震。
  • 日本修改地震預測評估 日本海溝附近有大震危險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黃婷】據日本《東京新聞》2月26日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26日發布預測稱,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還有概率90%以上的地點。
  • 日本海溝下方約100公裡部分傾斜!科學家:洋殼頂部很活躍
    在科學中,地震的預測與檢測已經不斷的開始擴大,近一天全球又爆發了2次強大的地震,分別為6.1級和7.2級,雖然這次地震爆發都屬於同一個位置,但是作為美國預測最大的地震地區日本,也開始坐立不安了,觀察日本海溝的問題不斷的升級。
  • 日本大地震造成地殼變動最大值再被刷新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宮城縣牡鹿半島以外約175公裡的海床在日本大地震後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30米。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日本關西地方的大地震,因受災範圍以兵庫縣的神戶市、淡路島等區域,震級為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7.2級,屬於上下震動型的的斷層型地震,震中為淡路島北部的明石海峽海域,震源深度16千米,遇難人數為6434人。
  • 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地殼變動最大值再被刷新
    新華社電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宮城縣牡鹿半島以外約175公裡的海床在日本大地震後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30米。這一發現刷新了此前由日本海上保安廳宣布的震後海床移動24米的「最大地殼變動」數值。
  • 日本地震驚美國 卡斯卡迪亞斷層恐引發地震
    在2010年1月12號,發生海底大地震,奪走30萬人的性命;2月27號,智利發生了8.8的強震,也引發了海嘯;而2011年的2月22號,紐西蘭發生了芮氏規模6.3的地震,不僅導致當地最大的冰川崩落,基督城土地有30%出現液化的現象;而3月11號,日本又發生了宮城裡氏規模9.0級的大海嘯,至少15000人死亡,而且還引發了核災。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日、法、美、英4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伴隨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區的地層應力大規模釋放
  • 日本預測30年內其南海溝發生大地震概率為70%
    據日本媒體1月16日報導,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15日公布的南海溝活斷層和海溝調查顯示,南海溝沿岸在30年裡發生芮氏8到9級地震的可能性上升至70%。比去年公布的數值有所上升。去年日本政府對南海溝沿岸發生地震的機率做出的推算為60%到70%之間。今年上升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