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報導稱,7月16日,研究團隊在南海海溝附近三重縣尾鷲市東南方向120公裡的海域,在深度為3300米的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研究小組認為,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海底巖石板塊正在向陸地板塊下俯衝。
此次調查,研究人員根據觀測裝置發出的信號,由設置GPS定位系統的調查船定期測定,探查海底活動。
據報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時,海底巖石板塊受到擠壓發生嚴重偏移,產生巨大海嘯。然而,使用裝配在陸地上的GPS定位系統等觀測網,無法詳細了解海底地殼變動的實際情況和積累的形變程度。
研究小組計劃在今後3年,該小組將分析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動向和形變,持續推進研究,以便闡明特大地震發生時產生海嘯的程度。
田所敬一表示:「今後將增加觀測點,積累觀測數據。下次發生地震時,希望能夠準確地掌握相關情況。」
此前,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高田亮指出:「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地震等大地震,有可能引發(富士山)下一次噴發。」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