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2020-11-27 人民網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報導稱,7月16日,研究團隊在南海海溝附近三重縣尾鷲市東南方向120公裡的海域,在深度為3300米的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研究小組認為,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海底巖石板塊正在向陸地板塊下俯衝。

  此次調查,研究人員根據觀測裝置發出的信號,由設置GPS定位系統的調查船定期測定,探查海底活動。

  據報導,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時,海底巖石板塊受到擠壓發生嚴重偏移,產生巨大海嘯。然而,使用裝配在陸地上的GPS定位系統等觀測網,無法詳細了解海底地殼變動的實際情況和積累的形變程度。

  研究小組計劃在今後3年,該小組將分析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動向和形變,持續推進研究,以便闡明特大地震發生時產生海嘯的程度。

  田所敬一表示:「今後將增加觀測點,積累觀測數據。下次發生地震時,希望能夠準確地掌握相關情況。」

  此前,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高田亮指出:「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地震等大地震,有可能引發(富士山)下一次噴發。」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日本展開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收集數據預防海嘯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了探明預想中的「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迄今為止極難觀測的海底地殼變動。近日,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在南海海溝附近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開始實施觀測。
  • 日本三重縣發現約2000年前南海海溝大海嘯跡象
    中國網5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5月17日報導,在東海地區的三重縣內發現了約2000年前襲擊四國和九州的大海嘯的跡象。日本在3年前發表了在南海海溝能引發的最大級海嘯猜想,負責調查的專家指出,可能實際發生接近此猜想的特大級海嘯。
  • 日本稱如發生南海海溝地震 70%當地學校將遭海嘯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6日報導,東北福祉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如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大約70%的學校將遭遇海嘯襲擊。據報導,以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數見隆生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去年2-3月,對7個縣距離海岸與河川4公裡之內的1436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 國家海洋局: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榮啟涵)6月8日第九個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其中,日本南部海槽、琉球海溝、南海東部的馬尼拉海溝,以及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所處的西太平洋島弧帶,是國際公認的海嘯潛在發生源地,其引發的區域海嘯對我國及南海區域威脅極大。歷史上在我國臺灣島、廣東等地發生過多次破壞性海嘯災害。因此,建立面向南海的海嘯監測預警體系對於中國及南海周邊各國具有重要意義。
  • 為防備南海海溝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愛知縣超市準備海嘯救生艇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愛知縣知多半島南端的南知多町便利店停車場於4月安置了一艘海嘯救生艇。南知多町將南海海溝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浪高度設想為9.5米,店長表示「希望有助於讓老人避難」。   從海岸到7-11便利店的南知多內海分店大概需要步行10十分。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原文標題: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並可能重創恆春核電站馬尼拉海溝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是一條自北向南走向的海溝,馬尼拉海溝北起中國臺灣東南部海域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之後,有關部門開始分析和研究我國沿海的海嘯風險,逐步提高海嘯預警報能力。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目前,我國建立了新一代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嘯數值預報系統,該模型對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海嘯數值預報可分別在5分鐘、1分鐘和30秒內完成,基本滿足了快速海嘯預警的需求。 南海海嘯中心的建設迄今已有2年多的時間。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這一變化能夠解釋為何震後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海嘯。 通過「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對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的鑽探,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人員獲得了大地震發生後海底地層的有關數據。這次調查鑽探地點是震源區日本宮城縣牡鹿半島約220公裡外海底的海溝軸附近,水深6889.5米。 「地球」號鑽探深度達海底以下約850米,貫穿了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面,鑽取了圓柱狀的地層樣本。
  • 日本海溝莫名移動50米,專家稱或現300年一遇大震,海嘯可淹東京
    ,如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就認為,近期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的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因此他認為近期「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 日本大地震造成地殼變動最大值再被刷新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宮城縣牡鹿半島以外約175公裡的海床在日本大地震後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30米。
  • 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地殼變動最大值再被刷新
    新華社電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宮城縣牡鹿半島以外約175公裡的海床在日本大地震後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30米。這一發現刷新了此前由日本海上保安廳宣布的震後海床移動24米的「最大地殼變動」數值。
  • 海嘯監測「雙保險」!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技術人員正在吊放海嘯浮標下水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
  • 日本海溝下方約100公裡部分傾斜!科學家:洋殼頂部很活躍
    在科學中,地震的預測與檢測已經不斷的開始擴大,近一天全球又爆發了2次強大的地震,分別為6.1級和7.2級,雖然這次地震爆發都屬於同一個位置,但是作為美國預測最大的地震地區日本,也開始坐立不安了,觀察日本海溝的問題不斷的升級。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因為不斷新增的地殼,所以會導致中脊兩側的地殼不斷擴張!,它的北側就是日本海溝,緊貼著日本列島。>明治三陸地震1896年6月15日的明治三陸地震 發生在巖手縣,它遠離中央構造線和中央地溝帶,但震中是震中在巖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200千米處,此處剛好在位於太平洋中的日本海溝測西側,因此引發了海嘯,它屬於典型的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
  •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東海和南海等有10次地震海嘯
    導讀:據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提示,此次智利8.2級地震將引發巨大的海嘯,尤其是太平洋地區國家,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我國沿海地區處於太平洋海域,據悉也將受到影響。那麼,此次地震將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海嘯產生的概率有多大?以下我們來了解相關報導。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我國會有海嘯發生嗎?
    那麼,我國沿海會不會發生地震海嘯?遠洋海域發生的地震海嘯會不會波及我國並造成災害性破壞呢?據歷史記載,二千年以來,我國只發生過10次地震海嘯,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現一次。這表明我國沿海發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很小。這是因為我國海區處於寬廣大陸架上,水深較淺大都在200米以內,不利於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
  • 日本地震致地殼變動值再刷新 海床移動約為30米
    截至當地時間19日18時,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4001人死亡、13660人失蹤。  據新華社電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宮城縣牡鹿半島以外約175公裡的海床在大地震後向東南方向移動了約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