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重縣發現約2000年前南海海溝大海嘯跡象

2020-12-05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5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5月17日報導,在東海地區的三重縣內發現了約2000年前襲擊四國和九州的大海嘯的跡象。日本在3年前發表了在南海海溝能引發的最大級海嘯猜想,負責調查的專家指出,可能實際發生接近此猜想的特大級海嘯。

高知大學和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在位於三重縣大紀町的蘆葦浜池和南伊勢町的座左池中進行調查時發現了海嘯跡象。從於池底採取的地層中找到了沙層,可能是在之前的大海嘯中,從海底湧過來的。總之,大約是2000年前的層,現在已經非常厚了。

在四國和九州也分別找到了仙童年代的厚沙層,經在東海地區也進行的確認得知,至今為止,在南海海溝發生的最大級海嘯一直是人們認為的300多年前的「寶永地震」的海嘯,而此次發現的後沙層則被認為是比「寶永地震」海嘯規模更大的最大級海嘯。

日本於3年前,吸取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對於在南海海溝能引起的最大及海嘯一事,發表了「在太平洋沿岸,高10米-30米左右」的猜想。但是研究小組指出,根據2000年前海嘯的範圍進行推測的話,可能實際發生接近此猜想的特大級海嘯。

研究小組的代表,高知大學的岡村真特教授稱:「這個特大級海嘯『確實有可能發生』,因此為了保護生命,想進一步研究逃離至高地的對策。」

逃離至高地的對策

研究小組的代表,高知大學的岡村真特教授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並稱:「我們一致將至今為止300年前的寶永地震當做這1000年裡的最大級海嘯來制定日本海嘯對策,但是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在2000年前,確實發生過破壞程度遠遠超過寶永地震的最大級海嘯。」另外,他還稱:「縱觀漫長的地球歷史,即使是2000年前發生的海嘯,今後也不可掉以輕心。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繼續推進位定逃離至高地的對策工作。」

通過池底發現過去的海嘯

過去海嘯的跡象是通過挖掘位於海底的池底發現的。由於大海嘯的緣故,運動的海底和海岸的沙都被大量地囤積在池底,與地表相比,長時間內更容易被腐蝕。通過長筒在池底採取地層,由此來尋找海嘯跡象。

在迄今為止的調查中,找到的約2000年前的沙層分別位於大分縣佐伯市、高知縣須崎市、高知縣土佐市以及德島縣阿南市的4個池底中。再加上本次三重縣的兩個池底,可以肯定的是在2000年前南海海溝發生過地震,及當時從九州至四國、東海等沿岸被特大級海嘯襲擊。

另一方面,至今為止在南海海溝,江戶時代的「寶永地震」海嘯被認為是發生過的最大級海嘯。但是,在地層保存狀態極好的高知縣土佐市的池底,發現了比「寶永地震」的沙層更厚的2000年前的沙層,厚度大約在10-20釐米之間。因此,研究小組發表結論稱,2000年前的海嘯是在南海海溝發生的最大級海嘯的可能性很高。(王禹童)

相關焦點

  •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 日本展開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收集數據預防海嘯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了探明預想中的「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迄今為止極難觀測的海底地殼變動。近日,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在南海海溝附近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開始實施觀測。
  • 為防備南海海溝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愛知縣超市準備海嘯救生艇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愛知縣知多半島南端的南知多町便利店停車場於4月安置了一艘海嘯救生艇。南知多町將南海海溝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浪高度設想為9.5米,店長表示「希望有助於讓老人避難」。   從海岸到7-11便利店的南知多內海分店大概需要步行10十分。
  • 日本海溝下方約100公裡部分傾斜!科學家:洋殼頂部很活躍
    在科學中,地震的預測與檢測已經不斷的開始擴大,近一天全球又爆發了2次強大的地震,分別為6.1級和7.2級,雖然這次地震爆發都屬於同一個位置,但是作為美國預測最大的地震地區日本,也開始坐立不安了,觀察日本海溝的問題不斷的升級。
  • 據說日本會掉進世界最深海溝,這是怎麼回事?需要多長時間?
    當然也會有一些裂縫和海溝。而近年來有一個說法表示日本未來會掉入世界最深的海溝,這是怎麼回事呢?日本處於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本來就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常年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地震。這也是日本為什麼都是木結構房屋的原因。事實上日本想侵略他國也是這個原因,因為自身環境確實不是很好。
  • 日本稱如發生南海海溝地震 70%當地學校將遭海嘯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6日報導,東北福祉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如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大約70%的學校將遭遇海嘯襲擊。據報導,以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數見隆生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去年2-3月,對7個縣距離海岸與河川4公裡之內的1436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經中國南海東部海域,菲律賓呂宋島西部海域,直至菲律賓民都洛島西部海域。馬尼拉海溝全長約1100千米,深度約5400米。毫米/年,而馬尼拉海溝南段呂宋島西南部海域滑動速率為50毫米/年,馬尼拉海溝最南端民都洛島海域滑動速率為20毫米/年,利用數據監測模擬發現馬尼拉海溝吸收了菲律賓板塊俯衝亞歐板塊大部分的能量,且具備發生9級或者9級以上的地震的條件,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將馬尼拉海溝列為未來發生地震海嘯高風險的區域。
  • 山岡耕春:不太可能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名古屋大學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岡耕春:在西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一直被認為會發生南海海溝大地震。
  • 中國正式揭牌三沙市 引發南海「大海嘯」
    菲律賓、越南抱團 痛斥「三沙市」東協會議告於段落,接下來中國的舉措才真正引發了南海「大海嘯」。7月24日,重達68噸的三沙市碑在西沙永興島正式揭牌,宣告三沙市正式成為海南省第三個地級市,下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這標誌著中國對南海所轄島礁和海域的管理、開發及保護步入更加規範的時期。
  • 中科院院士陳顒:我國發生大海嘯可能性較小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紀念日,當日,中科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在中國地震局專家講座中表示,雖然我國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土大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是要注意防範小海嘯產生的災害。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尤其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和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影響深遠,這些發生在我國周邊區域的海嘯災難,提升了中國公眾對海嘯的認知,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聯合國相關機構批准,中國建立的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目前正在進一步建設中,該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千年前南海強烈海嘯毀滅廣東一古文明遺址
    導讀: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海嘯研究團隊首次確認:距今1000年前,南海發生了衝擊西沙群島並毀滅了廣東南澳北宋中期文明的強烈海嘯。其實,關於古中國是否發生過海嘯,一直是研究者和公眾感興趣的話題。本版特約新研究發現的主持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立廣和讀者聊聊這件事兒。
  • 世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發出神秘聲響,日本人慌了!
    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神奇的事情,但正是這些神奇的事情,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說到神奇的地方,當然離不開馬裡亞納海溝了,據說它的深度大概有11034米,都比珠穆朗瑪峰要高出2000米,如此深的海溝,也讓很多科學家感到神奇,總認為這裡面會藏著一定的秘密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之後,有關部門開始分析和研究我國沿海的海嘯風險,逐步提高海嘯預警報能力。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目前,我國建立了新一代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嘯數值預報系統,該模型對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海嘯數值預報可分別在5分鐘、1分鐘和30秒內完成,基本滿足了快速海嘯預警的需求。 南海海嘯中心的建設迄今已有2年多的時間。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約30萬人罹難 50萬人無家可歸
    印度洋海嘯15周年原標題:15年前的今天,一場載入史冊的災難來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9.1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公眾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近30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日、法、美、英4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伴隨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區的地層應力大規模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