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
日本展開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收集數據預防海嘯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了探明預想中的「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迄今為止極難觀測的海底地殼變動。近日,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在南海海溝附近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開始實施觀測。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為防備南海海溝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愛知縣超市準備海嘯救生艇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愛知縣知多半島南端的南知多町便利店停車場於4月安置了一艘海嘯救生艇。南知多町將南海海溝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浪高度設想為9.5米,店長表示「希望有助於讓老人避難」。 從海岸到7-11便利店的南知多內海分店大概需要步行10十分。
-
日本東京都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不會引發海嘯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報導,當地時間10月28日下午15時58分許,日本東京都發生日本震度3級、芮氏4.3級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此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日本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在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
日本三重縣發現約2000年前南海海溝大海嘯跡象
中國網5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5月17日報導,在東海地區的三重縣內發現了約2000年前襲擊四國和九州的大海嘯的跡象。日本在3年前發表了在南海海溝能引發的最大級海嘯猜想,負責調查的專家指出,可能實際發生接近此猜想的特大級海嘯。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就在安倍政府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日本內閤府又傳來了將發生超級大地震預警。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官方預測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震,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也可能發生9.3級大地震。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原文標題: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並可能重創恆春核電站馬尼拉海溝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是一條自北向南走向的海溝,馬尼拉海溝北起中國臺灣東南部海域
-
日本海溝莫名移動50米,專家稱或現300年一遇大震,海嘯可淹東京
近兩個月以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接連發生一些小規模地震,如在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發生4級地震,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5月26日,東京東部外海發生5級地震,6月1日,鹿兒島縣外海發生4.3級地震,6月1日,東京東北部沿海附近發生5.1級地震,6月5日,小笠原群島發生5級地震,6月9日,高知市發生4.6級地震……
-
日本預測30年內其南海溝發生大地震概率為70%
據日本媒體1月16日報導,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15日公布的南海溝活斷層和海溝調查顯示,南海溝沿岸在30年裡發生芮氏8到9級地震的可能性上升至70%。比去年公布的數值有所上升。去年日本政府對南海溝沿岸發生地震的機率做出的推算為60%到70%之間。今年上升了10%。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日政府:日本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 或逾23萬人罹難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31日,日本政府中央防災會議公布的一項最新預測結果稱,如果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大概將有23.1萬人可能會不幸罹難。報導稱,由於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震中區域東西範圍廣,此次防災會議也首次在國家級防災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如果東西其中一側發生大地震,將呼籲尚未發生地震的另一側區域的居民,進行為期一周的預防性撤離。根據該修正案,日本各地方政府、學校、醫院及水電業者等,須在明年3月前擬定具體的防災計劃,並在計劃確定後付諸行動。
-
地震或將引發大海嘯!日本專家:北海道和巖手或遭遇30米海嘯
據日本共同社4月21日報導,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21日公布了以日本本州東北至北海道的太平洋近海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沿線為震源的地震預測。專家們預計地震最大規模可達芮氏9級,太平洋沿岸將出現大範圍海嘯。北海道、巖手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達約30米。預測稱地震的發生「情況緊迫」。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臺灣附近兩處海溝或引發8級地震 海嘯1小時內襲臺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面對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帶來慘重死傷的前車之鑑,臺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日前首度提出明確預警,指出鄰近臺灣的琉球海溝與馬尼拉海溝可能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所造成的海嘯將不用一小時就能抵達臺灣沿岸,並侵襲嘉義屏東、基隆、宜蘭等地。
-
日本疫情未結束,北海道或發生9.3級地震,30米高的海嘯!
根據研究表明,此次預測是對日本・千島海溝地區6000年間海嘯堆積物分析得出的結論。據推算,該地每隔350~40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地震。海溝型地震運動作用示意圖上一次發生同等規模的大地震是在17世紀,距今已有400年,已經進入再次發生特大地震的關鍵時期。從長遠來看,特大地震的發生是必然的。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這一變化能夠解釋為何震後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海嘯。 通過「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對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的鑽探,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人員獲得了大地震發生後海底地層的有關數據。這次調查鑽探地點是震源區日本宮城縣牡鹿半島約220公裡外海底的海溝軸附近,水深6889.5米。 「地球」號鑽探深度達海底以下約850米,貫穿了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面,鑽取了圓柱狀的地層樣本。
-
日本這個高危地帶發生地震,多地有感!會有海嘯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北京時間2019年5月10日上午7時48分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也就是北緯31.83度,東經132.01度的地方發生了6.3級較強地震,震源深度僅為20千米。不過,對於日本來說,這樣的地震不會在當地造成明顯破壞,在此外,日本四國島和本州島局地也有震感,另一個讓日本鬆一口氣的是,日本氣象廳認為此次地震並不會引發海嘯。這次地震仍然值得日本關注,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發生的區域比較特殊,是日本位於日本南部的日本南海海槽。日本南海海槽是從日本靜岡縣駿河灣其至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裡、深約4千米的海槽。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