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高橋學介紹稱,過去,日本有過「四大地震」,死者都在1000人以上,分別是1943年的鳥取地震、1944年的東南海地震、1945年的三河地震和1946年的南海地震。「這些地震都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菲律賓海板塊自南向北施加壓力的結果,歐亞大陸板塊被壓縮而引發地震。而現在,日本和1946年南海地震前的情況極其相似。」
高橋學認為,異常情況是從2016年熊本地震開始的。「熊本地震、同年的鳥取縣中部地震、2017年韓國浦項地震、2018年大阪北部地震,這些和昭和時代的四大地震一樣,都是受菲律賓海板塊的壓力而產生。」南海地震在鳥取地震3年後發生。而2020年距離熊本地震已有4年。「什麼時候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高橋教授製作的地震情況數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
高橋學表示,不光是西日本的太平洋海域有可能再來一次「南海地震」,首都直下型地震也有可能同時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的意思是地震恰好發生在東京都正下方,這類地震的特點就是破壞性巨大。「5月20日下午,東京灣發生了7次震源深度在20千米的地震。這種現象是自1923年有地震數據記錄以來首次。」
「如果真的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有可能引發海嘯。東京低地很多,還有許多地下街道,即使是小規模海嘯,也可能帶來巨大災害。」高橋學警告稱,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根據我的推算,至少要死亡47萬人以上。而且現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上糧食價格攀升,必須警惕地震引發經濟危機,再引發大饑荒。」高橋學呼籲,目前不要光著眼於對抗新館肺炎疫情,也要對可能到來的大地震做好萬全準備。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