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現3次強震!專家:南海海溝或「異常」,可能是超級地震前兆

2020-11-24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6月以來,關於地震的消息可以說並不少見,因為出現了幾次強震,不過幸運的是這幾次強震都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如今6月全球總計記錄到了3次6級以上的強震,分別為智利北部6.8級地震,斐濟群島以南6.1級地震,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6.7級地震。

在等級上來說這幾次地震的強度都不低,所以我們說比較幸運,沒有產生海嘯或者其他較強的影響。但是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在6月還是記錄了不少,根據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是有11次這個範圍的地震。

如果我們去掉3個6級以上的地震,那麼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就是8次。算是平均每天全球都有一次5級到5.9級的地震,所以頻繁程度短時間來看還是不低,這就是大概的情況。而在說地震的同時,《海外網》也才發布了這樣的一篇文章,那就是「日本地震頻發,專家警惕超級地震: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這個科學報告可以說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難道2020年真的是有點不平凡,不一樣?怎麼動不動都是可能出現大地震的問題,不好的事情都在今年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當然對於說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並且是多年來一直在說,並且在發生大地震之後,還可能引發海嘯。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來自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認為,在4月的時候,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而這幾次地震可能是日本南海海溝出現了「異常」。或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所以大家看到這麼強地震可能發生,肯定會出現「緊張」的情況。

同時這位教授還指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真的有這麼強嗎?如今確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肯定的說法,但是我們都知道地震的發生是屬於正常情況的。

根據高橋學指出,其實這個異常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幾年了,是從2016年熊本地震開始的,過後2017年、2018年都分別出現了大地震,通過原因分析,都是受菲律賓海板塊的壓力而產生。所以這位教授認為,什麼時候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當然我們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明確的說明,地震如今是無法精確預測的,所以教授也是指出可能性的結論,而至於會不會出現日本教授說的情況,沒人知道,如果真的發生了這麼強的大地震,肯定會影響周邊地區,所以我們還是不期待地震的發生。

當然如今通過專家的分析情況來看,確實也說明了太平洋西北部的菲律賓海板塊自南向北施加壓力的影響,同時與歐亞大陸板塊被壓縮而引發地震的可能性,而如今大多數自然地震都是由於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引起的,是正常的地震發生模式。

同時我們也知道,日本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地區,所以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我們還是得再次強調一句,那就是地震無法做到精確預測,能夠做到如今大家也完全不必為地震而擔憂了。同時很多人說地震魚,地震雲以及生物異常等情況,與地震存在一定的關係,科學家或者專家也都進行研究過,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關係,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每次看到這種現象的時候,想到正常情況就行,例如生物異常,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產生對它們的不同反應,所以是有點想過了,我們以科學的答案和研究為準就行。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

地震預警倒是不錯,地震預警主要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與地震預測完全不是一個事情,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如今全球都在實施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希望能更大化的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當然第一代之後,第二代預警系統也在實施了,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支持這方面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教授高橋學:日本可能現超級地震,海嘯或吞併大都市,是真的嗎?
    作者:文/虞子期 日本地震頻繁發生,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在6月,日本一則關於可能發生「超級地震」的消息,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並且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東京或被海嘯吞沒」(大都市),這可以說真的是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問題,這個消息可以說確實是真的。
  • 日本海溝莫名移動50米,專家稱或現300年一遇大震,海嘯可淹東京
    近兩個月以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接連發生一些小規模地震,如在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發生4級地震,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5月26日,東京東部外海發生5級地震,6月1日,鹿兒島縣外海發生4.3級地震,6月1日,東京東北部沿海附近發生5.1級地震,6月5日,小笠原群島發生5級地震,6月9日,高知市發生4.6級地震……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
  • 日本專家發出嚴厲警告: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或造成至少47萬人死亡
    海外網6月8日報導稱,專門研究災害史以及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敲響警鐘,他表示日本茨城縣以及千葉縣在4月末已經發生過數次地震,這極有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的前兆。
  • 日專家稱日本列島所屬板塊正醞釀兩大超級地質事件,東京是中心
    近兩個月以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接連發生一些小規模地震,如在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發生4級地震,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5月26日,東京東部外海發生5級地震,6月1日,鹿兒島縣外海發生4.3級地震,6月1日,東京東北部沿海附近發生5.1級地震,6月5日,小笠原群島發生5級地震,6月9日,高知市發生4.6級地震……
  • 地球還不安寧,克羅埃西亞現6.5級強震,動物異常是地震前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12月以來的地震情況,以及地震發生的原因。12月以上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12月以來,全球的發生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次數已經達到了11次,其中最強的為12月28日位於智利中部沿岸近海的6.7級強震,然後就是克羅埃西亞的6.5級,其中與智利相關的地震較多,有3個地區。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總計是發生了4次強震,其中最強的為1月7日發生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強震,幸運的是沒有產生較強的影響,其他強震的等級為6級,6.3級、6.4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達到了17級,除去4次強震的話,還有13次,所以這個頻率相對來說是不低了,這大概就是截止1月17日0時的一個全球短暫時段數據。地震的波動區域非常大,並且出現的突發性也比較強。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總計是發生了4次強震,其中最強的為1月7日發生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強震,幸運的是沒有產生較強的影響,其他強震的等級為6級,6.3級、6.4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達到了17級,除去4次強震的話,還有13次,所以這個頻率相對來說是不低了,這大概就是截止1月17日0時的一個全球短暫時段數據。地震的波動區域非常大,並且出現的突發性也比較強。
  • 山岡耕春:不太可能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名古屋大學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岡耕春:在西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一直被認為會發生南海海溝大地震。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惡臭是大地震前兆?此外,也有日本相關民眾表示,這是大地震來臨前的徵兆。日本民眾的猜想並不是憑空而來的,日本處在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帶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碰撞,會產生應力形變,從而導致地震的發生,而且日本的靜岡縣附近是歐亞板塊與北美板塊以及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相模海溝穿過其南部海域,有超級地震發生的潛力!
  • 地震前兆?廣州一地震觀測點報告異常,驚現大量蚯蚓聚集
    9月21日,有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部門獲悉,廣州市地震局處置一起動物宏觀觀測異常報告。21日8時許,廣州市地震局位於廣州大學礦泉水廠(廣州市天河區龍洞漁沙坦漁東路150號)的地震宏觀觀測群測群防點報告出現異常,監測人員稱水廠區域內部分地區的水泥地面出現大量蚯蚓(部分已死亡)和百足蟲。接報後,地震局會同市地震監測中心立即開展事件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水廠周邊環境情況時,未發現同類事件;測量附近土壤酸鹼度和溫度後,未發現明顯異常。
  • 日本各地異臭報警,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 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
  • 2020年日本臭了半年,2021年超級大地震的前兆?
    2020年6月4日,三浦市Minishishitaura-machi社區的居民報告稱,聞到了一股神秘的臭味,有點像「燃燒中的橡膠」或者又像是洩漏煤氣的味道,當天三浦市的警察和消防部門接到了超過500個報警電話,其中還有一位婦女因聞到臭味不適就醫,不過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 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 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
    導語:人們認為,一般大地震來臨前,很多東西會發生異樣。例如,除了動物之外,水井也會發生一些怪異現象。那麼,如果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一般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一起來了解。不一定,可能是豐水期。
  • 7級以上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地震前兆有哪些?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
  • [注意]3天9次到底是不是超級大地震前兆 看專家怎麼說
    ;不僅24號平安夜晚距離BC省哈迪港180公裡處發生的6.3級地震讓人有點慌張,次日白石海灘上驚現大量的銀色小魚(詳情請見溫哥華頭條文章[現場]成群海洋動物驚現大溫海灘,是特大地震的前兆嗎?)白石海灘上驚現大量的銀色小魚然而,一位地震學家表示,這3天發生的9次地震並沒有理由讓大家陷入恐慌,但是大家需要提前做好抗震準備。
  • 日本稱如發生南海海溝地震 70%當地學校將遭海嘯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6日報導,東北福祉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如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大約70%的學校將遭遇海嘯襲擊。據報導,以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數見隆生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去年2-3月,對7個縣距離海岸與河川4公裡之內的1436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地震頻發。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全球是否進入了新的地震活躍期,但本世紀地震頻次的確比20世紀高了一些。因此,推進地震預測研究和試驗顯得更為迫切,關鍵的問題是篩選出更多有效的地震前兆,研究捕捉地震前兆異常的良好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