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6月以來,關於地震的消息可以說並不少見,因為出現了幾次強震,不過幸運的是這幾次強震都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如今6月全球總計記錄到了3次6級以上的強震,分別為智利北部6.8級地震,斐濟群島以南6.1級地震,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6.7級地震。
在等級上來說這幾次地震的強度都不低,所以我們說比較幸運,沒有產生海嘯或者其他較強的影響。但是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在6月還是記錄了不少,根據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是有11次這個範圍的地震。
如果我們去掉3個6級以上的地震,那麼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就是8次。算是平均每天全球都有一次5級到5.9級的地震,所以頻繁程度短時間來看還是不低,這就是大概的情況。而在說地震的同時,《海外網》也才發布了這樣的一篇文章,那就是「日本地震頻發,專家警惕超級地震: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這個科學報告可以說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難道2020年真的是有點不平凡,不一樣?怎麼動不動都是可能出現大地震的問題,不好的事情都在今年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當然對於說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並且是多年來一直在說,並且在發生大地震之後,還可能引發海嘯。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來自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認為,在4月的時候,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而這幾次地震可能是日本南海海溝出現了「異常」。或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所以大家看到這麼強地震可能發生,肯定會出現「緊張」的情況。
同時這位教授還指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真的有這麼強嗎?如今確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肯定的說法,但是我們都知道地震的發生是屬於正常情況的。
根據高橋學指出,其實這個異常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幾年了,是從2016年熊本地震開始的,過後2017年、2018年都分別出現了大地震,通過原因分析,都是受菲律賓海板塊的壓力而產生。所以這位教授認為,什麼時候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當然我們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明確的說明,地震如今是無法精確預測的,所以教授也是指出可能性的結論,而至於會不會出現日本教授說的情況,沒人知道,如果真的發生了這麼強的大地震,肯定會影響周邊地區,所以我們還是不期待地震的發生。
當然如今通過專家的分析情況來看,確實也說明了太平洋西北部的菲律賓海板塊自南向北施加壓力的影響,同時與歐亞大陸板塊被壓縮而引發地震的可能性,而如今大多數自然地震都是由於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引起的,是正常的地震發生模式。
同時我們也知道,日本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地區,所以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我們還是得再次強調一句,那就是地震無法做到精確預測,能夠做到如今大家也完全不必為地震而擔憂了。同時很多人說地震魚,地震雲以及生物異常等情況,與地震存在一定的關係,科學家或者專家也都進行研究過,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關係,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每次看到這種現象的時候,想到正常情況就行,例如生物異常,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產生對它們的不同反應,所以是有點想過了,我們以科學的答案和研究為準就行。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
地震預警倒是不錯,地震預警主要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與地震預測完全不是一個事情,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如今全球都在實施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希望能更大化的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當然第一代之後,第二代預警系統也在實施了,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支持這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