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2020-12-04 中國數字科技館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地震頻發。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全球是否進入了新的地震活躍期,但本世紀地震頻次的確比20世紀高了一些。因此,推進地震預測研究和試驗顯得更為迫切,關鍵的問題是篩選出更多有效的地震前兆,研究捕捉地震前兆異常的良好方法和手段。

《科學通報》 「觀點」欄目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延本課題組撰寫的「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及其應用問題的討論」一文,介紹了天文時緯觀測資料的殘差在地震前出現短期異常的現象,認為其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短期地震前兆; 利用具有測量精度高和易操作的小型天頂望遠鏡DZT組網觀測,將有助於優化得到由此提取短期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1976年7月28日, 一個7.8級的特大地震發生在河北唐山。這是一次震源深度約12km的淺源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唐山市超過95%的民用建築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一個工業城市幾乎被夷為廢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財產損失,特別是地震造成了24萬餘人喪生、16萬餘人受傷的慘重後果,在全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

1966年3月邢臺發生大地震後,周恩來總理在視察慰問災區指導救災時對地震科學研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對地震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周總理重要指示的鼓舞下, 不僅我國地震學者加強了地震活動規律及預測的研究,也吸引了一批相關學科的學者參與這些研究工作。唐山大地震的發生更使人們迫切感到需進一步推動地震研究。此時,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天體測量室的研究人員發現,其沙河觀測站(距唐山約160 km)的天文時間和緯度的觀測資料在唐山地震前曾經隱約出現過某種幅度不大的短期異常,他們想到這種短期異常是否與唐山地震有關,並隨之對其開展了仔細的研究。

所謂天文時間和緯度的觀測,是用專門的天體測量望遠鏡測量天體因地球自轉形成的位置變化,並用這些數據歸算出測點的天文經緯度變化,以及描述地球整體自轉運動的世界時和地極坐標的變化。因地方性地球物理因素的影響,不同地點望遠鏡的觀測得到的時間和緯度結果與全球統一歸算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這類差異簡稱為天文測時、測緯資料的「殘差」(ATLR或RATL)。為了更好地揭示測量資料中可能與地震有關的信息,張國棟、李致森等研究分析了由沙河觀測站目視等高儀的測時和測緯資料計算出的稱為「殘差」的數據,結果發現該儀器的測時和測緯殘差資料在唐山地震前數月都出現與平時不同的較明顯異常波動。

為進一步確認這種時、緯觀測殘差異常變化與測站周邊地區發生的大地震之間的可能聯繫,他們又分析了國內外其他一些天文時緯儀器的觀測資料,如北京天文臺天津緯度站、日本東京天文臺、水澤國際緯度站及前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天文臺等,發現這些臺站的測時測緯殘差也多在測站周圍的大地震前夕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從而證實了天文測時測緯殘差會在儀器周圍的大地震前出現短期異常波動的現象。之後,我國有更多學者參與和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多的震例和研究結果加深了對這一現象特徵的認識,而且對其物理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可能是地震前夕震中周圍一定範圍內地下物質的異常運動引起地方鉛垂線的較大變化,從而使這種以鉛垂線為基準的天文觀測出現異常。

研究表明,該現象有可能提煉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短期地震前兆。如果用幾架望遠鏡在多震地區布設觀測網,不僅可能對未來發生的大地震監測到前兆信息,而且如果網中有多架儀器在一次大地震前同時觀測到異常,利用這些異常出現的時間差及異常幅度的梯度變化,結合地質構造和儀器的震中距等信息,可深入研究異常與地震三要素的定量關係,有可能使該現象發展成為一種更為有效的短期地震前兆。

為了推動該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用於觀測天文時間和緯度的天文儀器的研製有了可喜的進展,一種適於組網的高精度、高自動化、低成本CCD天頂望遠鏡(DZT),已經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製成功。

在多震地區組建觀測網,既有利於該研究的深入發展,也能在觀測網的運行過程中不斷優化由此提取地震預測信息的方法,使其為大地震預測提供有一定價值的信息。我國東臨太平洋地震環帶,西接歐亞地震帶,地域廣闊,地質構造複雜,大地震多發,有些地震造成了慘重的災難,因此不斷尋找有效的地震預測方法對我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文/尹志強, 王博, 田立麗, 王紅旗, 韓延本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地震前兆觀測與地震成因理論
    理論是對統計學中的共性關係給出其內在的聯繫機制!通俗地講就是規律性存在的原因!在地震預測預報領域,人們更多的是把兩者混繞在一起,也就是把前兆的規律性和地震之間的關係當成了地震理論,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 地震前兆?廣州一地震觀測點報告異常,驚現大量蚯蚓聚集
    21日8時許,廣州市地震局位於廣州大學礦泉水廠(廣州市天河區龍洞漁沙坦漁東路150號)的地震宏觀觀測群測群防點報告出現異常,監測人員稱水廠區域內部分地區的水泥地面出現大量蚯蚓(部分已死亡)和百足蟲。接報後,地震局會同市地震監測中心立即開展事件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水廠周邊環境情況時,未發現同類事件;測量附近土壤酸鹼度和溫度後,未發現明顯異常。
  • 是否存在有助於預報的地震前兆?
    19世紀90年代IASPEI發起徵集、推薦和評選地震前兆活動,給出如下標準:異常必須與地震發生相關,必須重複觀測到,定量給出正常值和異常的差別,指出異常與地震的關係並進行統計檢驗等。經過評估確定五項異常,分別是前震(震前數小時至數月)、前兆地震(震前數月至數年)、強餘震前的地震平靜、地下水的氡含量增高和溫度降低和地下水位上升(由水位標識的地殼形變)。
  • 地震前兆監測——地下流體
    地下流體是指廣泛存在於地殼巖層空隙中的各種流動性物質,包括水、油和氣體等。集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水文地球化學、地球動力學於一體的地震地下流體學以地下水位、流量、水中氣體、化學組分、溼度和土壤中氣體等與地震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有關的內容作為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
  • 地震臺如何監測地震呢?從一口服役30年的老井裡了解前兆
    地下4000米深地震監測井,已經「服役」30年  在進入觀測站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地震的監測手段有哪些,河南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桂林介紹,地震監測包括「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  概括來講,可以分為測震觀測和前兆觀測,都服務於地震的預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科學研究等。
  •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時候有沒有前兆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唐山大震前,京津唐渤張地區不少地震臺站和群測點,觀測到不同程度的前兆異常;5月開始,唐山和天津臺站的地下水位、地電阻率加速下降,此後各種各樣短期突發性異常逐漸增多,臨震前一兩天京津唐渤地區出現大量的明顯的地下水、動物習性異常,以及聲、光、電等宏觀異常現象。
  • 美地震學家稱洛杉磯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美地震學家稱洛杉磯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2008年07月30日 10:20 來源:人民網 發表評論   根據美國CNN報導,7月29日周二,美國加州的洛杉磯發生5 .4級地震,很多居民感到強烈震感,僅有數人受傷,但沒有出現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 上海天文臺在電離層地震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直接影響人類生存環境和經濟發展。然而人類至今仍然無法準確預報和理解地震,目前國際上常用地震儀和地表強震儀估計地震震級和破裂,但這些傳統儀器受解析度和精度等限制以及缺少近場實時觀測,因此無法準確估計地震前兆和孕育詳細過程及其釋放傳播特徵。
  • 汶川十年丨大河探秘地震觀測臺站:沒有一顆「鐵釘」的地磁觀測室
    河南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桂林介紹,地震監測包括「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 概況來講,可以分為測震觀測和前兆觀測,都服務於地震的預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科學研究等。其中,測震觀測還用於地震速報,提供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而、形變地磁、地電、地下流體等觀測屬於前兆學科,主要以觀測震前各類異常現象為目的。
  • 斷層深井捕獲地震前兆 成果意義存在不同意見
    或許是由於不久前汶川地震的緣故,這篇論文引起了較廣泛的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有關地震前兆研究的最新進展。「重要的是,對於這樣的地震前兆,我們有著清楚的物理學解釋;並且這些信號是可測量和可重複的。」論文作者、美國賴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鈕鳳林告訴南方周末。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實際情況遠比論文中涉及的要複雜得多。
  • 7級以上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地震前兆有哪些?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
  • 地震前兆――地震光
    科學現象解釋: 低空大氣 發光,或光反射 現象的一種,為特殊自然現象,也可定義為自然科學現象,目前有大量信息資料和科學試踐證明與地震有關,是地震前兆之一。屬地震科學知識和地震震兆科普知識範疇。地震光:也叫地光,是地震發生前的一種徵兆,地震光一般指地光。地光是指地震時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天空發光的現象。地光在文獻中有不少記載。震前的地光現象非常突出。
  • 唐山地震竟然有前兆!地震發光現象的記載有哪些,有什麼研究?
    唐山地震的前兆是什麼? 1976年7月28日晚,在唐山東北方向,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光束升了起來,就像強大的信號燈一樣,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晝。等光焰散去之後,大地開始顫動,幾秒鐘後,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原來,這是一種強烈地震的前兆,被稱為地光。
  • 長寧大批「飛鳥」聚集是地震前兆?四川省地震局:與地震無關
    6月23晚21:53,四川省地震局在其官微中公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可以看到靜謐的夜空中,聚集著漫天飛舞的「飛鳥」。視頻的被觀看82.3萬次。這條微博,引得網友們紛紛發表評論,網友@七月的聰明康 說,怕,最近睡不好;網友@簾外西風烈 說,是蝙蝠!
  • 地震前兆的探索:地震波激發與地震波檢驗
    關於顆粒摩擦的實驗室研究已經成為研究斷層區過程的一個有用工具,正如對顆粒介質(玻璃珠子)中所發生的粘—滑現象進行跟蹤的新的實驗所表明的那樣(研究人員將實驗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用聲波刺激地震的觸發,另一種是用聲波刺激地震的觸發)。結果表明,與觸發的餘震相應的小幅度斷裂事件是在所施加聲波幅度足夠大時出現的[1]。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與地震   吳小平(雲南大學地球科學系)冒蔚(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黃雍(雲南省地震局)   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的一種力學過程,然而地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它受宇宙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天文潮汐就是一種力學因素。
  • 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 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
    導語:人們認為,一般大地震來臨前,很多東西會發生異樣。例如,除了動物之外,水井也會發生一些怪異現象。那麼,如果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一般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一起來了解。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 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水井與地震徵兆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天文潮汐與地震  吳小平(雲南大學地球科學系)冒蔚(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黃雍(雲南省地震局)  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的一種力學過程,然而地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它受宇宙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天文潮汐就是一種力學因素。
  •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時間:2016-04-21 23:02   來源:9337遊戲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近日,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海邊捕獲一條地震魚,長度超過3米,幾乎是2名成年男子高度。
  • 地震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柱之電磁觀測儀器
    在新的探索過程中,地磁觀測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地磁儀器實現了從人工肉眼觀測向照像自動記錄、從模擬觀測向數位化觀測、從國外引進為主到自主研發為主的轉化,逐步邁向了國際先進水平。01絕對觀測儀器地磁傾角偏角磁力儀,是一種簡易的測量地磁傾角、偏角絕對值的觀測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