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觀測與地震成因理論

2020-12-03 一河兩岸一閒人

理論是對統計學中的共性關係給出其內在的聯繫機制!通俗地講就是規律性存在的原因!在地震預測預報領域,人們更多的是把兩者混繞在一起,也就是把前兆的規律性和地震之間的關係當成了地震理論,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前兆現象和地震之間的關係,是人們在研究地震時觀測到的數據累積分析的結果,其和地震之間的關係需要搞清楚這些前兆是怎麼形成的,與地震之間的內在聯繫是什麼,只有統計規律和內在機制的的因果關係的諧和才可以構成一個系統的理論。這裡從旱震關係和地震於天體運行之間的關係兩個方面來具體說明一下:

旱震關係是我國資深地震預測專家耿慶國最先發現和提出的!旱震關係為破壞性地震的早期預警預報提供了直觀的氣象現象,成功預測了1990年代以來的若干次地震。旱震理論描述: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震前1――3年半時間內往往是旱區。旱區面積隨震級大小而增減。在旱後第三年發震時,震級要比旱後第一年內發震增大半級。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中國旱震關係》。耿慶國老師在解釋旱震關係的成因時,引用的是地熱紊流成因機制,而這個理論得不到實測數據的支持,和旱震關係的維繫時間及與地震相關問題的協調方面都存在一些難以融合的問題!如果沒有合理的旱震關係的產生機制,耿老師最先提出的旱震關係就很難被系統為完整的旱震理論。

對此本人通過實測數據及實驗驗證綜合基礎上,提出了旱震關係的旱震關係的氡氣成因論,該理論指出:旱震關係是由於板塊運動擠壓導致的地下放射性元素的非正常釋放引起的,該理論的提出,可以很好的協調解決震前乾旱和震後暴雨等地震伴生現象,為旱震關係找到了一種更為合理的形成機制,這種旱震形成機制的提出,和耿老師的旱震關係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經得起檢驗的旱震理論。

關於地震與地球自轉及和天體運動的關係問題,我國知名地震預測預報專家陳學忠指出:從過去的統計分析來看,在汶川地震前2年,從2006年7月始,所有大於3級地震都發生在地球自轉季節性變化的減速時段。從2007年初開始,地球自轉減慢期間,龍門山斷裂帶上3級以上地震發生率或單位時間內發生的地震數,明顯比地球自轉加速期間的高,且隨時間逐漸升高。大於5.5級餘震也都發生在地球自轉季節性變化的減慢段。地球本身是自轉運動的,從太空上看地球運動的速度不慢。地球的巖石圈也不是靜止的,也是運動的。並且由大小不同、質量不同、相互擠靠在一起的塊體組成。打個比方吧,這些塊體就象水中的船一樣漂浮在地幔上。由於質量存在差異,地球自轉速率變化時,就會造成這些塊體之間運動的差異性,塊體之間就可能發生相互作用,從而引起地震。這些差異運動可能使塊體之間發生「追尾」、「分離」、「摩擦」三種情況。

陳學忠老師的觀點指出了地震形成的直觀原因,其和本人的冰裂效應的比喻類似,但沒有給出明確的物理能量來源機制,這個是和本人的慣性動量來源成因論的根本區別!另外,地震發生前,板塊間是存在能量累積的,但累積的方式本人並未在網絡平臺公開!本人提出的新的地震形成機制是有閒人的實驗數據支持並得到某知名大學實驗室驗證覆核的。

本人認為板塊運動的原動力來源屬於外源性的,和潮汐現象一樣,其動力來源主要是太陽系內各大星體和月球的引力變化,即板塊運動的原動力來源是由於地球表面的慣性動量不均衡分布引起的。 大家知道地球表面的高山深壑在天體運動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慣性動量的分布不均衡,不同板塊的整體慣性動量的差異會引起板塊間運動速度的微差,結果是形成板塊間擠壓,這種擠壓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地震。

閒人提出的地震能量來源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地球自轉以及影響地球自轉的天體運動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也可以給陳學忠老師觀測提出的地震形成周期性原因給出一個說法,該理論和陳學忠老師的統計觀測結論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的基於板塊運動基礎上的地震原動力來源理論。

綜上所述,現象觀測和內在成因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地震成因及地震預測預報理論。

相關焦點

  • 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地震頻發。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全球是否進入了新的地震活躍期,但本世紀地震頻次的確比20世紀高了一些。因此,推進地震預測研究和試驗顯得更為迫切,關鍵的問題是篩選出更多有效的地震前兆,研究捕捉地震前兆異常的良好方法和手段。
  • 斷層深井捕獲地震前兆 成果意義存在不同意見
    科學家在聖安德烈斯斷層的一口深井裡觀測到了地下巖石在地震前的物理變化,但是對於這一研究結果的意義以及能否作為穩定的地震前兆,科學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乃至爭議
  • 地震前兆監測——地下流體
    多年來,地下流體的動態一直被科研人員當做地殼應力應變活動的重要指標來進行監測,從而積累了大量的觀測信息,其中包含了大量地震前兆信息,使地震地下流體學在地震監測預報的研究工作中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並且顯示出了巨大的研究潛力。
  • 地震前兆?廣州一地震觀測點報告異常,驚現大量蚯蚓聚集
    9月21日,有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部門獲悉,廣州市地震局處置一起動物宏觀觀測異常報告。21日8時許,廣州市地震局位於廣州大學礦泉水廠(廣州市天河區龍洞漁沙坦漁東路150號)的地震宏觀觀測群測群防點報告出現異常,監測人員稱水廠區域內部分地區的水泥地面出現大量蚯蚓(部分已死亡)和百足蟲。接報後,地震局會同市地震監測中心立即開展事件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水廠周邊環境情況時,未發現同類事件;測量附近土壤酸鹼度和溫度後,未發現明顯異常。
  • 是否存在有助於預報的地震前兆?
    19世紀90年代IASPEI發起徵集、推薦和評選地震前兆活動,給出如下標準:異常必須與地震發生相關,必須重複觀測到,定量給出正常值和異常的差別,指出異常與地震的關係並進行統計檢驗等。經過評估確定五項異常,分別是前震(震前數小時至數月)、前兆地震(震前數月至數年)、強餘震前的地震平靜、地下水的氡含量增高和溫度降低和地下水位上升(由水位標識的地殼形變)。
  •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時候有沒有前兆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唐山大震前,京津唐渤張地區不少地震臺站和群測點,觀測到不同程度的前兆異常;5月開始,唐山和天津臺站的地下水位、地電阻率加速下降,此後各種各樣短期突發性異常逐漸增多,臨震前一兩天京津唐渤地區出現大量的明顯的地下水、動物習性異常,以及聲、光、電等宏觀異常現象。
  • 唐山地震竟然有前兆!地震發光現象的記載有哪些,有什麼研究?
    唐山地震的前兆是什麼? 1976年7月28日晚,在唐山東北方向,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光束升了起來,就像強大的信號燈一樣,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晝。等光焰散去之後,大地開始顫動,幾秒鐘後,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原來,這是一種強烈地震的前兆,被稱為地光。
  • 地震臺如何監測地震呢?從一口服役30年的老井裡了解前兆
    地下4000米深地震監測井,已經「服役」30年  在進入觀測站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地震的監測手段有哪些,河南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桂林介紹,地震監測包括「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  概括來講,可以分為測震觀測和前兆觀測,都服務於地震的預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科學研究等。
  • 汶川十年丨大河探秘地震觀測臺站:沒有一顆「鐵釘」的地磁觀測室
    河南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桂林介紹,地震監測包括「測震、形變、地磁、重力、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等方法。 概況來講,可以分為測震觀測和前兆觀測,都服務於地震的預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科學研究等。其中,測震觀測還用於地震速報,提供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而、形變地磁、地電、地下流體等觀測屬於前兆學科,主要以觀測震前各類異常現象為目的。
  • 地震前兆――地震光
    科學現象解釋: 低空大氣 發光,或光反射 現象的一種,為特殊自然現象,也可定義為自然科學現象,目前有大量信息資料和科學試踐證明與地震有關,是地震前兆之一。屬地震科學知識和地震震兆科普知識範疇。地震光:也叫地光,是地震發生前的一種徵兆,地震光一般指地光。地光是指地震時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天空發光的現象。地光在文獻中有不少記載。震前的地光現象非常突出。
  • 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 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
    導語:人們認為,一般大地震來臨前,很多東西會發生異樣。例如,除了動物之外,水井也會發生一些怪異現象。那麼,如果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一般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一起來了解。井水外溢是地震前兆嗎 地震井水是什麼異常水井與地震徵兆
  • 青島身處三大地震帶 90多個地震觀測點曝光
    山東青島有沒有能夠觀測地震的動物觀測點?大概有多少個?有沒有地震避難場所?咱們的房屋抗震能力怎麼樣……5·12汶川地震兩周年紀念日當天,青島市地震局局長李振諄做客青島政務網「在線訪談」欄目 ,回答網民提出的問題。
  • 地震成因研究獲重要突破
    地震的發生真的是「板塊碰撞」導致的嗎?事情可能並非那麼簡單。中國科學家歷經20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探索,終於成功破解了地震成因這個曠世謎題:地震,竟然是發生在地下的龍捲風!全面展示這一研究成果的專著《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日前已由華齡出版社出版發行。地震是一種十分神奇又極其神秘的自然現象,其發生機理複雜萬端。
  • 7級以上大地震有沒有可能只是更大地震的前震?地震前兆有哪些?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
  • 哈爾濱地震觀測中心臺建成|可迅速監測到周邊50公裡範圍內2.0級及以上地震波
    哈爾濱市地震觀測中心臺對轄區及周邊50公裡範圍發生的地震初定位時間不超過5分鐘,是哈市市區內首個有人值守的綜合性地震觀測臺站。項目總投資1062萬元,總建築面積1627.79㎡。哈爾濱市地震觀測中心臺內部功能完善後,還將成為哈市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
  •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時間:2016-04-21 23:02   來源:9337遊戲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近日,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海邊捕獲一條地震魚,長度超過3米,幾乎是2名成年男子高度。
  • 廣東上千條魚跳上岸村民擔心,是地震前兆嗎?
    在5月18日,廣州潮州市一個池塘裡上演了一幕好戲,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池塘裡的一部分魚直接跳到池塘的岸邊上,有的還「爬」到了農戶的家門口、汽車旁,因為這個有趣的現象,被網友拍成視頻傳到網上,引起網友們的紛紛議論,還有一部分人說,這是地震的前兆,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 專家提出地震成因新觀點:與地球自轉有關
    這一觀點是基於對汶川8.0級地震與地球自轉的關係的分析後提出的。  陳博士大膽表示地震專業研究100多年的基本點可能就是錯的,傳統研究地震成因都是基於兩個理論支柱,目前公認的主要是板塊構造理論和彈性回跳學說,以這兩大理論支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模式都是為了解釋或預期一些地震前兆現象。
  • 肥西縣開展地震宏觀觀測點檢查工作
    為充分發揮地震宏觀觀測點在短臨預報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肥西縣應急管理局借考核防震減災工作為契機,開展宏觀觀測點檢查指導工作。本次檢查共分為四個組,對全縣12個鄉鎮的32個宏觀觀測點運行狀況進行調查摸排。
  • 日本各地異臭報警,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
    異臭是否是超級大地震的前兆? 日本一定不是一個「談震色變」的國家,所以,你甚至可以在日本新聞周刊《AERA》中看到:海溝地震研究人員表示某某地方可能發生9級大地震,正如日本地質學家宍倉正展曾表示千島海溝區域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而地震規模很可能於當年的3·11日本地震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