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政府:日本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 或逾23萬人罹難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31日,日本政府中央防災會議公布的一項最新預測結果稱,如果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大概將有23.1萬人可能會不幸罹難。

報導稱,由於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震中區域東西範圍廣,此次防災會議也首次在國家級防災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如果東西其中一側發生大地震,將呼籲尚未發生地震的另一側區域的居民,進行為期一周的預防性撤離。

根據該修正案,日本各地方政府、學校、醫院及水電業者等,須在明年3月前擬定具體的防災計劃,並在計劃確定後付諸行動。

據報導,日本政府過去曾推算,日本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約32.3萬人死亡、238.6萬棟房屋倒塌。日本政府隨後在2014年3月整理出防災對策基本計劃,並以未來10年減少8成死亡人數作為目標。

2018年,日本政府基於建築物抗震性、海嘯避難訓練實施比例、有指定避難大樓的市町村比例等,並根據最新人口數進行重新試算,將估算的死亡人數下調至23.1萬人、受災房屋數量調整至大約209.4萬棟。

據悉,日本南海海槽過去發生地震時,在整個震中區域的東西兩側,曾多次出現地震時間差。例如1854年,南海海槽東側發生地震後,另一側在32小時後發生地震;1944年,地震發生2年後,另一側才發生地震。

相關焦點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日本海槽現低頻震動,12臺地震儀器下水監控
    在地球上,日本的地震模式已經是數不勝數了,對於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研究地震的危害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位於日本的九州東部Hyuga-nada的淺部俯衝板塊邊界發生緩慢運動的低頻震顫。
  • 日本計劃獲取板塊邊緣巖石 探究南部海域海槽地震原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為探究多次發生的海洋巨型地震的原理,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探測船「地球」號正在推進從位於日本南部海域海槽附近地下深處的板塊邊緣獲取巖石的計劃據日本共同社9月28日報導,在日本南部海域海槽,菲律賓海板塊沉入陸地板塊下方,若其邊緣滑動,就會發生1944年東南海地震、1946年「南海地震」那樣的大地震。詳細調查板塊邊緣的巖石成分和性質,可以計算出目前的滑動容易度。15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參加該計劃。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就在安倍政府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日本內閤府又傳來了將發生超級大地震預警。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官方預測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震,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也可能發生9.3級大地震。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日本氣象局公布海槽新趨勢,有地區板塊下沉
    在地球上,地殼的活動都是時常發生的,由於地殼產生的地震每天都在發生。但是地殼引發強大的地震確實令人心驚膽戰的。昨日,日本氣象廳(JMA )召開緊急會議,面對日本本土的地震和南海海槽的問題,要進行以月為單位的會議召開,如果發現緊急情況要進行時刻的緊急處理。
  • 未來人2062:成功預測日本大地震,對中國2020後預言,突破下限!
    在眾多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中,日本未來人2062是個比較可怕而又奇葩的存在,說他可怕是因為準確預言了日本311大地震和熊本大地震,說他奇葩是因為未來亞洲將是印度的地盤,中國將不復存在!
  • 日本人說可以提前30年預測地震,你相信嗎?
    創痛原未消散,最近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又警告稱,一旦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導致的傷亡人數最高將超過30萬,被迫離開居住地進行大範圍疏散的家庭最多將達到145萬戶。日本前防災擔當大臣中川正春:根據科學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和由此引發的海嘯將是有史以來最高級別的。日本社會一直存在著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擔憂。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對外公布的預測曾顯示,位於日本中西部海域的南海海槽在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為70%,最大震級可達芮氏9級。
  • 日本發布正式預測,未來將發生9.1級大地震,預計死傷高達32萬
    大經濟研究社 由於日本靠近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震頻發,僅在2019年日本就發生了1500餘次地震,有數據稱全球1/5
  • 日本這個高危地帶發生地震,多地有感!會有海嘯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北京時間2019年5月10日上午7時48分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也就是北緯31.83度,東經132.01度的地方發生了6.3級較強地震,震源深度僅為20千米。不過,對於日本來說,這樣的地震不會在當地造成明顯破壞,在此外,日本四國島和本州島局地也有震感,另一個讓日本鬆一口氣的是,日本氣象廳認為此次地震並不會引發海嘯。這次地震仍然值得日本關注,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發生的區域比較特殊,是日本位於日本南部的日本南海海槽。日本南海海槽是從日本靜岡縣駿河灣其至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裡、深約4千米的海槽。
  • 日本板塊移動8釐米,將發生9級大地震?能量相當於4.7億噸核爆炸
    地處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其中有十幾場都和板塊移動有關。最近一次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於1946年,強度為8.0級,同時引發了4~6米高的海嘯。一直以來,日本都對可能到來的大地震十分敏感,為了更精準的預測地震,日本海上保衛廳在本州南海槽設置了15處觀測站,截至2018年底,有7處都觀測到了板塊移動,其中2處更是觀測到大陸板塊向東南方向移動了6~8釐米。
  • 日本首次發現本州島海槽板塊移動,科學家稱或引發巨大地質事件
    近日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報導,地質學家們首次發現在日本本州島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出現了板塊移動的現象,這種移動十分異常,認為可能與未來的大地震存在關聯。日本放送協會(NHK)刊登文章稱有地質學研究機構進行了板塊運動模擬,發現如果該地區的板塊出現劇烈移動的話,將引發能量巨大的地質事件——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並有可能引發巨大海嘯。
  •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 日本稱如發生南海海溝地震 70%當地學校將遭海嘯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6日報導,東北福祉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如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大約70%的學校將遭遇海嘯襲擊。據報導,以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數見隆生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去年2-3月,對7個縣距離海岸與河川4公裡之內的1436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約30萬人罹難 50萬人無家可歸
    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全球9級和9級以上的大震是不多的,自1833年到2011年這170多年來約共發生過12次。9級和9級以上的地震屬於巨形大震,因它的震源斷層面積和錯動幅度特別大,即震源形體特大,還具有成群出現的特徵。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20多萬人罹難 倖存者難釋懷
    中新網12月27日電 綜合報導,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發生滿15年之際,成千上萬人舉行紀念儀式,緬懷20多萬名罹難者。受災國家如今改進了海嘯預警系統,專家認為,「如今再發生像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再有那麼多人罹難」。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日本研究顯示三大都市圈發生大地震概率較高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2月23日消息,近日,日本政府地震委員會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未來30年以內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區域範圍擴大。從關東到四國以太平洋沿岸為中心的區域發生概率增大。此次結果也反映了該委員會對南海海溝特大地震的最新研究結果。日本3大都市圈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地震概率較高。
  • 《科學》雜誌剖析日本大地震
    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洩漏,災難深重,滿目瘡痍,震驚世界。3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新聞分析文章,剖析了這場災難。 文章指出,作為一個國家,日本已經習慣於地震,也準備好迎接一場大地震,然而,這次地震和所引發的海嘯的強度之大,完全超過人們的想像,專家們也猝不及防。在這個殘酷、悲傷的事實面前,人們不禁要問:地震真的防不勝防嗎?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日本地震頻率發證極其頻繁,大地震間隔時間比較短,而且日本列島不是處在斷裂帶上就是處於俯衝型海溝附近,所以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的,2016年4月14日的熊本地震遇難49人,算不上大地震,但在熊本地震之後京都大學地震學名譽教授川崎一朗亦表示,熊本地震不能按孤立型地震處理,地震發生後斷層向東移動,中央構造線上斷層會跟著移動,會造成大分縣別府的萬年山斷層帶連動,如果中央構造斷層帶某處斷裂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