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板塊移動8釐米,將發生9級大地震?能量相當於4.7億噸核爆炸

2021-01-19 鄉視大喇叭

據央視新聞網援引日本放送協會網站的報導稱,一份來自日本內閤府的相關報告顯示,近日在本周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監測到了板塊移動現象,如果板塊移動現象加劇,或將引發高達芮氏9.1級的史前大地震,並且引發超級海嘯。




地處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其中有十幾場都和板塊移動有關。最近一次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於1946年,強度為8.0級,同時引發了4~6米高的海嘯。

一直以來,日本都對可能到來的大地震十分敏感,為了更精準的預測地震,日本海上保衛廳在本州南海槽設置了15處觀測站,截至2018年底,有7處都觀測到了板塊移動,其中2處更是觀測到大陸板塊向東南方向移動了6~8釐米。



根據相關數據建立的預測模型顯示,在本州南海槽發生8~9級地震的概率在2013年初是60%~70%,到了2018年為70%~80%,2019年該數據再次上升。這就意味著,2020年對日本來說將是岌岌可危的一年。

9級地震是什麼概念?雖然只比8級地震高了1級,威力卻大了31倍以上。一場8級大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500萬噸TNT當量,而9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就相當於4.7億噸TNT當量。



那麼,如此強烈的地震一旦爆發,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我們以原子彈的殺傷力舉例。二戰末期,美軍投放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當量是2萬噸TNT當量,造成了數十萬人喪生。而人類試爆過當量最大的核彈「沙皇炸彈」,當量是5000萬噸,在爆炸瞬間,1000公裡外都能看到劇烈閃光,比整個二戰期間使用的炸藥當量總和還要高10倍以上。

如果本州南海槽真的發生芮氏9.1級的大地震,就相當於在日本國土旁引爆了9枚沙皇炸彈,將達到毀天滅地的可怕後果。



當然了,地震的破壞不僅是天崩地裂,建築倒塌,伴隨而來的還有巨大海嘯,會將災害程度進一步提升。發生在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為8.9級,在那次地震中,海嘯以800公裡的時速奔向智利國土,最高達25米的海浪橫掃多座城市,造成了200多萬的難民。因此,一旦板塊移動造成超級地震,並且引發巨型海嘯,沒有領土縱深的日本很可能會被一次性摧毀,起碼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國難。

對此,有美國專家也表示,隨著板塊移動的加劇,日本整國「滑入」馬裡亞納海溝將不再是危言聳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

點閱讀原文,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日本相關的科學報告指出,如果這個位於南海槽陸海板塊地區出現「劇烈的移動」(大移動),將引發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並有可能引發巨大海嘯。確實「南海槽」是日本科學界一直研究的重點,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的相關報告,因為日本一直擔心該地區會出現較強的地震,所以說這個預測說明幾乎也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擔心大地震是很正常的,因為南海槽板塊可能是屬於一個斷層帶變化比較強的地區,當然這裡說的最強可能達到9.1級的大地震,暫時也是預估說明的。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日本相關的科學報告指出,如果這個位於南海槽陸海板塊地區出現「劇烈的移動」(大移動),將引發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並有可能引發巨大海嘯。確實「南海槽」是日本科學界一直研究的重點,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的相關報告,因為日本一直擔心該地區會出現較強的地震,所以說這個預測說明幾乎也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擔心大地震是很正常的,因為南海槽板塊可能是屬於一個斷層帶變化比較強的地區,當然這裡說的最強可能達到9.1級的大地震,暫時也是預估說明的。
  • 地球最強地震9.5級,如果15級地震地球會毀滅嗎?
    1960年5月21日下午3:00,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發生了!智利爆發了9.5級大地震!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南北約1400千米長的狹窄地帶發生了數百次的地震,其中超過8級的就達到了三次,超過7級的達到了10次之多。這次地震世所罕見,更是引發了驚天海嘯,甚至掀起了高達25米的巨浪,將已被地震摧毀的東岸城市淹沒。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就在安倍政府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日本內閤府又傳來了將發生超級大地震預警。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官方預測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震,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也可能發生9.3級大地震。
  • 日本8.8級強震破壞力超20個汶川地震(圖)
    資料圖片本報訊 日本氣象廳昨日表示,當天下午發生的日本東北-關東大地震達芮氏8.8級,是日本地震記錄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為在板塊交界處發生的逆斷層型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原地震首席預報員孫士鋐昨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地震的破壞力相當於20多個汶川地震。
  • 能讓大陸板塊移動9毫米
    在核聚變和核裂變被發現了以後,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力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比如,原子彈,氫彈。在物理學中,核聚變,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等於質量的損失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一個十分大的常數,所以核裂變和核聚變釋放的能量也是極其驚人的。核裂變的產生必須有臨界質量的限制,而核聚變則沒有限制,這樣一來,人類能夠製造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的氫彈。自然界中,恆星就是一顆顆不斷在釋放的超級氫彈,比如太陽。
  • 100億噸爆炸當量,威力是沙皇200倍,日本榮幸躺槍,這一武器有點殘忍
    不僅如此,據相關人士爆料稱,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將會被海嘯淹沒,因為俄羅斯在美國海岸附近埋下了數百枚「休眠」核彈,它們像「鼴鼠」一樣,能夠自己鑽進海底沙層「睡覺」,被喚醒後爆炸能夠產生人造地震引發海嘯,屆時美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其實,所謂的海嘯武器,只是地震武器中的一種,指的是利用地下核爆產生的定向聲波和重力波,人為誘發地震、山崩、海嘯等自然災害。
  • 汶川地震能量相當於2萬顆長崎原子彈同時爆炸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目前比較常用的是芮氏規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和矩震級(Moment magnitude scale)。目前國家地震局將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判定為7.8級,美國地質局已將此次地震修訂為7.9級,這裡使用的就是芮氏規模。
  • 日本地震影響其它板塊 東部北美板塊應力或增強
    1891年以來,日本至少記錄有7次8級及以上規模地震,最早的記錄是1446年的8.9級地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李海兵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此次發生的大地震位於日本海溝西側的日本東海岸,是由於太平洋板塊沿日本海溝向西俯衝歐亞板塊之下,致使歐亞板塊向東反彈逆衝所致。」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構造專家萬天豐教授同意這一觀點。
  • 假如發生12級地震,地球將發生什麼?科學家:後果人類無法承受
    24萬,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8.0級)造成8萬人失去生命.....而地球上發生過震級最強的地震是智利大地震,這次地震震級達到8.9級,但是這還不是地震強度的極限,地震總共分為十二個等級,其中十二級地震是破壞力最強的地震,有人就問,如果地球發生十二級地震會有什麼後果?
  • 南部發現板塊移動,日媒:若該地板塊劇烈移動,將引發9.1級地震
    日本方面傳出消息,稱該國南部首次發現了板塊移動的現象,日本民眾對此十分緊張,因為這可能與地震有關。2011年,日本設立了一個專門預測南部近海地震的部門,而日前該機構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觀測到了板塊移動現象,這是檢測多年以來的首次發現,分析人員指出這很可能與未來隨時發生的大地震存在關聯。隨著後續調查的展開,日本人感到了地震了前兆。1月16日,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稱,如果該地區的板塊出現劇烈移動,預示著這一區域將出現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同時到來的還有可怕的海嘯。報告之所以如此分析,是因為這一切是有歷史經驗的。
  • 果殼:日本大地震原是核試驗?
    有 的說日本福島海域前幾年發生了很多次5.5~6級的地震,和原子彈試驗產生的震級相當;有的說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氫彈試驗造成的。令人遺憾的是「理由」中,沒有一個提到核試驗監測的核心問題:地震波。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最終達成一致,規定每個締約國承諾不進行核試驗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
  • 日媒體稱日本北海道地震是「板塊邊界型地震」
    《每日新聞》晚版26日報導,日本北海道地震是「板塊邊界型地震」。  報導說,26日發生的北海道強烈地震,據認為是在北海道東部海域交匯的兩個板塊碰撞引起的「板塊邊界型地震」。這是以數十年至100年的周期定期發生的地震。今年3月,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這一地區今後30年裡發生芮氏8.1級地震的機率是60%。日本氣象廳認為,這次地震可能屬於定期發生的地震。
  • 日本首次發現本州島海槽板塊移動,科學家稱或引發巨大地質事件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和海嘯的國家,因為日本列島正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全球每年約有1/4的地震發生在日本列島及其附近,這都是由於這地區的地質結構比較特殊,它正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其中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幾大板塊的相互作用都會對日本列島造成地質活動,從而出現火山地震或者海嘯現象
  • 日本南部近海首次觀測到板塊移動 或與大地震有關
    日本南部近海首次觀測到板塊移動 或與大地震有關 2020-01-16 11:03:56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日本內閤府2011年曾設立專門機構
  • 9.5級地震有多恐怖?如果到達15級,相當於十億顆沙皇飛彈!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時,智利爆發了9.5級地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破壞力最大的一場地震,其震級之高,持續時間之長,波及面積之廣,實屬少有。當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直接將地面撕成兩半,樓房紛紛倒塌變為廢墟,脆弱的生命一文不值,城池在地震面前簡直不堪一擊,變得千瘡百孔,災害範圍波及到南北8000千米,僅僅三分鐘,就造成了智利兩千多人死亡,三千多人受傷,約有二百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5億美元。接下來一個月,先後發生了225次不同震級的地震,其中八級的就有三次。
  • 日本國土地理院報告:東京海域或將發生8級地震
    深圳晚報訊 據日本新聞網5月31日消息,日本國土地理院昨天在地震預知聯絡會上作出的報告中表示,千葉縣的房總半島海域有可能發生與關東大地震(1923年)震源無關的大型地震。據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在該地區發生地震的話,很有可能是震級為8級的大型地震。  據調查表明,相模海槽附近每隔數百年就會發生一次8級左右的大型地震。
  • 蘇美爭霸威力引發6.9級地震,相當於100萬噸TNT
    導語:蘇美爭霸威力引發6.9級地震,相當於100萬噸TNT二戰後,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那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不久進行了軍備競爭,被稱為「冷戰時期」。他們的目標就是為了用核彈爆炸來控制地震。二戰後,蘇聯在地底下進行了一系列核彈爆炸試驗,爆炸引發了地面強烈的地震,地震波及到芬蘭、伊朗等國。核爆實驗這一現象的出現引起了蘇聯軍方的很大關注。 蘇聯在空中引爆過「大伊萬」的核彈,這枚核彈也是世界第一的核彈,所爆炸的威力使得亞歐板塊移動了9毫米。現在進行的是地下的核爆實驗,對地下的版塊運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8.9級地震 (組圖)
    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震級為芮氏8.7級,美國地震監測網測定為芮氏8.9級。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地質專家朱利斯·馬丁內斯說,如此強烈的地震近百年來都十分罕見。這是自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發生芮氏9.2級地震以來的震級最高的地震,也是自1900年以來震級排名第5的強震。
  • 科學家警告:地球將面臨9級毀滅性地震,有些地方要注意了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地質科學家發表聲明:「地球表面將迎來9.0級地震,最可能的地點是紐西蘭和日本。」這個聲明不是毫無根據的。他們指出2016年11月的凱庫拉7.8級地震,已經喚醒了處於休眠中的希庫朗伊俯衝帶,而紐西蘭剛好位於這個地震帶之上,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紐西蘭地質與核子科學研究所的地質學家(厄休拉.科克倫)指出:「如果我們整個板塊邊界斷裂,這將引起一場規模9級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