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日本大地震原是核試驗?

2020-12-07 騰訊網

果殼網 科普網站

日本Mw9.0大地震後,網上開始流傳「這是日本人進行海底核試驗」的猜測,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樣迅速傳播,並且越傳越顯得有「理」。有 的說日本福島海域前幾年發生了很多次5.5~6級的地震,和原子彈試驗產生的震級相當;有的說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氫彈試驗造成的。

令人遺憾的是「理由」中,沒有一個提到核試驗監測的核心問題:地震波。

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最終達成一致,規定每個締約國承諾不進行核試驗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這就意味著,想進行核爆炸的 國家會採取更隱秘的方式,比如在地下進行核爆炸。而監測地下核爆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地震波監測。因為只要是核爆炸,就會產生地震波;只要爆炸達到一定當 量,其地震波就會被全球的地震臺網記錄到。地震學家就能研究、判斷這個地震是人工地震還是天然地震。自從全球數位化地震臺網和臺陣技術——這些永不休息的 「順風耳」發展以後,一般認為只要核試驗引發的震級超過mb3.5的,就可以被臺網監測到。

那麼,地震學是如何監測核試驗的呢?

好比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貌、聲音、行為舉止來辨識一個人,地震學家可以通過地震波震相、P波初動、震源深度等多種方法判斷一個地震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下面舉例介紹些傳統的方法。

1. 震相

地震、爆炸,波組不同

震相指地震圖上不同類型、傳播路徑不同的地震波組。震相判斷是簡單而直接的方法,是地震學的基本功,地震學家研究每一個地震時,首先會根據震相進行 初步判斷。天然地震的常見震相有縱波(P)、橫波(S)和面波,大多數天然地震的P波振幅

圖1 天然地震的常見震相有縱波(P)、橫波(S)和面波(圖為瑞利波R),它們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傳播有點像運動員賽跑,一開始所有運動員差距不大,這時還不 容易區分誰是「冠軍博爾特」,不久之後,跑得快的就會衝到前排,且距離越拉越大,這下就容易區分了。地震學家在分析震相的時候,不喜歡一個一個分析地震 波,他們喜歡把很多地震臺的數據,按照震中距排列起來,讓地震波「跑起來」以區分震相。圖為美國地震臺陣(USArray)接收到的日本Mw9.0地震波 序列,可以看出P波振幅

圖2 北京時間2006年10月9日9點35分,朝鮮在其境內(41.294°N,129.093°E)進行當量小於1000噸的地下核試驗,產生了約4級的地 震。即使這些地震波到達北京時,振幅已經小到只有幾十納米,但利用地震臺網技術,仍可以檢測出核試驗產生的~7.5km/s的P波和~3.5km/s的 Lg波。

圖3 圖中紅色波形是中國在90年代進行的地下核爆炸產生的地震波,其記錄特徵是「大頭小尾」,P波強於S波,Lg波發育。藍色的是6.3級天然地震產生的地震 波,它的特徵是「小頭大尾」。利用記錄到的地震波的特點,基本可以區分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圖片來源於:陳顒等.2007.《自然災害》)

2. P波初動

壓縮、膨脹,方向不同

初動指的是地震波到達地震儀時,所測質點的最初的振動方向,初動分為向外的壓縮(compression)和向內的膨脹(extension)兩 種。地下核爆炸和天然地震的本質區別在於它們的震源特性不同。大多數天然地震是地下巖石破裂、滑動所引起的,破裂面很大,持續時間較長,表現在地震波上, 是不同方位的地震臺接收到的P波初動不一致,有的是壓縮,有的是膨脹(圖4)。而地下核爆炸的震源過程要簡單和短得多,球對稱壓縮(各個方向都向外壓 縮),使所有地震臺接收到的地震波初動都是壓縮的。利用地震波初動信息,就可以反過來求出震源機制解,推測出地震是正斷層、逆斷層、滑移斷層還是人工爆炸引起的。

常利用「沙灘球」來表示地震的震源機制。圖上的「沙灘球」表示有的地震臺的初動是壓縮,有的是膨脹,其震源是一條逆衝斷層,斷層面的走向約為195度,傾角約為14度,和俯衝的板塊性質相一致。

3. 震源深度

超過10KM無需考慮

地震波的快速定位已經不是難題,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定這次日本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為地下32km,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的震源深度為20km,這就意味著, 如果是核爆炸,就要將核裝置埋在地下幾十千米處,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大陸上最深的鑽井也不過12km,何況是在海底?《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議定書 在篩選核試驗數據時,一般也認為:震源深度大於10km的將不予考慮。

4. 地震能量

幾十億噸TNT

1萬噸當量TNT的核爆炸,能量相當於5級地震;100萬噸當量TNT的核爆炸,能量相當於6點幾級地震。1974年之後進行的地下核試驗當量都不 超過15萬噸。這次日本大地震震級為Mw9.0,根據能量公式LgE=4.8+1.5Mw,估算地震釋放的能量約為2×1018焦耳,相當於幾十億噸當量 的TNT。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可大至幾千萬噸TNT當量。但要製造幾十億噸TNT當量的核彈,目前還是很難的。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議定書列出了用於篩選核試驗事件的參數:事件位置、事件深度、面波震級與體波震級的比值,信號頻率成分、震相間的譜比、頻譜 漲落、P波的初動、震源機制、震相、與其他事件及事件組的對比等。此外,還可以結合次聲、水聲、放射性核素監測等其他領域的方法,綜合判斷一個地震是否核 試驗引起的。

圖5 1945~2009年世界各國進行核試驗的時間、類型和次數。(圖片來源於CTBTO)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有人製造了一次地下核試驗,然後很不巧的,這次核試驗引發了一場小規模地震,並進而誘發了超級強震呢?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監測爆 炸事件特別是核試驗是地震臺網的重要職責,只要地下核試驗達到一定當量,就能被監測到。但迄今為止,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 CTBTO ),包括中國地震臺網在內的各大監測機構都未見發布日本地下核試驗消息。和水庫誘發天然地震一樣,核試驗可以誘發小地震,但至於利用核試驗誘發大地震的可能性,因為研究樣本太少,研究也少,地震學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結論: 通過地震學的方法可以判斷一個地震是否是由核試驗引起的。迄今為止,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包括中國地震臺網在內的各大監測機構都未見發布日本地下核試驗消息。「日本Mw9.0大地震是日本人進行海底核試驗」的猜測並不成立。

(原刊果殼網 謠言粉碎機)

相關焦點

  • 【地震特輯】日本地震原是核試驗?
    日本Mw9.0大地震後,網上開始流傳「這是日本人進行海底核試驗」的猜測,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樣迅速傳播,並且越傳越顯得有「理」。有的說日本福島海域前幾年發生了很多次5.5~6級的地震,和原子彈試驗產生的震級相當;有的說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氫彈試驗造成的。令人遺憾的是「理由」中,沒有一個提到核試驗監測的核心問題:地震波。
  • 日本多次地震,並伴有巨大漩渦,難道在海底搞核試驗?
    圖為日本正在處理核物質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經常遭遇地震襲擊的國家,但是在此前多次地震後一個奇怪現象引發了全球懷疑,那就是日本多次地震時,附近海域都會伴有巨大漩渦,而這在其他沿海國家的地震中並不常見,這引發了外界的懷疑,難道日本是在海底搞核試驗
  • 朝鮮核試驗地點曝光 靠近首次核試驗位置(組圖)
    上午10時左右,韓方監測到朝鮮鹹鏡北道吉州地區發生一次「人工地震」,推斷朝鮮很可能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  「人工地震」  震級為4.5級韓方推斷是核爆  韓國政府消息人士上午暗示,監測裝置顯示,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
  • 日本地震出現巨大漩渦,俄羅斯推測成真,海底真的有核試驗
    對於日本各個國家都一致認為絕對不能讓他們擁有核武器,他們在二戰時期做的反人道事情,如他們擁有核武器,就能想到他們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近些年很多國家發現,日本常常發生地震,並且還伴隨著漩渦出現,許多國家都懷疑他們在秘密進行研究核武器。在2011年日本就發生了一次巨大的地震,並且非常嚴重,使得遭到了 嚴重的破壞,並且檢測到了核洩漏,送走了許多人的生命。
  • 地震帶變成核試驗場地?俄羅斯警告這個亞洲強國,最好馬上停止
    導語:地震帶變成核試驗場地?然而即便有各種條條框框的存在,也沒有讓個別國家打消這個念頭,仍舊在秘密進行研究,還利用手段掩蓋實驗,日本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日本缺乏資源,因此充分利用核能,其建造的核電站數量有很多,但早就已經夠本國的消耗,然而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日本仍舊在秘密收集核原料,這讓人嗅到不同尋常的意味。俄羅斯是首個發現這個情況的國家,它秘密監視日本的一舉一動,發現其醞釀著驚天計劃。
  • 朝鮮核試驗或可觸髮長白山火山噴發
    韓國專家最新研究表示,朝鮮的地下核試驗很可能會引發長白山火山噴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韓國專家警告稱,朝鮮核實驗可能引發長白山火山爆發。  長白山高度2743米,僅距離豐溪裡核試驗場112.65公裡,今年1月份朝鮮進行了4次核試驗。據悉,地下核試驗將引發5.1級地震,對數百公裡之外的道路和建築物構成衝擊。
  • 日本大地震及其大海嘯成因
    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遭到海嘯襲擊。電視畫面顯示,海嘯迅速吞沒了農田和房屋,汽車和船隻被海嘯席捲著撞上建築物。在一系列的地球板塊和能量運動後,日本遭遇190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以及由此帶來的毀滅式海嘯。如此大地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地震為何會引發大海嘯?
  • 日本東京小笠原6.9級地震!專家:別慌,震源很深
    但災害總是突如其來,就在剛剛,4月18日下午,東京時間17時26分(北京時間16時26分),日本東京都小笠原群島突然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地震危害如何?會不會引發海嘯和次生災害?網友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 日本百科 | 日本311大地震
    一場地震,把福島原發附近定格在了2011▲3.11被海嘯衝上陸地的遊船2011年3月11日 14點46分18秒,
  • 日本小笠原群島一帶發生6.2級深源地震
    日本小笠原群島一帶發生6.2級深源地震 2016-11-23 18:56:00 來源: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 上世紀美國「核試驗」爆炸當量估計錯誤,波及3000日本漁民
    要研究就要進行試驗,核試驗不同於一般的武器試驗,必須要付出足夠大的場地和代價。美國人發現在本土搞核試驗太不合算,於是找到了太平洋上的小島。就這樣,馬紹爾群島的居民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1946年~1958年間,美國不顧島上居民安危,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這些核試驗不僅將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日本修改地震預測 日本海溝附近有8級大震危險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2月26日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26日發布預測稱,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高。委員會鑑於2011年3月發生了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地震(東日本大地震),修改了同年11月匯總的長期評估。
  • 日本連續地震 盤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次大地震
    原標題:盤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次大地震 以下是有史以來傷亡最慘烈的十次大地震: 1556年1月24日,中國陝西830000人。 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陝西省華縣,據歷史記錄,地震強度為8至8.3級,烈度為11度。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日本自2011年3月11日的311大地震後,還經歷過小笠原群島近海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和2018年北海道地震三次地震,當然規模無法還311地震相比,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地震已是家常便飯,但大家依然非常擔心,像311這種大地震未來什麼時候會發生
  • 美國稱朝核試驗引4.7級地震 震源距中國180公裡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啟超報導 朝鮮5月25日進行了地下核試驗,並引發了4.7級地震。美國地震局網站報導,此次地震位於朝鮮鹹鏡道金策市,震源在地下10公裡。  據CNN報導,美國地震局網站上顯示,此次人工地震震源位於朝鮮鹹鏡道金策市西北70公裡處,距中國吉林延邊180公裡。
  • 韓教授:朝鮮核試驗或將引發長白山火山噴發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魏悅】據韓國《中央日報》2月18日報導,有研究顯示,朝鮮的核試驗可能會引發長白山火山噴發。韓國延世大學地球系統系專業教授洪泰研究組分析了朝鮮核試驗對長白山火山產生影響,並主張稱,當進行相當於7級地震規模的核試驗時,巖漿房所受的壓力最高將上升至120千帕,很可能會誘發巖漿噴出。
  • 【果殼地震特輯】為什麼不用擔心日本的核電站
    核洩漏是這次日本大地震中的另一個附加危害,至於它的危害有多大,還是看一下Josef Oehmen 博士(其父在德國核工業具有深厚經驗)如何說吧。
  • 幾位書生是如何檢測到朝鮮地下核試驗的?-虎嗅網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初步的分析均顯示,這次核爆位於朝鮮北部豐溪裡試驗場萬塔山(Mt. Mantap)下,爆炸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一次矩震級(Mw)5.2級地震,遠遠大於朝鮮之前進行的五次核試驗。
  • 北京門頭溝區發生2.6級塌陷地震 什麼是塌陷地震?
    據新京報此前報導,專家表示,塌陷地震一般指的是礦區地震,屬於人工造成的、工程性的地震。由于震級小而且發生在地表淺層,所以人們大多感覺不到。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陳會忠介紹,非天然地震包括由爆破、油氣開採、核試驗等引起的地震,一般指人工造成的一些工程性的地震。 什麼是塌陷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