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濟研究社
由於日本靠近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震頻發,僅在2019年日本就發生了1500餘次地震,有數據稱全球1/5的地震發生在了日本及周邊地區,日本地震專家表示未來30年內東京很有可能會發生直下型地震,雖然日本在2011年3月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但這並不意味著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就不再會發生大的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表示為了防止給首都經濟圈帶來較大的損失,必須提前做好防範,否則再次發生的9級大地震很有可能會造成數十萬人死傷。
據海外網報導,日本政府的相關機構已經在本州南部海域發現了板塊移動的跡象,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近海隨時可能會發生大規模海槽大地震的問題。日本內閣認為未來可能發生的9.1級大地震不僅會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還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海嘯,這一消息使許多日本民眾感到悲觀。
根據日本官方預測,未來在日本東京地區發生的很有可能是直下型地震或是南海溝地震,顧名思義直下型地震指的就是震源所在地發生的地震,這種震型很有可能會導致城市地面塌陷。南海溝地震則指的是發生在日本東海、東南海、南海海域的地震,如果未來該片區域發生地震那麼僅是大阪府轄區內就會有13萬人死亡。為了做好及時防控,日本已經在日本南海海域設置了15個觀測點,而且其中已經有7個開始發生位移。
為了更好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地震,日本政府已經對日本本州南海溝區域的地震數據進行了模擬,據公開的模擬結果顯示,該區域的地震很有可能是「長周期震動地震」,而這很可能會導致城市中的高層建築發生大範圍晃動,由於地震可能引發大規模海嘯 ,所以日本的傳統救援方式將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未來可能將會有32萬人在此次災害中死傷,數千萬人面臨停電停水的困境。
面對無法估量的損失,日本政府只能通過加強預防工作來進行防範,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工學綜合研究所教師若松加壽江指出:「居住在東京都市圈內的日本民眾由於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災害的襲擾,所以應該認真進行災害模擬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