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小額採購流程長,內外網交互數據環節多,信息數據不統一……工作中,遇到類似流程上的斷點、堵點怎麼辦?流程上的難題、頑疾該由誰接招?最近,航空工業一飛院面對上述問題,宣布成立流程快速響應中心(以下簡稱「快響中心」)。快響中心的職責就是針對科研生產管理、制度流程改造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進行集中處理響應。也就是說,快響中心專治管理上的堵點、物理上的斷點。
快響中心對基層反映和提出的問題,依據重要程度進行分級。對一般問題一天響應,涉及單個部門的問題三天響應,需要多部門協同的問題五天響應,努力提高響應速度和處置效能。同時,創建機制,建立渠道,與各個職能部門結成快響聯盟,限時整改,快速落實,不斷提升管理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快響中心的成立,是一飛院面向變革的快速補課、快速行動,也是在發展變革中提升管理效能和降本增效的具體實踐。
在快響中心成立後的一個月內,一飛院受理流程改進/管理建議11項。這些意見建議已納入涉及單位的考核計劃中,進行立即整改,並跟蹤檢查。在此過程中,一飛院各單位各部門都眼睛向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創新,持續改進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優化改善協同中的模式、方法,不斷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希望利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以思想大解放、精益大變革,按下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跑出變革的加速度。
在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能中,一飛院更是下狠功夫,注重實效。面對今年異常繁重的科研任務,一飛院以項目為「戰區」、專業為「軍兵種」,著力構建「戰」「建」結合的運營體系,通過將「戰」「建」主體的原有「計劃關係」向新型「經營關係」轉變,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綜合治理效能。在「戰」「建」結合體系的運行中,依託工作包推行內部「經營」。也就是說,項目團隊把任務分解成工作包,研究所通過完成工作包去實現內部「經營」,核算人工成本。在多項目研製中,承擔的工作包越多、人均產值越高,自然收入也就越高。一飛院以工作包為載體,建立價值認定和績效分發機制,激發全體員工的幹勁。同時,工作包反過來倒逼各個研究所積極通過專業技術深度研究,提升技術復用和產品復用,不斷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復用程度越高,團隊管理越好,成本越低,效益才能最大化。
與此同時,一飛院聚焦科研、生產兩條主線,向科研生產聚焦,向創造價值聚焦。管理部門的職責是使能和賦能,做好管理+服務,讓科研生產一線人員聚精會神地做產品、做技術,讓科研生產活動的「主軸」24小時轉起來。在此基礎上,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構建第一責任人制度,讓主責部門行使流程規定的職權,承擔流程規定的責任,遵守流程的制約規則,對流程全過程進行管控,從而對最終結果承擔全部責任。
這一系列嘗試,為一飛院營造了「創新生態」,無論身處科研生產的哪一個環節,大家都在積極思考怎樣讓流程更短、效率和便利度更高,不斷清理發展道路上的「消極因素」,塑造吸引創新人才、聚集創新人才、激發創新人才的新局面。
一飛院的降本增效沒有教科書,卻從燒「一壺水」開始,逐漸讓「一池水」沸騰起來了。信息中心「航空鈑金零件智能設計系統」「航空緊固件裝配智能設計系統」「設計製造並行工具」等封裝成產品,可以飛速提升鈑金、緊固件設計效率和質量,當前已經達成市場意向,帶來產值逾千萬;多個試驗室探索出對外技術服務模式,累計籤訂技術服務合同數百萬,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項目團隊在科研生產中,積極開展設計工具方法手段的創新。
截至目前,一飛院各項科研生產計劃如期推進,獲得了上級和用戶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