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國航空研究院全體員工腳踏實地、砥礪奮鬥,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堅決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堅定迎接「十四五」改革與發展挑戰,共同奮戰,決勝2020!
年終在即,航空工業氣動院決戰決勝2020攻堅正酣。氣動院基層一線——「五部兩中心」黨員幹部職工衝刺四季度,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瞄準科研生產節點目標,精心組織,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扛起航空人應有責任和使命,確保全年任務保質保量按節點完成,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奔赴氣動院的「五部兩中心」,看看一線員工不平凡的高光時刻。
氣動研究與試驗一部
一部實驗技術室負責的某進氣道前體一體化測力項目進入了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其中,進氣道和前體一體化聯合測力技術為國內首次應用於型號試驗。在項目技術風險高、節點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搶時間求效率,經過項目組多輪技術方案論證,優化試驗方案,現已完成試驗件加工,正在加班加點地開展地面裝配、調試工作,為全力保障型號單位項目研製節點及技術需求做最後衝刺。
FL-64風洞全面完成風洞主體建設任務,以14個月的「高超」速完成氣動院首座常規高超風洞的建設。項目組成員充分發揚「舍小家顧大家」精神,紮根風洞現場,做設計抓進度,踏實肯幹嚴謹細緻,深夜的辦公室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決勝2020,他們力保按期完成冷通氣動載試車,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氣動研究與試驗二部
四季度伊始,FL-62風洞即承接了三個大型常規氣動力試驗,試驗周期緊,任務重。經過試驗負責人的科學組織協調,各部門共同協助下,現場試驗團隊在40天內完成了三個型號的全部試驗任務,試驗數據得到了用戶的好評。與此同時,各技術團隊還完成了FL-62風洞進氣道試驗、流動顯示測量等技術研究工作,為FL-62風洞試驗能力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氣動研究與試驗三部
時至寒冬,氣溫驟降,三部全體人員的工作熱情卻絲毫沒有因寒冷而減弱,全部的工作也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完成全年型號試驗任務,氣動分析室和風洞室全體人員通力協作,頑強拼搏,24小時倒班,風洞儼然一座「不夜城」,突破了7天700條的高效記錄。動力模擬團隊研發調試某項進氣道試驗技術,首次將該項試驗技術應用於型號。
氣動研究與試驗四部
四季度以來,四部風洞中的身影更加忙碌,風洞的連續運轉伴隨著若干個燈火通明,為決勝2020,大家卯足了勁,誓要奮戰寒冬,為型號研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四部非定常試驗室開展某預研項目最終試驗驗證與驗收工作,項目組成員大多住在單位準備試驗,不放過任何一個技術細節,全心全力準備總結材料,提煉技術成果,為即將過去的「十三五」預研工作畫上圓滿句號;氣動噪聲室全室人員如火如荼地深入論證「十四五」階段發展規劃,圍繞噪聲、旋翼重要研究領域積極策劃後續技術發展內容與項目。
風洞設備研發部
科技助力奧運,設備部體育產業團隊成員齊心協力、艱苦奮戰,歷時 5 個月,完成了跳臺滑雪科研訓練風洞的建設並投入使用,成為跳臺滑雪國家隊重要的訓練設施。火星風洞項目團隊凝心聚力、不懼困難,在面對多項複雜技術難題時,採取了包括建模仿真、預研試驗等在內的多種途徑進行解決,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在項目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火星風洞預研試驗準備工作已取得初步重要進展,使氣動院成為中國火星風洞的探路者與引領者,推動了風洞行業向航天環境模擬、星空試驗器研究等領域進一步發展。
模型天平技術中心
四季度以來,高、低速模型技術室所承擔的模型研製任務劇增且時間節點越來越緊迫,多位模型客戶要求元旦前完成試驗。為保證整個試驗項目的周期,技術人員經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加班加點趕進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按時完成型號試驗模型設計和驗收工作。與此同時,天平技術室風洞試驗天平設計、粘貼、校準任務接踵而至,全室人員不畏困難,齊心協力,力爭全面完成2020年任務和產值指標。
計算流體力學中心
四季度以來,計算流體力學中心各團隊一直秉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工作態度,為決勝2020做最後的衝刺。為積極探索解決CFD商業軟體在超算中心的使用問題,中心成立專門攻關團隊,攻堅克難,主動作為。在緊張的調試期間,團隊成員主動放棄周末休息,加班加點,通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目前在商軟應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