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2020-11-27 中國軍網

5月20日,我國型號研製首次8米低速風洞(FL-10風洞)氣動噪聲試驗在航空工業氣動院順利完成,宣告我國正式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是航空型號研製重要的地面試驗項目,是評估航空型號的適航符合性、舒適性、環保性以及聲隱身等性能的重要依據。此次, 氣動院在8米低速風洞順利完成某型號降噪驗證風洞試驗,獲得了該型號的氣動噪聲特性數據,並驗證了降噪設計的降噪效果,為型號研製及時提供了高質量驗證數據,獲得客戶單位高度認可。

據悉,為了兼顧我國飛機研製對氣動噪聲試驗的需求,8米低速風洞在建造之初便預留了消聲室空間,通過風扇低噪聲設計、動力段降噪、消聲拐角導流片等多種手段,確保風洞自身具有低背景噪聲特性。該消聲室長49米、寬33米、高26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消聲室,也是國內技術難度、實施難度最高的大型消聲室。

氣動院於2017年底啟動8米低速風洞消聲室及噪聲試驗支撐系統建設。為了保證建成高質量消聲室,項目組對消聲室技術方案、實施方案進行了充分調研論證。消聲室於2018年5月開始現場施工,在不影響8米低速風洞型號試驗的前提下,封堵混凝土牆面1萬8千多個小孔、安裝5000多米主次龍骨、安裝7500多個吸聲尖劈和鋪設1600多平方米隔聲板。2019年4月底,消聲室主體工程完成,形成了「開口試驗段+消聲室」的自由場聲學試驗環境。

此外,圍繞8米低速風洞的氣動噪聲試驗能力,氣動院藉助多個預研課題,逐步開展了包括麥克風相位陣列與校準、噪聲源定位技術、射流剪切層影響修正技術、背景噪聲影響修正技術等相關技術研究,研製了多套噪聲測量陣列,開發了包括數據採集、聲源定位、數據可視化分析等多套氣動噪聲試驗程序,確保在8米風洞消聲室建成的同時,即刻形成可靠的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技術。

8米低速風洞作為我國唯一回流式開閉口試驗段大型低速風洞,也是我國最大的航空聲學風洞,其流場品質、聲場品質、試驗數據精準度均達到國軍標先進指標。目前已經具備全機機體氣動噪聲風洞試驗能力,今明兩年將陸續形成全尺寸起落架、增升裝置、螺旋槳、旋翼等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為我國飛機、艦船、高鐵、汽車研製提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條件。

相關焦點

  • 我國完成首次涵道尾槳噪聲特性風洞試驗
    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航空工業獲悉,我國首次完成涵道尾槳氣動噪聲風洞試驗。該試驗是由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氣動院)噪聲團隊近日在FL-52聲學風洞完成的,標誌著我國直升機領域試驗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形成先進的涵道尾槳噪聲測量試驗技術。
  • 航空工業氣動院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
    在祖國的北方,航空工業氣動院歷時三年時間在哈爾濱新區建造了一座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該風洞將滿足氣動噪聲機理研究、降噪方法探索與驗證風洞試驗的需要,使我國飛機、汽車、高鐵等降噪不再是夢。風洞洞體由試驗段、風扇段、穩定段、拐角段等組成,試驗段配備消聲室,多種傳聲器陣列應有盡有,可辨別噪聲從哪裡來,又去往哪裡。2.0米量級聲學風洞性能水平如何?衡量聲學風洞能力水平的主要指標包括風洞流場聲場品質、試驗種類、運行效率等,2.0米量級聲學風洞在這些方面總體上按國際先進水平進行設計、建造。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國際先進指標。緊接著,5月26日,FL-62風洞首次承接某型號試驗,經客戶確認,風洞流場穩定,數據滿足要求。本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FL-62風洞已具備承接型號試驗的能力,大國重器已隨時準備好為國家各類飛行器研製貢獻力量。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  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大家應該能猜出,這是一張風洞的圖片,圖中的某款飛機縮比模型正在進行吹風試驗。細看這架飛機模型,大概是我國新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不過圖中的亮點不在於這架飛機模型,而是背後的那幾個字:FL-60風洞。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一向是飛機本身,而忘卻了飛機設計所依賴的重工設施之一的風洞;而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則擁有眾多的風洞設施,比如低速風洞群,有Φ1.5米開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3.5米×2.5米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8)、4.5米×3.5米低速增壓風洞(FL-9)、4.5米×3.5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1)、8米×6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
  • 4米×3米風洞新試驗 首次用於某型無人機
    本報訊 (胡興雨)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傳來捷報,該所自行研製的4米×3米風洞大迎角尾撐系統試驗裝置,首次成功應用於某無人機型號試驗,這標誌著該裝置已完全具備風洞試驗能力,對我國無人機等新型飛行器研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麥克風相陣列氣動噪聲測量技術
    其特點是能夠放大目標噪聲,抑制風洞背景噪聲對目標噪聲測量的幹擾,提高信噪比,能夠應用於如閉口風洞等對於傳統方法不能夠開展噪聲測量的低信噪比測量環境,應用範圍廣。 麥克風相陣列技術原理:延時與疊加示意圖     航天十一院突破了陣列優化設計、陣列信號處理算法等關鍵技術,在FD-09低速風洞成功建立傳聲器陣列氣動噪聲測量技術。
  •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2008年02月22日 10:33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直徑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2月20日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研究所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項試驗研究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中國風洞再添"虎將",國產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初步形成,突破真難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航空風洞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而風洞試驗、數值模擬、模擬飛行試驗共同組成了空氣動力學的三大研究手段,但是雖然我們硬體已經達到先進,軟體方面還要快步趕上。
  • 中國風洞再添「虎將」,國產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初步形成,突破真難
    01國產風洞先進,高端分析和模擬軟體卻掌握在別人手中1936年,清華大學建造了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風洞。風洞採用回流式,最大直徑為3米,試驗段剖面為圓形,直徑1.5米。在我國四川西北的群山深處,有一個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風洞群,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我國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其中2.4米跨聲速風洞等8座為世界領先量級,可開展從低速到24倍超高聲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裡高空範圍的氣動試驗研究。
  • 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電弧風洞氣動加熱試驗技術
    形成高溫、高速的氣流,來模擬高超聲速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的氣動加熱環境,對飛行器的熱防護材料或結構進行地面試驗研究,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研究及設計的重要技術手段。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試驗硏究是一項非常複雜、難度極大的科學硏究,我國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針對飛彈、返回式衛星等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熱防護開展研究工作,經過了幾代航天人嘔心瀝血地艱苦攻關
  • 我大型結冰風洞具備國際標準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原標題: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新華社成都6月22日電(劉濟美、王梓旭)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完成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頒布的標準翼型的結冰試驗,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標誌著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 1997年12月21日 我國建成亞洲最大跨聲速風洞
    1997年12月21日,我國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建成當時亞洲最大的跨聲速風洞,並成功進行了通氣試車。這標誌著我國擁有了世界級高速風洞,跨聲速空氣動力研究試驗能力更是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由於這種風洞技術性能要求高、建造難度大,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了設計和製造大型跨聲速風洞的技術。從1965年開始,我國開始研製大型跨聲速風洞,1984年,建成了1.2米半回流引射式跨聲速風洞。但是,在多年的使用以來,這座試驗段尺寸最大為1.2米的跨聲速風洞無法進行先進的航空、太空飛行器高逼真度氣動外形模擬試驗。而且大型運輸機、民航客機甚至只能做一個尾段模型的試驗,許多試驗受到很大的技術限制。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我國空軍近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初中國能自主研製出隱身五代機殲-20令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讓中國「風洞」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是我國風洞事業的頂梁柱,我國幾乎所有飛機、飛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都在中心進行過空氣動力試驗研究任務,中心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是這支團隊的靈魂和生命。多年來,他們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實驗研究能力不斷提升,吹響了中國空氣動力事業競逐世界一流的衝鋒號。
  • 航空工業氣動院為「中國風洞」打造新的國際名片
    航空工業氣動院聚焦氣動力技術主線,從2014年開始按照集團公司發展規劃,確定「南突北引」工作思路,在南線的巴基斯坦、奈及利亞、泰國等亞非國家開拓市場,在北線的俄羅斯開展技術引進、聯合攻關。
  • 我國建亞洲最大風洞群 殲十梟龍曾進行試驗
    資料圖:利用NF-3全機低速風洞對「運-8」模型進行吹風試驗資料圖: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某主力高速風洞中的國旗依舊高高飄揚亮相珠海航展的殲-10戰機新華網成都11月13日電(孫彥新、曾強)記者13日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基地組建
  • 航工氣動院再創佳績!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世界上除美國以外類型最齊全、型號最齊全的「風洞群」。JF-12激波風洞也已成為該領域內的典型代表。JF-12激波風洞的最大速度已達9馬赫,儘管在速度上與美國有差距,但在維持時間上卻達到了100毫秒,遠超國外30毫秒的紀錄。
  • F-22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超級計算機立大功
    先進的風洞設施是先進戰機的搖籃,航空工業集團空氣動力研究院是我國主要風洞試驗基地之一,是殲-10戰鬥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項目的氣動試驗主力單位。數天前航空工業氣動院迎來了成立65周年紀念日,當天他們公布了一大批罕見的風洞試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