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3米風洞新試驗 首次用於某型無人機

2020-11-27 人民網

  本報訊 (胡興雨)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傳來捷報,該所自行研製的4米×3米風洞大迎角尾撐系統試驗裝置,首次成功應用於某無人機型號試驗,這標誌著該裝置已完全具備風洞試驗能力,對我國無人機等新型飛行器研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米×3米風洞是我國風洞中的功勳風洞,一直是飛行器低速選型和校核試驗的首選風洞,國內幾乎所有飛機型號都在該風洞中進行過試驗研究。隨著飛行器研製發展需求的不斷增加,原尾撐系統的不足,逐漸成為影響4米×3米風洞作用發揮的瓶頸之一。

  該裝置可實現6個自由度的獨立或組合運動,具備聯動位置補償功能,迎角、側滑角在大角度範圍內可連續勻速變化,系統角位移控制精度、線位移控制精度均達到世界一流風洞試驗設備技術水平。

  該裝置具備試驗迎角範圍大、承載能力高、堵塞度小等特點,能夠滿足飛機起飛和著陸試驗要求,可在風洞中更真實地模擬飛行器大迎角飛行和起降等狀態,利用此裝置開展大迎角測力、測壓及流動顯示等試驗,獲取飛機各狀態下的氣動特性。

  該裝置在某型無人機風洞試驗中的成功應用,解決了該型無人機研製試驗長久以來的支撐和幹擾難題,獲得了該無人機關鍵氣動性能數據,為型號研製轉階段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相關焦點

  • NASA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完成風洞試驗
    LA-8(Langley Aerodrome-8) 已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12英尺(3.7米)低速風洞中完成了第一次風洞試驗,並計劃在8月底之前將LA-8從風洞試驗轉移到飛行試驗。NASA無人機系統部門負責人戴夫·諾斯說:「該研究項目名為先進城市空運試驗臺,旨在探索未來城市空運,既包括無人駕駛飛行如包裹運送,也包括可搭載6~8人的有人機。
  • 我國已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8米低速風洞(FL-10風洞)氣動噪聲試驗在航空工業氣動院順利完成,宣告我國正式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是航空型號研製重要的地面試驗項目,是評估航空型號的適航符合性、舒適性、環保性以及聲隱身等性能的重要依據。此次, 氣動院在8米低速風洞順利完成某型號降噪驗證風洞試驗,獲得了該型號的氣動噪聲特性數據,並驗證了降噪設計的降噪效果,為型號研製及時提供了高質量驗證數據,獲得客戶單位高度認可。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此外,還包括亞洲首座大型結冰風洞、首次在2.4米風洞建立了工程實用的虛擬飛行試驗平臺、首次發現了漩渦破裂區域存在多螺旋結構等。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為我國武器裝備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從「殲10」「梟龍」戰機和「神舟」系列飛船,到磁懸浮、「和諧號」高速列車;從高達300多米的東方明珠塔,到橫跨30多公里海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都在這裡進行過風洞試驗。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  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Ф5米立式風洞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
    填補國內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  本報訊\(曾強吳海瀛記者郝勇)昨(21)日,記者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獲悉,Ф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該項試驗填補了國內空白,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翼龍-10完成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任務
    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消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8月2日,中國氣象局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氣象局等12家單位,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翼龍-10無人機進行了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颱風綜合觀測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 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我國完成首次涵道尾槳噪聲特性風洞試驗
    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航空工業獲悉,我國首次完成涵道尾槳氣動噪聲風洞試驗。該試驗是由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氣動院)噪聲團隊近日在FL-52聲學風洞完成的,標誌著我國直升機領域試驗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風洞是產生人工氣流並能觀測氣流或氣流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管道裝置,其中的氣流需有不同的流速、密度和溫度,廣泛用於研究空氣動力學的基本規律。其氣流速度一般用實驗氣流的馬赫數(M數)來衡量,流速範圍分為低速、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臺研製成功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11月16日,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中國首次將大型無人機實際用於物流場景
    8月21日上午,豐鳥航空「兩江」號FH-98大型無人機從寧夏出發地機場順利飛抵內蒙古目的地機場。這標誌著順豐大型無人機基於業務場景下,首次載貨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
  • 航空工業氣動院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
    聲學風洞除了要求流場品質高以外,還需要具有低背景噪聲特性和無反射的自由聲場。氣動院2.0米量級聲學風洞主要用於機體外部噪聲研究,採用的是開閉口試驗段回流方式。風洞洞體由試驗段、風扇段、穩定段、拐角段等組成,試驗段配備消聲室,多種傳聲器陣列應有盡有,可辨別噪聲從哪裡來,又去往哪裡。2.0米量級聲學風洞性能水平如何?
  • 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原標題: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日前,隨著某型直升機試驗在總裝駐川某所8米×6米風洞圓滿完成,國內首次實現對直升機前飛狀態的載荷自動配平,標誌著我國成功解決了直升機風洞試驗中的自動配平技術難題,使我國直升機研製從此擁有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試驗研究平臺。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暫衝型風洞和脈衝型風洞。 現在,中國又把一個超級風洞投入到緊密的研發和建設中,目前進展很順利,那就是著名的FL-62風洞項目,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罕見的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這個風洞項目對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意義重大。 具體地說,今年中旬,FL-62風洞第一次承接了某型號的試驗。並獲得成功。
  • 用於超高層滅火!我國成功開展海拔4300米無人機滅火系統試驗
    4300米的無人機滅火系統高原試驗,順利完成載重懸停、急速上升、下降等動作,以及負重飛行及機動飛行等多項試驗,驗證了無人機滅火系統高原飛行性能。海拔4300米無人機滅火系統高原試驗現場,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供圖此次高原試驗的目的是,檢驗無人機在高海拔的氣動能力,包括續航時間、狀態速度等。
  • 中國首次立式風洞跳傘成功 空降訓練有質的飛躍
    4月8日,空降兵排長劉文生攜帶基本戰鬥裝具,縱身跳入直徑5米、有8層樓高的立式風洞中,在每秒46米的風速下,成功模擬空中出艙、自由墜落等一系列高難技術動作,獲得我國首次立式風洞模擬空中跳傘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軍空降訓練實現質的飛躍。立式風洞是一個能產生垂直向上氣流的科研試驗設施。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萬米高空測颱風!國產翼龍-10無人機...
    這意味著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颱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基於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此前,無人機已於6月25日起進行了4次不同氣象環境和載荷的飛行試驗。同時,風雲氣象衛星和無人船、往返智能探空、漂流浮標等多種探測手段與無人機形成立體觀測。
  •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2008年02月22日 10:33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直徑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2月20日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研究所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項試驗研究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新一代風洞投入使用,測試翼身融合模型!會是我國六代機嗎?
    我國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項長期居世界首位,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為交通、建築、能源等行業提供了優質的試驗數據。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不僅僅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正式投入使用,人們似乎對正在進行試驗的新型飛機更感興趣。
  • 我大型結冰風洞具備國際標準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原標題: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新華社成都6月22日電(劉濟美、王梓旭)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完成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頒布的標準翼型的結冰試驗,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標誌著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