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5米立式風洞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

2020-11-25 搜狐網

  填補國內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

  本報訊\(曾強吳海瀛記者郝勇)昨(21)日,記者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獲悉,Ф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該項試驗填補了國內空白,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尾旋又稱螺旋,是指飛機在持續失速狀態下,以很小的半徑沿很陡的螺旋航跡旋轉、高度急劇下降的現象。尾旋直接後果是機毀人亡。立式風洞就是專為研究飛機尾旋試驗而建造的地面模擬設備,利用立式風洞進行飛機自由飛尾旋試驗可為飛行員提供如何將飛機改出尾旋的方法,這對飛機特別是軍用飛機發揮其極限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美、俄開展這項試驗研究較早,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Ф5米立式風洞自建成以來,低速所科研人員用1年多時間,攻克了飛機自由飛尾旋模型的設計、加工、調試和非接觸測量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

相關焦點

  •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2008年02月22日 10:33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直徑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2月20日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研究所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項試驗研究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臺研製成功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11月16日,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中國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 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中國首次立式風洞跳傘成功 空降訓練有質的飛躍
    4月8日,空降兵排長劉文生攜帶基本戰鬥裝具,縱身跳入直徑5米、有8層樓高的立式風洞中,在每秒46米的風速下,成功模擬空中出艙、自由墜落等一系列高難技術動作,獲得我國首次立式風洞模擬空中跳傘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軍空降訓練實現質的飛躍。立式風洞是一個能產生垂直向上氣流的科研試驗設施。
  • 世界最大立式娛樂風洞在荊門首飛成功
    中國航空報訊:近日,在荊門愛飛客航空小鎮飛行體驗中心太空體驗館內,由飛行家(荊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發的直徑5米、高15米的世界最大立式娛樂風洞正式試風,湖北跳傘隊的8名隊員在風洞中「乘風」而起,完成多項精彩的空中動作,標誌著該風洞首飛成功。
  • 4米×3米風洞新試驗 首次用於某型無人機
    本報訊 (胡興雨)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傳來捷報,該所自行研製的4米×3米風洞大迎角尾撐系統試驗裝置,首次成功應用於某無人機型號試驗,這標誌著該裝置已完全具備風洞試驗能力,對我國無人機等新型飛行器研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原標題: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日前,隨著某型直升機試驗在總裝駐川某所8米×6米風洞圓滿完成,國內首次實現對直升機前飛狀態的載荷自動配平,標誌著我國成功解決了直升機風洞試驗中的自動配平技術難題,使我國直升機研製從此擁有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試驗研究平臺。
  • 我國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風洞自由分離試驗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承擔的TSTO級間分離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ID:hangtianshiyiyuan)10月21日消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圓滿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風洞自由分離試驗
  • 關注| 世界最大娛樂風洞體驗館下月在荊門愛飛客小鎮投入運營
    長江雲報導 最近記者在荊門愛飛客航空小鎮荊門飛行體驗中心風洞體驗館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對風洞進行調試。該風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封閉立式娛樂風洞,預計5月26日對外開放,屆時市民可在風洞體驗館體驗萬米高空跳傘的飛行樂趣。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  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中國公開電弧風洞 系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設備
    他們自主設計建成世界級風洞群,成功構建起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飛行試驗「三大手段」齊備的世界一流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體系,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就是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今天,我們來到巴蜀腹地的一座座風洞,感受他們用創新驅動的陣陣風雷。
  • 中國風洞試驗航天飛行器大運 「吹」飛彈高鐵
    他們自主設計建成世界級風洞群,成功構建起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飛行試驗「三大手段」齊備的世界一流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體系,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就是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今天,我們來到巴蜀腹地的一座座風洞,感受他們用創新驅動的陣陣風雷。
  • 世界最大娛樂風洞荊門成功首飛 7月將投入運營
    昨日,荊門市漳河新區愛飛客航空小鎮,由飛行家(荊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發的直徑5米、高15米的世界最大立式娛樂風洞正式試風,湖北跳傘隊8名隊員在風洞中起舞,完成精彩的空中動作,標誌著風洞首飛成功。
  • 我國已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20日,我國型號研製首次8米低速風洞(FL-10風洞)氣動噪聲試驗在航空工業氣動院順利完成,宣告我國正式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據悉,為了兼顧我國飛機研製對氣動噪聲試驗的需求,8米低速風洞在建造之初便預留了消聲室空間,通過風扇低噪聲設計、動力段降噪、消聲拐角導流片等多種手段,確保風洞自身具有低背景噪聲特性。該消聲室長49米、寬33米、高26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消聲室,也是國內技術難度、實施難度最高的大型消聲室。氣動院於2017年底啟動8米低速風洞消聲室及噪聲試驗支撐系統建設。
  • 軍事科普:「風洞」到底是幹什麼的?
    5.5米x4米航空聲學風洞開展C919全機模型氣動噪聲測量試驗。  二、風洞名稱中的尺寸及其意義  風洞名稱中通常會使用尺寸,例如1.2米×1.2米跨超聲速風洞中的「1.2米×1.2米」,指的是風洞試驗段橫截面尺寸為1.2米(寬)×1.2米(高)。  風洞試驗段尺寸決定了試驗模型的大小。一般風洞試驗模型尺寸比真實飛行器尺寸小得多,當模型尺寸太小時,飛行器上的幾何細節和小部件難以模擬。
  • NASA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完成風洞試驗
    LA-8(Langley Aerodrome-8) 已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12英尺(3.7米)低速風洞中完成了第一次風洞試驗,並計劃在8月底之前將LA-8從風洞試驗轉移到飛行試驗。NASA無人機系統部門負責人戴夫·諾斯說:「該研究項目名為先進城市空運試驗臺,旨在探索未來城市空運,既包括無人駕駛飛行如包裹運送,也包括可搭載6~8人的有人機。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對我國來說,在風洞試驗中,鴨翼布局戰機的技術積累是我們能夠實現從第三代戰機到第五代戰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科學家敏銳地意識到了鴨翼戰機在第五代戰機中的獨特優勢,因此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攻關,最終取得了成功。
  • 中國首屆風洞飛行挑戰賽在成都舉行
    50米/秒的風速,讓人瞬間擺脫地心引力飛行,對「飛人」的體能和平衡能力要求很高。  飛行時一定要雙腿打開、雙手上舉,儘量把風壓住,才能自由控制身體上升、下降  封閉的風洞底部有一個強有力的「風扇」作為動力裝置,能製造出每秒50-62米的人造氣流,並控制氣流強弱,全副武裝的「飛行員」們就能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