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在《三體》中描繪了一些充滿科幻色彩的情節,這些既有趣又令人匪夷所思的「技術」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
人類聯軍為了奪取「審判日」號上的三體信息,提出了使用納米網切割「審判日」輪船及船上的敵人,同時不傷及「三體信息」的「古箏計劃」。
1個納米等於10的負9次方米,相當於四倍原子尺度大小,蛋白質分子大小為1到100納米,用1納米的納米絲去切割船體金屬,由於金屬原子與原子之間鍵力的作用,相當於用刀劈水一樣,可能瞬間就復原了;
切割人體就不一定了,人體內的大分子如蛋白質、DNA之類可能會直接斷裂來不及修復,細胞估計會由於切割而直接「裂開」,切面一時半會沒法復原,人倒真有可能被「切成」多片了。
不過,這麼細的納米絲強度真有那麼大嗎,不會一碰就斷?目前倒還真沒發現強度這樣高的納米絲。
如果在未來科學家真能夠製成這種強度超高的納米絲,那我們未來逛街的時候可得當心啦,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掛在街頭拐角,就像一把把看不見的鋒利的刀片一樣,說不定人走過去的時候還沒感覺到痛就「四分五裂」了,想想就恐怖。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電影《生化危機》,估計慘狀就跟裡面的「雷射陷阱」一樣令人窒息。
「曲率驅動飛船」是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在1994年提出的關於星際旅行的一種概念,在《三體》中它是三體人艦隊使用的一種名為「曲率引擎」的驅動裝置。
這種「曲率引擎」能夠通過改變飛船周圍空間的曲率,控制飛船的加速、減速,使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甚至超過「光速」。
當然,對於我們人類而言,使用「曲率驅動飛船」必須達成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空間彎曲假設——引力是空間彎曲的幾何效應」這一共識,將我們的宇宙看成一張巨大而彎曲的膜,只要我們通過一定手段將飛船後方的彎曲的空間抹「平直」,飛船就能自動被飛船前方空間曲率的張力「牽著」走了。
但是,用啥「手段」才能改變空間的曲率呢?小D也不清楚噢,如果小D知道的話,可能就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二向箔武器又稱「二向箔降維打擊」,它是《三體》中歌者文明用於清除宇宙中其他文明的一種武器,在小說中,歌者文明是文明程度遠高於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的外星種族。
歌者文明不擇手段地想要清除宇宙中其他「低等文明」,它們能夠向目標星球投擲二向箔武器,使三維空間直接向二維空間坍縮。
三維空間一旦開始坍縮便不會停止,並且坍縮會逐漸向四周蔓延,其坍縮的速度也會逐漸加快直到等於光速。
為了防止自身也被「二維化」,歌者文明會駕駛曲率飛船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逃離坍縮現場。
不得不說,這個武器有點狠吶,而且,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二維化是什麼鬼?難道是把人類和人類生存的世界都變成「紙片」中的世界嗎?那人不就變成「紙片人」了麼?
關於不同維度的空間,這個以我們現有的科學確實難以證實並加以解釋。
在超弦理論假設中,認為物質的組成不再是粒子,而是一根根不斷振動的閉合的弦。同時超弦理論認為,我們可能生活在維度為11維的時空中,這個小D不能解釋太多哈,因為小D也沒有對這方面深究過。
有的科學家認為,超弦理論提出的觀點太過於天馬行空,不屬於「正經的」科學。小D認為,它確實「想」得有點遠了哈,但研究科學,除了嚴謹之外,大膽的想像力還是要的嘛。
超弦理論旨在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現代量子力學統一起來,構築宇宙包括萬有引力在內的「四力大一統」,如果構想真的能夠成真,那麼將是人類科學文明非常大的進步。
我是Dontla,原創且用心的作品,喜歡可以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