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老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這句老話容易讓我們的社會和國家誤認為教育領域的投入太大,收穫時間太長,容易入不敷出。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句話本身就不該被納入教育領域,它是一個民族及個人修身養性,成家立業,回饋社會的社會性概念。
而更適合教育領域的老話應該是這句出自管仲的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我們用現代觀念來理解,最需要重視的是樹谷,也就是學前教育,不僅是為人父母者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小的壓力來更好的養活家庭。
還有就是孩子在出生之後就該被社會納入自身成長體系,因為一旦學前教育就無法得到最妥善的安排與幫扶,孩子的性格與未來可能已經在此時定格。
然後才是十年樹木成功還是失敗問題,我們已經普及了小學與初中教育,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如果缺失了很好的學前教育如同教育環節缺了一環,失敗率大。
二、樹谷、樹木、樹人是緊密相扣的環節,一環不容缺失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看樹人問題,學前教育的缺失與小學初中教育不能連成更好緊密聯繫,大多數未能成谷又未能成樹的人,大概率是無法成人的。
所以相對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的激進觀點,除了一方面加重了社會和人們對教育支出必須重大的觀念,也忽視了人之所以可以成人的環環相扣關係。
更何況我們的高中與大學教育也未納入這個環扣關係,也加大很多不確定性,有多少孩子是讀完初中後就直接參加工作的?紙白君這輩90們有不少是這樣。
那為什麼要在教育領域提彎道超車的理論呢?就我們的產業升級來說,最缺的是什麼?是技術,什麼是技術?即人才,那人才為什麼缺?教育未緊隨時代。
這也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關係鏈,如果我們想在科技和更多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那麼至少應該在教育領域先實現彎道超車,這種可能性才會真正聯動實現。
日本是從2019年10月起,對3—5歲幼兒實施免費化教育,預計300萬人受益。我們這不少國人會就此說:「連在國際上大賺特賺的日本不也是去年才完成?」
三、如果與日本相比較,得追溯並分析它從1945年就開始的教育布局
言下之意,我們中國還未達到對學前教育免費或者基本普惠的時候,還應該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注到其它領域,這在紙白君看來無異於鼠目寸光。
我們要和日本比的話,要追溯到五六十年代的,五六十年代日本從廢墟中,利於我們中國與美國關係走壞的機會,抓住了它從廢墟快速恢復並崛起的機遇。
那段時間對我們來說是極壞的消息,但對日本來說似乎又一次抓住了時代給予它們的機會,並且一點都沒有浪費和揮霍的進行了全面回血。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廢墟中稍微喘口氣的時候,即在日本的教育領域投下了舉國重資與舉國改變。
簡單梳理下,從戰後50年代中期即開始去軍國主義教育,而早在1946年日本就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形成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教並立模式。
而從55年到70年代,日本社會從廢墟重建後到高速發展階段,又建立了德育、現代化、能力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並提高教師待遇,獎勵就學等措施。
而從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教育也經歷了補課班下喪失的平均教育與個性教育體系,日本在此刻開始針對因經濟發展過快,避免教育走向畸形的策略改革。
到80年代到20世紀末,日本教育徹底走向重視個性,培養學生創造力新理念、新學力觀,增加了生活科,分解社會科為公民科等,教育體系走向終身教育。
最終到了21世紀,日本在教育領域的及早重視與長線投資和不斷改善,讓日本在失去的20年頭銜中再次脫穎而出,我們熟知的是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
四、因為超前的教育布局,日本完成了從被世界打臉到打臉世界的壯舉
在我們包括整個世界都對日本於2001年提出的這個一眼看來都很荒謬的計劃時,時間給日本做了證明,而嘲笑日本的人最終也都被打臉了。
它為什麼敢提出這個荒謬的計劃?因為它知道它在日本教育領域的重視與投資,是必然要為日本帶回遠超於投資的效益,並通過教育布局完成全球布局。
所以紙白君希望我們的吃瓜群眾不要簡單地認為,日本只是去年才完成學前教育免費這件事的,它很早就已完成教育布局,只是它悶聲幹事不說話而已。
那麼我們呢?教育部今天回應幼兒園義務教育化時說:對學前教育是否應具強制性,或多長年限的學前教育應具強制性,各界還有不同看法。
需進一步研究論證,目前最迫切的是貫徹落實政府責任,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努力滿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五、我們社會目前的學前教育布局趨於完善,但仍需抓緊時間早日落實
這個回答不能說不到位,只能說與大多數人的預期還有不小差距,我們先來看下我們政府是如何布局學前教育的,2017年即提出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為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
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健全培訓課程標準,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從這三條學前教育布局目標來看,還是很能振奮我們社會在未來世界競爭優勢中補上短板的需求的,問題只在於能否更早完成這三條目標?
畢竟時間不等人,我們社會既要面臨升級轉型,又要面臨外部壓力,同時內部消費又因疫情再受創傷,但越是重大考驗,我們越是要儘早克服。
紙白君相信我們的國家與社會,也相信我們每位普通人,是都可以從長遠之計來儘快完成這項重大目標,並且也加緊改革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教育。
2020—11—20落筆於墨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