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命運由天註定還是相信自己掌控論?其實,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真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意思是說,一個孩子成長到3歲時,便可以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看到他未來青春期的模樣,至7歲的時候,便可以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很多人認為這個觀點太過片面,僅憑孩子小小的階段,便為其以後的人生做下了判決。
但這種觀點的存在並不是憑空捏造,它之所以存在這麼多年也並未被大眾推翻,其實也蘊含著自身較為完整的體系。
先天影響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個體的性格養成的確受到先天與後天的雙重影響。有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是血液裡自帶的,這樣的性格特質很牢固,想要通過後天的環境因素改變幾乎不可能。
例如,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五世紀就依據個體的差異性以血液為基準,對個體的性格進行了探索。
他認為人體有四種液體存在,即血液質、粘液質、黃膽汁與黑膽汁,而這四種液體在人體內的分布不同,不同個體由於分布的差別有著不同的氣質。
如果血液佔比較大,個體的性格就會更加活潑有朝氣、思想活躍,這樣的人被稱為多血質人群;而黃膽汁佔比較多的人,更為熱情、直爽、精力旺盛,具有外傾性的特質;
如果體內擁有較多的粘液,會更偏於平靜、擅長專心於一件事,喜歡安靜而不喜歡熱鬧;而擁有黑膽汁的人群會在思維上更慢於常人,對情感的體驗也更難達到真正的感悟。
所以經常會出現慢半拍的行為,他們為人謹慎,思考透徹才會選擇出擊,這類人被稱作抑鬱質。
實際上,從小便可以看見每個人性格的差異性,有的小孩天性愛鬧,活潑好動,好像體內永遠有用不完的力氣;
而有的小孩總是給人很安靜的感覺,遇事情不緊不慢,父母很著急,但他自己永遠不急,這都是每個人體質所帶的基因不同導致的。
後天環境
除了先天的因素,個體的性格養成還與一個環節脫不開關係——後天環境。生活中,常常聽說孩子小時候的性格與長大後很不一樣。
有些小孩生性靦腆,見人就害羞,容易臉紅,說個話都結結巴巴,但是長大後談吐自如、振振有詞,絲毫也看不出小時候的樣子。
這是因為後天環境的改變,使孩子的性格有所變化。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有的孩子從小就有些許不良習慣,沒有好的餐桌禮儀,更不會禮貌待人。
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就很重要,孩子的世界不比成年人,更多遵循自我快樂原則。由於他們思維高度的發展還未完善,所以不會過多形成系統的社會習俗規範。
能否養成好的習慣,還得依靠家長的言傳身教,有的家庭認為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童真的一部分,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控制。
所以,當孩子做出出格的事情,比如辱罵長輩等,他們也會說這是童言無忌,不應該與小孩子過多計較,這其實對孩子的養成很不好。
他們從小就沒有在心底裡養成合理正確的三觀,性格一旦形成,想要改變是很難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行為只會內化孩子的思想,使他們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這也是為什麼生活中,顯然不符合道德規範的事卻總有人實踐,並且內心仿佛認為是正確的,這全部都是源自其父母未在適當的年紀給予良好的三觀。
反觀生活中,有人年紀小小,卻擁有卓越的表現。可以恰當處理人際關係,自己也會為話語負責,身邊的人都很喜歡他。
這是因為在其性格養成階段,父母的重視與言傳身教使孩子真正吸收到了骨子裡,由內而外散發出人格魅力,這樣的小孩,即使年紀尚小也不會阻礙人生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