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劉慈欣的系列小說《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
「光的傳播沿時間軸呈錐狀,物理學家們稱為光錐,光錐之外的人不可能了解光錐內部發生的事件。想想現在,誰知道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信息正在以光速向我們飛來,有些可能已經飛了上億年,但我們仍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林格略一思考,讚賞地衝斐茲羅連連點頭,「將軍,這個比喻很好!」
「可是智子就能在光錐之外看到錐內發生的事。」
「所以智子改變了命運。」斐茲羅感慨地說。
三體2
光錐,時空中的面,在上面標出光通過一給定事件的可能方向。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類似一個三維圓錐,描述了在宇宙意義上光像的傳遞,是閔可夫斯基時空下能夠與一個單一事件通過光速存在因果聯繫的所有點的集合。
光錐
光錐簡單解釋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包括信息)可以快過光,所以一件事發生後沿著時空畫一個光錐,光錐之外的任何東西都跟光錐裡沒任何關係,光錐外的任何東西也不能觀測到光錐中發生的任何事。
因為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公裡,而當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大於這個數字時,我們看到物體就不再是這個物體的本身,而是它當時的影像。
例如某物體距離我們1光年,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它實際上是一年前的它。同理,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3分鐘,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也是8分鐘前的太陽。同時因為災難傳播的速度等同光速,也因為包括電磁信號在內的任何東西都無法超越光速進行傳播,所以人類永遠無法預知任何光錐視線之外發生的事情。
太陽系
簡單地說,根據相對論理論,萬物速度不超過光速,在時空錐裡面的事物才存在因果關係。超過這個錐的事物,因和果之間的傳遞速度大於光速,不存在。
《三體》這部小說來講,在恆星際尺度的空間上,我們只能接受已經發生的事,發現三體艦隊達到光速的時間與它們真正達到光速的時刻相差4年,發現187J3X1被摧毀的時刻也在它真正被摧毀那一刻的50年之後……
三體
《三體》光錐之外的事你無力掌控,甚至無力發現,你只有接收光錐之內傳進來的信息,怎麼應對是你的事,但傳進來什麼都是命運的安排。
在你沒有進入光錐的時候,你甚至不知道這件事其實早已發生.而它卻正在以全宇宙最快的速度接近你。反之, 在你進入光錐的那一刻,無論光錐頂點發生的那個事件離你距離多遠,比你早多少年發生,你都會受到這個事件的影響。 無論你在空間裡逃跑還是在時間上逃跑,光最終都會追上你。光錐之外,一無所知, 光錐之內,無處可逃。
三體
引用一下李安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一句話來作為最後的總結:
「如果我們的欲望是不被殺掉呢?」
「如果子彈註定要擊中你,那麼這一槍早就開了。」
「我們只需以超然的態度履行自己的使命。」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子彈已經射出,光錐之內是命運。
我們恐懼死亡,恐懼不幸,恐懼由自身選擇所滋養出的未來和命運,但很多時候卻不得不承認世事如此。
如果想了解更多與物理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