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錐之內才是命運?

2021-01-15 三體引力波

時間續集接著說。在之前的6期時間系列裡,我們說了

時間的感知、變化、形狀

時間與平行宇宙、蟲洞、黑洞等宇宙奧秘的關係

時空穿越、時間旅行、時間機器的可能性……

估計你應該體會到了,我一開始強調的「時間是宇宙間的最大謎團」。

說實話,距離我們了解時間真相還很遠,所以只能接著說。

當你仰望星空,一定感慨過:此時此刻的宇宙多麼奇美呀!但你想過沒有:你看到的這些燦爛星光,其實都不是此時此刻,

而是彼時彼刻的星光,都是星圖老照片——有的是幾年前的舊模樣,有的可能已經上百年。

再往大點說,不管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歐洲甚大天文臺,還是我們的宇宙天眼FAST……

人類所有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宇宙圖景,都是彼時彼刻的過去時圖景,絕非什麼此時此刻的即時景象。

也就是說,望遠鏡其實是望舊鏡,只能看到星星的過去、星雲天體的舊時光,宇宙的過去時——

天文望遠鏡也是一部時間穿梭機,只能回望宇宙過去的時間機器。

有人問了,你說的是真的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負責任地講,這是千真萬確的科學事實。

其次我在解釋這個道理之前,使勁強調一個重要前提:人類探知宇宙的唯一利器就是光!

一句話——這個道理背後,都是由光決定的。

當我們想知道時間的時候,不管是看手機看手錶看太陽,還是看其他參照物,都是通過光知道的。

確切點說,是通過這些參照物釋放的光子,打到你的視網膜上,形成視覺信號,再經過神經細胞的化學信號傳輸,最終傳到你的大腦,讀取信號,感知時間。

整個過程是由兩部分傳輸速度構成:可見光的光速,神經細胞的化學傳導速度。

不過,這個速度對付我們日常生活來說,簡直快得要死,快到無法讓人感覺時間差的存在!

所以,我們的感覺都是:即時看到了一切!

也正因為如此,牛老爵爺才推導出牛頓的絕對時間觀。

但,如果我們放飛思想,從小小地球飛出來,飛到廣袤的宇宙深空,就會發現——光速,儘管是人類已知的最快速度、本宇宙最快速度,但已經明顯不夠用了,甚至成為我們探知宇宙的障礙。

光速,不過只有每秒30萬公裡。

太陽光打到我們臉上還得超過8分鐘,傳到冥王星就得5個多小時,飛到最近的比鄰星(三體星)需要4.3年,飛抵銀河系中心就得3萬年!飛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界需要465億年!

相對於廣袤的宇宙空間來說,每秒3億米的光速實在太慢太慢!

遺憾的是,因為光是我們探知宇宙的唯一利器,沒法不用它;又因為光速有限,只有30萬公裡/秒,沒法超越它——

所以,不管是我們接收到的宇宙信息,還是發出去的各種信息,這造成了我們所探知的宇宙,都在光速限定範圍內。

結果導致兩大影響:

①在小小的地球世界,我們感知時間是同時的,但在廣袤的宇宙,時間卻是相對的。

這由此演繹了愛因斯坦相對論——處在不同位置的觀測者,看到的時間是不同的。相對於不同速度、引力的物體,時間也會有快又慢。

請注意,這一切都是因為光速造成的。(還沒搞懂的話,以後有機會一定會讓你懂的)

②更為重要的是,人類不得不引入「光錐」概念。

所謂光錐Light Cone,就是在四維時空(三維空間+一維時間)當中,因為光速傳播需要時間,所以——

要是沒太懂的話,請再想想——光在傳播時,雖然是以光球形式向外傳播的,但對於一處觀察者來說,只能是呈錐狀的。

這就像在夜晚裡,我用手電筒離你挺遠的地方,照射你,或者照射夜空,你會發現光柱已經變成了光錐形狀,都是一個道理。

同樣,光沿時間軸傳播也是呈錐狀,所以,物理學家取名叫光錐。

但凡看過《三體·黑暗森林》的人,都知道裡面有個金句: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就像小說裡,哈勃二號太空望遠鏡觀測站負責人林格博士所解釋的:

「光錐之外的人不可能了解光錐內部發生的事件。想想現在,誰知道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信息正在以光速向我們飛來,有些可能已經飛了上億年,但我們仍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

所以,悟性很高的斐茲羅將軍馬上一語道破:「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正因為這個原理,我們最開始說到「望遠鏡就是望舊鏡,就是一部時間穿梭機,只能看到宇宙、星星的過去時。」現在的你,應該弄懂了吧。

一切信息傳播都離不開光,當然也都無法超過光速。

5500光年外的貓爪星雲衝我們招手,其實,這是光行5500年後,飛到哈勃望遠鏡裡,才被我們看到——我們所看到的肉嘟嘟的貓爪星雲,其實是5500年前的樣子。

因為此時此刻的圖像信息剛剛出發,遠在人類觀測的光錐之外,至少還需要5500年才能傳到我們的望遠鏡裡,如果那時候還有人類的話。

看到此處,對於一腔熱血想要探索未知宇宙的你來說,是不是有些絕望?吾生有涯,而宇宙無涯,全怪光速太慢!有生之年沒法知道光錐之外的宇宙動靜。

這就是人類探知宇宙的局限。

我們受困於光錐命運,因為我們受困於光速。

我們受困於時間,因為時間受困於光速。

時間到底是什麼?且看續集。



相關焦點

  •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智子改變了命運
    這句話出自劉慈欣的系列小說《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光的傳播沿時間軸呈錐狀,物理學家們稱為光錐,光錐之外的人不可能了解光錐內部發生的事件。想想現在,誰知道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信息正在以光速向我們飛來,有些可能已經飛了上億年,但我們仍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光錐之內就是命運。」 林格略一思考,讚賞地衝斐茲羅連連點頭,「將軍,這個比喻很好!」
  • 《三體》——光錐之內是命運
    類似地,從一個事件出發的光在四維的空間時間裡形成了一個三維的圓錐,這個圓錐稱為事件的過去光錐。它的宇宙學意義就是當我們遙望夜空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看到目前狀態的宇宙,天空所顯示的圖像不同於一幅瞬時拍攝的快照因為光從遙遠的地方到達我們這裡要花一定的時間,我們在天空中所見到的任何一個天體都是它在發光瞬間的像。望遠鏡好比是「望時鏡」。
  • 為什麼說「光錐之內是命運」?
    其中,「光錐之內是命運」特別耐人尋味。「光錐之內是命運」是三體中的金句之一,為廣大三體迷們津津樂道。很多讀者對這句話不明覺厲,反正聽起來就是屌。實際上,這簡短的七個字,高度概括出了「光錐」的特性,更有一種「人類在宇宙面前無可奈何」的意味。要理解這句話,先得弄明白「光錐」為何物。光錐可以說是光速的產物,正因為光速的有限性,才形成了光錐。
  • 光錐之內皆是命運
    如果一件事連它發出的光都還沒有被我知曉,那麼我就沒有任何其它的途徑來獲知這件事,這件事也沒有任何方式能夠影響到我,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根本沒有發生這件事情。事實上我們也不會知道這件事件的發生,當我們能夠接收到事件傳播過來的信息之時,那麼我們也只能選擇接受,因為事情已經發生。
  • 上帝早已在宇宙中劃上了一道牆,光錐之內是命運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在賜給人類光明的同時,也給人類劃上了一道牆——光速,299792458m/s,成了宇宙中的速度極限。在宏大的《三體》三部曲中,大量內容都與「光速」相關聯,而且作為硬科幻,這些內容絕不是憑空臆想。其中,「光錐之內是命運」特別耐人尋味。
  •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是什麼意思?從宇宙的桎梏說起
    命運,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詞,有許多人不管是發達了還是倒黴了,都會歸結於命運。而小到一隻螞蟻,大到整個人類、整個地球甚至是整個宇宙,似乎都會有「命運」。而科學界有一句話「光錐之內就是命運」,看起來十分玄幻,光錐是什麼?為什麼光錐內就是命運?
  • 「探索」漫談光錐之內是命運的狹義相對論
    因為水的阻力更大,所以光在水中的速度應該比在空氣中更慢才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時候,科學界第一次發現了以光為首的微觀粒子貌似並不會遵守牛三律。帶著這個問題,天天全球四處出差演講的愛因斯坦爺爺就在百忙之中開始了他的思考。並用建立理想模型的方式發明了一個叫做「光鍾」的計時器。可以從下圖看出,光鍾就是一個小瓶子,裡面放了一個小球。
  •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早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在研究引力方程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時空的通道,這時候以色列裔的美國物理學家羅森一同與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給出了假設方程,這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
  • 光錐之內,既是命運!關一帆為什麼說宇宙是一具「膨脹的死屍」?
    光一秒鐘就可以繞地球7.5圈,一秒鐘就可以從地球到月球。但這個速度還是太慢了。太陽發出的光要整整走8分鐘才能到達地球,我們看到的都是8分鐘前的太陽,哪怕太陽現在立馬爆炸我們也要8分鐘後才能知道。我們的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而我們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偏遠地區,第四懸臂上,基本算銀河系的邊緣,這意味著太陽發出去的光要運動10萬年才能到達銀河系的另一端,銀河系另一端的外星文明拿著超級望遠鏡觀察地球只會看到一群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住在山洞中圍著篝火警惕的盯著黑暗。從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縷光才走了138億光年,而可觀測宇宙直徑有930億光年。
  • 木星合相冥王星,光錐之內即命運,四大年度相位之三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這不是玄學,是可量化的規律。|維氏佔星WAY
  • 用光錐的模型來理解時空
    用光錐的模型來解釋時空,非常形象,光錐的定義,時空中的面,在上面標出光通過一給定事件的可能方向。以時間維t替換三維空間之一維(如z),選擇事件發生之點(x0,y0,t0)為原點,則此事件所能影響之空間範圍為以ct(上限速度光速c與時間t的乘積)為半徑所包圍之圓(或球,如果考慮z);此空間內一系列沿時間軸方向(F)半徑漸增之圓堆積之錐即稱之為光錐(將來光錐)。另一方面在時間軸相反方向(P)與之對稱之錐顯示了能夠對此事件發生產生作用的空間範圍,稱為此事件的過去光錐。
  • 秒懂霍金理論(2)《時間簡史》與光錐
    《時間簡史》中描述了一種叫做「光錐 相對論證明,任何物體都不能超越光速因此任何事件都不能超出光錐的內部  這就是《三體》中所說的「光錐之內即命運」 也即任何事件都不可能在光錐以外發生  光錐是事件從發生到結束的邊界範圍 就像我們仰望星空其實我們的觀察只被局限在一個視錐裡面一樣我們的命運也被鎖死在一個光錐裡面
  • 果殼裡的宇宙,光錐之外的霍金
    光在四維空間裡不斷前進,就會形成一個三維的圓錐。你看到的任何人和物,都在光錐之內,都是過去的人和物,《三體》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光錐之內就是命運」,也就是說,你所看到的宇宙,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而光錐之外的就是未來,光到不了你的眼睛裡,你對未來也一無所知。
  • 物理學是如何解釋過去、現在、未來,以及命運的?
    那個錐體,物理學上叫做「光錐」。這樣說起來過於虛幻,我們舉個例子。假設現在太陽爆炸或熄火了,此時,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我們還沒法感知到太陽的變化,只有當8分鐘之後太陽發生變故的事件傳到地球時,我們才知道太陽已經產生了巨變。
  • 《少女前線》光錐參考系2閥門在哪 光錐參考系2閥門位置分享
    導 讀 最近有很多少女前線遊戲中的玩家在問第五章光錐參考系2的閥門位置,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關的通關方法吧
  •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光錐」嗎?
    之前已經有研究表明光也可以產生類似的錐形尾流。如今,一個超高速攝像機竟然第一次成功捕捉到光脈衝留下的錐形尾跡!飛機突破音障(來源:網絡)我們都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將近30萬公裡/秒,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任何東西的運動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
  • 【追蹤】涉嫌詐騙三名骨幹被抓,記者揭秘「光錐LCC幣」來龍去脈
    因為這個數字貨幣交易所聲稱對接了光錐LCC幣和柏拉圖PTO幣上市。王晶晶手中,擁有投資了20多萬元人民幣的光錐LCC幣。這時候她才知道,FCC已經改名為光錐LCC了,全稱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影視文化應用開發生態系統」。康雨是光錐LCC中華區系統團隊中「天意系統」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光錐LCC幣果然只漲不跌,到12月底,價格已經又將近翻了一番。12月27日,王晶晶以每枚11.15元的價格將3500枚光錐LCC幣賣給了群友。算了一下,除去10%的手續費,不到一個月,王晶晶大約賺了 6000元。
  • 51信用卡發布「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
    11月15日,51信用卡CTO郭威在Money20/20中國大會現場,發布了「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旨在協助銀行解決在數位化時代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風控痛點。  傳統風控在數據源、模型開發,以及上線過程中面臨以下幾大痛點:  數據源:多而分散,數據更新快;  模型開發:風控需要實時授信,但離線的變量挖掘和模型的實時開發語言差異大;  模型上線:分析決策鏈路長,但需要快速迭代;  因此,在消費金融時代,強變量缺失、大量依賴弱變量的背景下,51信用卡成功研發了「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訂單級別快照的時間分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未來光錐
  • 科學講壇「果殼時間」更名為「未來光錐」 推動科技參與公益和創新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吳陳)公益性科學講壇「果殼時間」8日舉行升級盛典,更名為「未來光錐」,嘗試在傳播科學的同時引入跨領域分享和協作,通過行動影響和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