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壇「果殼時間」更名為「未來光錐」 推動科技參與公益和創新

2020-11-23 網易新聞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吳陳)公益性科學講壇「果殼時間」8日舉行升級盛典,更名為「未來光錐」,嘗試在傳播科學的同時引入跨領域分享和協作,通過行動影響和改變未來。

定位為精品科學講壇的果殼時間2010年5月運營以來舉辦了9期形式新穎、內容生動的科普講座。而升級後的未來光錐除了通過「未來光錐大會」承繼這一基本功能之外,還將更多關注推動科技參與公益和社會創新。

北京哈賽科技中心副理事長兼未來光錐製作人田晨說,未來光錐將加入「創新工作坊」的環節,注重與公益相關的具體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能因為缺乏科技和其他學科的支持而進展緩慢,我們希望通過工作坊的形式搭建一個科學家、科研機構、社會企業投資機構、公益機構、傳媒及公眾的合作平臺,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當天的未來光錐大會結束後即舉辦了首期「創新工作坊」,分別關注:如何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幫助解救被拐兒童、為自閉症孩子及家庭創造更多接納和包容、青光眼治療專家組織的醫患俱樂部如何改善醫患關係以及通過運動控制技術設計合腳的鞋子。

田晨透露,今後的未來光錐每期將固定設立一個「創新工作坊」,更多的調研、協調、資源整合等將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平臺。」

她還介紹說,與「創新工作坊」的特點相對應,「未來光錐大會」也將更注重科學、人文、創新內容的融合,從關注基礎研究轉向更加直接關注和應對當下的很多社會問題,「更接地氣」。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上線
    2010年11月14日,北京——秉持面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的使命,著名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 公益+商業: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今年11月14日,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而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則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 「果殼傳媒」玩起流行科學
    這些熱門新聞都有科學解釋,這就是一群理科男女組成的民間科學松鼠會寫出來告訴給公眾的真相,他們寫得好玩,讀者看了一笑。昨天下午,帶頭大哥姬十三等一幫松鼠幹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風光亮相,松鼠會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  身處果殼,心懷宇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未來光錐
  • 果殼裡的宇宙,光錐之外的霍金
    光在四維空間裡不斷前進,就會形成一個三維的圓錐。你看到的任何人和物,都在光錐之內,都是過去的人和物,《三體》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光錐之內就是命運」,也就是說,你所看到的宇宙,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而光錐之外的就是未來,光到不了你的眼睛裡,你對未來也一無所知。
  • 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科學營開營 感受科學樂趣
    在這期間,營員們將在專家講座、互動討論、科普影視、科學實驗、文物修復、成果展示等活動環節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感受科學的奇妙與樂趣,在科學大咖與專業導師的引導下體驗科研創新的魅力。本文圖片:吳光輝院士做開營報告(央廣網發 上海科技館供圖)「未來科學+」科學營自推出以來一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熱捧,此次是科學營開辦的第五屆,是自2019年寒假科學營以來第二次面向小學生招募營員,也是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科普大講壇第一次舉辦線下的講座活動。
  • 松鼠會支持方果殼傳媒獲百萬美元投資
    ChinaVenture北京時間11月15日下午消息,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果殼傳媒」)昨天宣布,已獲摯信資本投資,數額達百萬美元。果殼傳媒原名北京一群松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著名科普公益項目「科學松鼠會」的實體支持機構。
  • 業界聚焦「公益金融」: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應形成合力
    隨著近年來「公益金融」理念在國內生根發芽,兼顧社會效益和財務回報的投資理念正為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所接受,「社會企業」的概念也越來越被熟知。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高峰論壇現場。 張煜歡 攝  「大家會發現,以前的慈善一般是由分配和傳承而來,即當一個人擁有巨大財富的時候,才考慮做一點慈善。
  • 易快報籤約果殼,推動科學傳播讓生活更智慧
    摘要:近日,易快報籤約國內知名科學文化品牌——果殼。為其搭建其財務費用管理信息化平臺,更好地幫助企業在費用支出方面提升系統化管理效能,節約企業運營成本。為更多科技愛好者提供多元化、更有價值的服務,向知識共享類市場方向繼續發力。
  • 跟隨科學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學創新之光
    2020年9月6日,中科院格致論道第56期「探索者·創新之光」活動在中科院信息化大廈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格致論道講壇與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七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獲得者作為演講嘉賓,七位科學家分別從生命科學、納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屬鍛造、工程地質、數學猜想、雜交培育出發,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沿科學盛宴。
  • 劉嘉麒院士做客國科圖「科學人講壇」講述極地的神奇與奧秘
    劉嘉麒院士首先結合自己南北極科考的親身經歷,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南北兩極奇妙的自然風光、惡劣的氣候環境、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其擁有的重大戰略意義。讓同學們從神奇的極光現象中領略自然的神奇,從冰天雪地的嚴酷環境中感受冒險之旅的艱辛,從憨態可掬的極地動物身上體驗科學研究的快樂。劉嘉麒院士接著為同學們詳細地講解了赴北極和南極進行科考的原因。
  • 果殼220W+之後:未來科技傳播怎麼玩?
    《三體》斬獲雨果獎、屠呦呦拿下諾貝爾醫學獎、引力波被探測...當普羅大眾都開始刷屏「科技掛」了,什麼樣的內容可以佔領社交媒體?全媒派獨家連線果殼網主編徐來,揭秘百萬+科普文誕生背後的秘密,同時為你帶來未來全球科技傳播的高能玩法大集結。
  •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早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在研究引力方程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時空的通道,這時候以色列裔的美國物理學家羅森一同與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給出了假設方程,這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
  • 推動開放科學和開源創新 共同建設世界科技共同體
    本次論壇以「開源創新與科技發展」為主題,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懷進鵬在致辭中指出,開放科學、開源創新是全球技術應用和產業數位化發展的基石,也是推進科技創新,解決人類共同困難和挑戰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模式。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科學家可能在別的問題上不計較,但在科學發現的優先權問題上一定是要計較的。比如牛頓,和胡克搶萬有引力的優先發現權,和萊布尼茨搶微積分的發明權。因為優先權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制度安排,諾貝爾獎就只獎勵第一個發現的人。
  • 姬十三 敲打商業的「果殼」
    「有網友說我們是科技版的豆瓣,我覺得豆瓣改變了中國的文藝生態圈,我希望未來幾年果殼網也能夠改變中國的科技文化生態圈,是一個科技青年聚集的地方,成為某種風向標。」這是姬十三為果殼網描繪出的理想圖景。
  • 果殼傳媒CEO姬十三:和科學搞曖昧
    早上10:30開工,沒有令人窒息的辦公室文化,可以放聲大談性高潮機理,也可以探討宅男娶媳婦和「時空曲率」的問題,完全意義上的「Free Style」。  連果殼網招聘前臺的啟事都頗具科學精神:性染色體為XX,膚色接近RGB(240,235,235)優先,具有較高的協同性和較低的社會熵。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性別女,膚色白,有團隊精神。  三年時間,松鼠初長成。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以雲端形式進行呈現。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未來科學大獎願做一粒火種,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當下,凝聚更多愛與力量,點亮科學之光,溫暖整個世界。
  • 好未來為世界貢獻教育公益中國經驗
    回顧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進程,科技教育企業作為社會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好未來集團身為其中一員,積極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努力彌補欠發達地區教育資源稀缺現狀,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世界貢獻了教育公益的中國經驗。12月22日,在教育部舉行的第六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好未來集團等機構通過與教科文組織合作,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做出了貢獻,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反響。這可謂是對好未來教育公益事業國際影響的一個精準總結。事實上,在此之前,好未來的教育公益實踐已經得到國際認可。
  • 松鼠的11年果殼夢-虎嗅網
    姬十三是方陣中站在最前面的學生代表,日後將憑藉《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的郝景芳更是連最後的筆會環節都全程參與其中。這場主題為「科學·幻想·未來」的科幻大會,由《科幻世界》民選社長楊瀟在相隔十年之後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