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吳陳)公益性科學講壇「果殼時間」8日舉行升級盛典,更名為「未來光錐」,嘗試在傳播科學的同時引入跨領域分享和協作,通過行動影響和改變未來。
定位為精品科學講壇的果殼時間2010年5月運營以來舉辦了9期形式新穎、內容生動的科普講座。而升級後的未來光錐除了通過「未來光錐大會」承繼這一基本功能之外,還將更多關注推動科技參與公益和社會創新。
北京哈賽科技中心副理事長兼未來光錐製作人田晨說,未來光錐將加入「創新工作坊」的環節,注重與公益相關的具體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能因為缺乏科技和其他學科的支持而進展緩慢,我們希望通過工作坊的形式搭建一個科學家、科研機構、社會企業投資機構、公益機構、傳媒及公眾的合作平臺,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當天的未來光錐大會結束後即舉辦了首期「創新工作坊」,分別關注:如何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幫助解救被拐兒童、為自閉症孩子及家庭創造更多接納和包容、青光眼治療專家組織的醫患俱樂部如何改善醫患關係以及通過運動控制技術設計合腳的鞋子。
田晨透露,今後的未來光錐每期將固定設立一個「創新工作坊」,更多的調研、協調、資源整合等將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平臺。」
她還介紹說,與「創新工作坊」的特點相對應,「未來光錐大會」也將更注重科學、人文、創新內容的融合,從關注基礎研究轉向更加直接關注和應對當下的很多社會問題,「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