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商業: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2021-01-10 科學網
公益不僅僅是苦大仇深、催人淚下,公益也可以非常流行、非常時尚 公益+商業: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丁佳

 

「每年11月,對松鼠會都是一次大考。」嵇曉華說。這個擁有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同時還是新銳科普團體科學松鼠會創始人,以及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CEO的年輕人,還有著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姬十三。

 

2008年11月,上線僅7個月的科學松鼠會網站摘取了「德國之聲」全球最佳博客公眾獎,這為松鼠會贏得了諸多媒體的關注。

 

2009年11月,只有4個全職員工的松鼠會為公眾奉上了一次盛大的「科學嘉年華」,在一個星期內辦了24場活動,參與人數超過3000人次,也把自己再次推向了輿論巔峰。

 

今年11月14日,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而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則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關鍵詞:草根

 

創建兩年多以來,科學松鼠會一直致力於「讓科學流行起來」,以其充滿趣味的內容和豐富活潑的線下活動,在公眾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認知。

 

姬十三說:「松鼠會主要面向城市青年提供科普服務,並試圖為行業培育科學作家,作為一個缺資金缺人的草根機構,從一開始就必須摸索自己獨特的成長道路。」

 

2008年4月,松鼠會網站上線,以群體博客的形式發布各種科普短文。這些形式不拘一格、語言妙趣橫生的文章,很快就為科學松鼠會贏得了大批的粉絲。網站上線短短半年時間裡,總訪問量就超過了200萬。

 

獨特清新的文風是松鼠會文章與傳統科普文章最大的不同,也是松鼠會在網絡迅速躥紅的重要原因之一。鳳凰衛視評論員梁文道在為松鼠會出品的第一本書《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作序時寫道:「他們的科普小品簡直有點像是帶甜味的涼茶。」

 

牛博網創始人羅永浩在評價松鼠會時則說:「為了跟愚昧和迷信爭奪市場,科普作品在應有的理性和嚴謹之外,最好還能做到生動有趣,科學松鼠會顯然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科普文章大多數情況下都很有趣,有時候甚至很酷。」

 

這種酷勁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松鼠會,投身到科學寫作中去。截至目前,松鼠會已經擁有105名正式「松鼠」,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第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此外還有媒體人、醫生、教師、學生等。

 

「田不野」是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名青年科學家,作為科學松鼠會最早的科學作者之一,「田不野」在談到加入松鼠會的初衷時說:「這裡更加溫和有趣。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但能夠彼此包容,所以交流起來並不費勁。」

 

如今松鼠會正式註冊成為非營利機構,在新的組織架構下,通過引入專業化的團隊和管理機制,科學松鼠會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實現更多社會價值。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程東紅髮表致辭。程東紅對科學松鼠會以網際網路推動科普創作和科學傳播,兩年多來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她同時表示,科學傳播應當服務於社會和大眾,科協將盡力支持以傳播科學為己任的組織和活動,包括科學松鼠會這樣的民間機構。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袁家凱則說:「我看到中國非常多的草根組織都處在相當艱苦的狀態中,一個草根組織能夠發展壯大到今天的程度,我覺得姬十三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關鍵詞:商業

 

松鼠會並不排斥商業。姬十三說:「我們的目標始終是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讓鮮活的科技內容走進流行文化。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既可以選擇公益方式,也可以通過商業路徑。」

 

2009年1月,姬十三和夥伴們註冊了北京一群松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為一個要獨立生存的機構,他們一直在嘗試為商業品牌策劃科技傳播方案,探索科技傳媒的發展之道。

 

公司初期的主要業務是圖書出版,並承接一些政府科普項目,以及電視臺節目策劃等。事實上,它的經營業績足以支付全職工作人員的薪水、辦公室租金等基本的運營開銷,在規模上也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作為長期的媒體從業者,一直以來姬十三等人都非常渴望建立一個能凝聚本土力量的科技傳媒,而要創辦卓越的傳媒機構,就需要藉助商業力量。因而,他們保留了原先工商註冊的公司,更名為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作為科技傳媒的運營實體。

 

更名後的果殼傳媒將包括果殼網、果殼閱讀(果殼傳媒旗下的圖書品牌)、科技品牌傳播等多項業務,成為國內領先的泛科技綜合性傳媒。

 

全新上線的果殼網是一個帶有社交特色的泛科技主題網站,推出趣科技、科技DIY、健康、心理、愛寵等多個主題站,廣泛覆蓋都市青年人群與科技相關的各類話題與興趣焦點。這些在線的科技興趣小組將引領用戶重拾失落的好奇心,感受科技帶給文化生活的樂趣。

 

果殼網還將推出特色的「果殼問答」服務,用戶的問題將在這裡被關注、解答和分享,實現問答形式的知識創造機制,幫助人們透過科技視角重新看待世界。「果殼網的終極理想,是期望科技興趣能成為人們文化生活和娛樂生活的重要元素。」姬十三表示。

 

姬十三在展望果殼網定位時說:「Web2.0將內容生產權帶給用戶,但如何創造專業、優質的內容則成為新的挑戰。科學松鼠會從草根中培養了一批具有公眾影響力的知識領袖;而果殼網將進一步拓展這一模式,把Web2.0時代的去中心化與傳統媒體的內容擔當、編輯立場相結合,用科技內容關切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姬十三等人的理想終於贏得了投資者和品牌客戶的認同。新成立的果殼傳媒已獲得國際知名風險投資機構摯信資本百萬美元級別投資。作為科學松鼠會和果殼傳媒的創始人,在繼續擔當公益先鋒的同時,姬十三還將扮演起網際網路創業者的新角色。

 

關鍵詞:公益

 

儘管有商業利益擺在面前,姬十三不敢忘記松鼠會成立之初許下的諾言——建立一個能做成百年老店的科普公益機構。北京朝陽區哈賽科技傳播中心成立之後,將以公益為宗旨,運營一個科普項目群。

 

科學松鼠會將是中心旗下的龍頭項目,定位為青年科學傳播者俱樂部,為行業培養後備人才,組織青年自發的科學線下活動;此外,果殼時間作為一個科學家高端演講秀,也將成為與科學松鼠會並行的重要項目。另外,一些更傳統的公益項目也在籌備中,如科學支教和科學互助網絡等。

 

除了姬十三以及個別職能人員外,哈賽中心和果殼傳媒已經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團隊。作為非營利機構的哈賽中心,會有清晰的財務披露計劃,嚴格按照一流非營利機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而哈賽中心的運營方面,將會採用以商業反哺公益的方式。目前果殼傳媒已承諾在一年內向哈賽中心提供百萬元人民幣級別的經濟支持。

 

科學松鼠會在業界被定義為新公益,打破了之前人們認為公益就是面向弱勢群體的理念。姬十三回顧自己過去的媒體經驗,認為公益和商業在有些地方是重合的,而現代科學傳播本身就需要藉助一些商業的力量來運行。

 

事實上,哈賽中心的副執行長田晨加入團隊之前,就在一家廣告公司從事營銷工作。她認為想幫助公益在商業領域上成功,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錢從哪裡來。

 

「在整個公益行業中,會逐漸形成一個價值鏈條。」田晨說,「像松鼠會這樣在不同領域開展創新項目的機構,會有這樣的模式,把在商業領域賺的錢通過管道合理地輸送到這裡,並能看到一個流向,讓每一分公益裡花出來的錢都見到實效。」

 

袁家凱表示,在很長時間裡,公益行業和主流社會已經在某種意義上處在隔離的狀態。他說:「希望由科學松鼠會這樣的組織開始,可以把更多主流社會的力量和關注引入到公益中間來,讓大家知道公益不僅僅是苦大仇深、催人淚下,公益也可以非常流行、非常時尚。」

 

姬十三最後說:「分別在2年前和1年前,科學松鼠會和果殼時間都曾被視為過於理想化的產物。在這個時代,說起理想,或者被視為傻子,或者被視為不切實際。作為一個自命的務實派理想主義者,我希望創建一個偉大的非營利機構和一個偉大的科技傳媒,這件看起來無比理想主義的事情,我真誠地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科學時報》 (2010-11-29 A2 要聞)

相關焦點

  • 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上線
    2010年11月14日,北京——秉持面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的使命,著名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 科學松鼠會:借網絡走紅的新科普群落
    夢想讓科學流行起來科學松鼠會是由「姬十三」為首的一批科學作者創立的科學傳播公益團體,試圖通過新鮮的角度和輕鬆有趣的寫作傳播並普及科學,倡導理性思考。「科學松鼠會」的名字來自一個有趣的比喻:松鼠會的創始者們認為科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像味道鮮美卻又不方便吃的堅果,而他們就是要像松鼠一樣,「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
  • 探究科學松鼠會出名背後的原因
    雖然不能說絕對真實可靠,但我們會盡全力來做到真實可靠。」「謠言粉碎機」科學編輯秋秋說道。  來自民間  在北京生活的劉瓊從2008年開始關注科學松鼠會,很喜歡在閒暇時候看看「松鼠」們寫的文章。「以前看到什麼我就相信什麼,但是現在我會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有時候我還會自己動手做做實驗哩。」
  • 松鼠會支持方果殼傳媒獲百萬美元投資
    果殼傳媒原名北京一群松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著名科普公益項目「科學松鼠會」的實體支持機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果殼傳媒作為一家新公司,受眾相對較窄,此次風投注資,看重的是科學松鼠會的影響力,期望以松鼠會的知名度促進果殼傳媒的運作。果殼傳媒將成為非營利組織科學松鼠會的出資方,用商業反哺公益是果殼傳媒CEO姬十三摸索出來的新思路。
  • 科學網—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 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當理工科博士愛上寫作
    姬十三,一個逃離實驗室愛上科普寫作的神經生物學博士,當他進行科普工作時,科學不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報告,而是能流行起來的一種時尚。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學的魔力,他創辦了一個叫「科學松鼠會」的組織,「科學知識匱乏的人也是弱勢群體,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些人了解科學。」
  • 姬十三 敲打商業的「果殼」
    因為寫稿拖延症,破滅;  2009年辭去外企工作公益創業,弄了科學松鼠會(民間科學寫作者協會)。一開始很苦,大半年個人沒收入,喜歡的女生跑去了美國;  2010年下半年商業創業,創辦果殼網(泛科技興趣社區)。(這真是洗澡時想到的名字)  我的理想是讓科技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打通文理鴻溝,不懂科技就別稱文化人。  帖子引起了很大轟動。
  • 他們惹了誰,剛走紅就招來黑——科學松鼠會網站被不明來源攻擊(圖)
    上周二,無數網友還守在電腦前不斷刷新「松鼠」們對日本地震後的核輻射危機所作的釋疑,昨天中午,大家卻發現網站已無法打開,無論點擊多少次,熟悉的主頁久久不「露面」。很快,「科學松鼠會」通過新浪微博發布公告,證實網站被「黑」。「目前科學松鼠會網站正受到不明來歷的攻擊,導致網站暫時無法打開。」創始人姬十三告訴記者,今天會嘗試切換伺服器,「網站應該能夠恢復正常。」
  • 「果殼傳媒」玩起流行科學
    這些熱門新聞都有科學解釋,這就是一群理科男女組成的民間科學松鼠會寫出來告訴給公眾的真相,他們寫得好玩,讀者看了一笑。昨天下午,帶頭大哥姬十三等一幫松鼠幹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風光亮相,松鼠會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  身處果殼,心懷宇宙。
  • 組織架構升級調整 新城控股謀變升級
    來源:新浪財經2021年1月8日,新城控股(601155.SH)宣布,公司旗下兩大事業部將進行一定程度的組織架構的調整。這一調整的背景,在於匹配新城控股全新的戰略規劃。圍繞這一新戰略規劃,新城控股組織架構將進行調整,推進組織變革升級,提升組織效能和管理效率。具體來看,自2020年初進行過一輪調整之後,此次新城控股住宅開發事業部的架構將進一步調整,調整後下設滬蘇大區、華北大區、浙江大區、蘇南大區、華南大區、淮海大區、山東大區、蘇皖大區、湖北大區、豫陝大區、成渝大區、湖南大區、雲貴大區、皖贛大區等十四個大區。
  • 科學松鼠會首場高校巡講在南開大學舉行
    「科學傳播漫談——『變作者!』」 左起:主持人孟繁達、姬十三、拇姬、史軍、段玉科學寫作:有些經驗可以分享 「這是科學松鼠會巡講活動的第一站,這系列活動希望與年輕人分享科普寫作的入門經驗,幫助有志於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入門
  • 科學松鼠會為什麼要做一門這樣的MOOC?
    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推動中文世界科學傳播事業發展為己任。科學傳播重要嗎?當然!但,說易行難。科學這枚可口而難剝的堅果,從象牙塔到大眾的傳播過程,每個關卡都充滿不確定。科學傳播如此重要,科學松鼠會願與你一道為之添磚加瓦。
  • 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不明攻擊 何時恢復仍不清楚
    科學松鼠會網站被黑  他們到底得罪了誰?  從昨天中午開始,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持續攻擊,至昨晚8點,網站還沒能恢復正常。科學松鼠會的讀者為此心急如焚,到處詢問:「松鼠會到底得罪了誰?」
  • 科學松鼠會招募線下活動志願者
    記者 李徵晚報訊 日前,「果殼時間」和「科學松鼠會」正在招募線下活動志願者。招募崗位和需求分別為:平面設計 (在各活動前期準備階段,設計看片會&講座的海報;延展設計果殼時間主視覺;設計果殼時間演講所需插畫;製作EDM等)、視頻拍攝及製作(全程拍攝看片會&講座等線下活動的現場,並剪輯製作活動紀錄片;設計製作果殼時間演示小動畫)、果殼時間現場志願者(協助現場會務,包括籤到、道具等)、小姬看片會&講座現場志願者(參與內容策劃,協助現場會務)、
  • 松鼠的11年果殼夢-虎嗅網
    次年,科普公益組織「科學松鼠會」成立,但創始人姬十三說2007年的這兩次聚會才是創業的緣起。他看見了更大的表達空間,更加自由奔放的思想湧動,這個曾在舟山海島生活了十九年,在學校專門殺老鼠、養猴子的博士決心要來北京。
  • 美樂家(中國)成立自然環保基金會,搭建公益與商業的橋梁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美樂家最新資訊 > 正文 美樂家(中國)成立自然環保基金會,搭建公益與商業的橋梁
  • 康曉光:商業可以向左,公益不可以向右
    12月13日,2017中國公益年會在北京正式舉行,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康曉光針對「商業向左,公益向左」的問題,繼此前發表長文《駁「永光謬論——「公益向右,商業向左」還是「人類向善」》予以反駁後,再次做《義利之辨——基於人性的關於公益與商業關係的理論思考》主題分享。
  • 科學松鼠會&巴斯夫:你的防坑指南,請查收
    學過的科學知識就等於科學嗎?上周末,由科學松鼠會主辦,巴斯夫支持的科普線下沙龍「別讓你的『邏輯』騙了你——尋找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在上海舉行。我們的嘉賓從生活中的科學思維、謠言傳播和科學教育等方面入手,帶領聽眾們進行了一場科學思維探索之旅。
  • 重慶自然博物館攜科學松鼠會辦「青年科普論壇」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6日電(王龍 鍾旖)26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在90周年館慶活動之際聯合科學松鼠會的10位自然科學領域一線青年科學家為市民奉上一場科普盛宴。  據介紹,科學松鼠會是一個致力於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成立於2008年4月。
  • 果殼傳媒CEO姬十三:和科學搞曖昧
    連果殼網招聘前臺的啟事都頗具科學精神:性染色體為XX,膚色接近RGB(240,235,235)優先,具有較高的協同性和較低的社會熵。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性別女,膚色白,有團隊精神。  三年時間,松鼠初長成。  2008年,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姬十三(本名嵇曉華)和一群朋友發起科學松鼠會,以網絡群博的方式吹響中國科普作者網絡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