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的第一次聚會
兩三筆橙色的線條就勾勒出一隻生動可愛的松鼠形象來,松鼠正在聚精會神地剝著松果殼。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便在耳邊常常聽到科學松鼠會這個名字。也許是因為科學松鼠會的科學博客獲得了2008年德國之聲博客大賽「國際最佳博客」公眾獎;也許是因為「科學松鼠會人氣躥紅,民間人士、網絡博客成為科普新生力量」剛剛入選了由大眾科技報社和中國公眾科技網共同評選出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普事件。
無論如何,1月11日科學松鼠會的第一本圖書《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活動,當記者走進涵芬樓書店的時候,還是被現場那麼多熱情的粉絲、那麼多期待的讀者而小小地驚訝了一下。
出身不同的「松鼠」
事實上,科學松鼠會不過是2008年4月才成立的,科學松鼠會的博客也是同年4月底才開通,而到現在,日平均IP瀏覽量已經達到5000了。說到科學松鼠會就不能不提它的創辦者姬十三,這個復旦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在校期間就在科普圈裡聲名大震了。發表在《新發現》、《上海壹周》等雜誌上的科普文章幽默詼諧,還頗有些八卦的味道,因他文筆老道,所以被很多粉絲尊稱為「十三叔」,其實當記者讀過他許多文章以後,第一次見到這個略帶靦腆的陽光男孩時,也大叫出乎意料。
畢業後的姬十三在上海做了近一年的自由撰稿人以後,決定到北京一家百科網做編輯。這次北上的決定也許成為了科學松鼠會成立的契機。後來,這樣一些有著文藝青年的素質、又有理工學科背景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就順其自然地走到一起來了,而且越聚越多。
姬十三曾這麼寫道:「有時候我恍惚覺得,這些人本來貓在一個大房子的各個角落裡,一敲鑼喊吃飯就全冒出來了。想起小時候讀過的武俠,隱匿多年的幫派老人決定復出,燃一縷狼煙,消息被傳遞至村莊、城市、山區和荒漠,正在田間耕種的老漢、街頭被人欺負的小販、喝酒賞花的公子哥,原來都是默默隱忍的江湖高手,他們伸個懶腰,挺起身,念叨道,『該出發了』。」
這些「江湖高手」有——
劉暘,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細胞生物學博士,歌唱得極好,愛好古典音樂,是松鼠會最活躍的女作者。
劉念龍,東莞某中學生物老師,有人譽他「幾乎是在網絡博客上橫空出世的科學文章寫手。短短幾篇器官進化的文章,就盡得科學寫作的精髓,生動有趣而乾淨利索」。
瘦駝,煙臺某大學生物老師。玩攝影、玩天文、玩自行車,在《新京報》開設《動物行星》專欄。
小莊,高分子碩士,做過美編,玩過樂隊,上海某科普雜誌編輯,還寫樂評。
蘇震,天津某軟體公司老總,數學專業出身。喜歡數學史和漫畫,《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的黑白漫畫插圖全部出自他的手。
……
快樂的科學 快樂的生活
如果說對科學的愛好使科學松鼠會的小松鼠們走到了一起,那麼,讓這些可愛的小松鼠們走近大家,則是因為小松鼠們給大家剝開的果仁是如此美味,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息息相關。
2008年,四川地震發生後,科學松鼠會策劃了「地震專輯」,20天內發稿30餘篇,內容涵蓋地震知識的各個方面。奧運會臨近,科學松鼠會推出了「奧運專輯」。該專輯從奧運科技裝備、天氣控制、奧運村科技等角度多方面解析與奧運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毒牛奶事件經新聞媒體披露之後,松鼠們反應很迅速地貼上和牛奶、食品安全有關的科學文章。「科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想讓科學看起來更親切,讓更多的人喜歡科學。」姬十三說。
「很多年裡方便麵都是被『炸』幹的。伴隨著對於油炸食品的批評,非油炸的方式又進入人們的視野——目前,『熱乾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那麼,『油炸』和『熱幹』的區別在哪裡,對於方便麵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肯德基的雞肉真的是那種身上有好多隻翅膀的畸形雞嗎?」……相信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而這,也正是松鼠們悉心準備好了提供給大家的科學糧食。
除了知識,科學松鼠會更多地提供了一種樂趣,一種得到知識的樂趣,而這種知識本身也是令人快樂的。
也許我們都曾夢想有一個機器貓的口袋,能回答朋友們提出來的所有問題,我們自己也曾不時地冒出各種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還未獲得解答就漸漸被我們忘記了。
而《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一書中收錄的Dr.YOU(U博士)欄目就是松鼠們試圖和讀者共同打造的一位真正的「問不倒先生」,他們出問題,鼓勵讀者們從多角度來回答。比如說「同樣從冰櫃中拿出來,草莓為什麼比巧克力冷?」對於這樣的問題,開動腦筋和想像力,你能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不拘一格的科學寫作
周末的時候,科學松鼠會也組織一個叫「小姬看片會」的活動,由一位松鼠挑選一部相關學科的紀錄片給大家放映,然後回答現場觀眾的問題。活動一般是在咖啡館這類有著小資情調的地方,看片會前還會有一些暖場表演,這也是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加的原因。現在還有更多的活動如「張撞鹿讀書會」等等。
作為一個基於媒體寫作而建立的團體,那些生動有趣、甚至是很酷的科學文章依然是科學松鼠會的「主業」。科學松鼠會已經發表700多篇原創文章,總字數超過20多萬字。剛剛出版的《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就是科學松鼠會第一本原創作品的合集。「我們的宗旨是寫專業又好看的科學文章。」姬十三說。科學松鼠會網站上的公告欄寫了4個詞:專業、好看、活潑、有容。
科學松鼠會用「科學寫作」來代替了傳統的「科普寫作」,正是為了顯得更加親切,而非自上而下的普及。姬十三介紹:「和科學相關的任何形式的寫作都被我們歡迎。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為了傳播知識而寫作的科普文章,也包括更廣泛意義上的科學隨筆,還包括科學小說、實驗室文學等形式。總之,我們非常期望看到形式的多元化。如果您鍾情科學又愛好寫作,我們建議您嘗試一下科學寫作。在這裡,新人會得到毫不保留的扶持和培養。只要您願意為此付出努力並且夠有創意,我們保證您會得到足夠多的機會。」
推動和培養更多的科學寫作的新人成為科學松鼠會下一件重要的任務,他們現在成立了一個「小紅豬小分隊」,正在致力於翻譯國外的科學寫作教程。在《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發布會上,科學松鼠會提出了一個很酷的口號:「牛,也要愛科學!」有如此可愛而執著的松鼠們,有如此有趣而且好讀的文章,還有那麼多吸引年輕人的活動,讓科學流行起來,應該也不會是一件難事吧!
《科學時報》 (2009-2-5 B1 讀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