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2021-01-10 科學網
我們認為,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科學就像一枚枚難以開啟的堅果,雖味美卻不容易入口;我們希望自己就像松鼠,為人們打開科學的堅硬外殼,將有營養的果肉剝出來,讓普通人也能領略科學的美妙。簡而言之,我們試圖讓科學傳播並且流行起來。 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科學松鼠會的第一次聚會

 

兩三筆橙色的線條就勾勒出一隻生動可愛的松鼠形象來,松鼠正在聚精會神地剝著松果殼。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便在耳邊常常聽到科學松鼠會這個名字。也許是因為科學松鼠會的科學博客獲得了2008年德國之聲博客大賽「國際最佳博客」公眾獎;也許是因為「科學松鼠會人氣躥紅,民間人士、網絡博客成為科普新生力量」剛剛入選了由大眾科技報社和中國公眾科技網共同評選出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普事件。

 

無論如何,1月11日科學松鼠會的第一本圖書《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活動,當記者走進涵芬樓書店的時候,還是被現場那麼多熱情的粉絲、那麼多期待的讀者而小小地驚訝了一下。

 

出身不同的「松鼠」

 

事實上,科學松鼠會不過是2008年4月才成立的,科學松鼠會的博客也是同年4月底才開通,而到現在,日平均IP瀏覽量已經達到5000了。說到科學松鼠會就不能不提它的創辦者姬十三,這個復旦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在校期間就在科普圈裡聲名大震了。發表在《新發現》、《上海壹周》等雜誌上的科普文章幽默詼諧,還頗有些八卦的味道,因他文筆老道,所以被很多粉絲尊稱為「十三叔」,其實當記者讀過他許多文章以後,第一次見到這個略帶靦腆的陽光男孩時,也大叫出乎意料。

 

畢業後的姬十三在上海做了近一年的自由撰稿人以後,決定到北京一家百科網做編輯。這次北上的決定也許成為了科學松鼠會成立的契機。後來,這樣一些有著文藝青年的素質、又有理工學科背景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就順其自然地走到一起來了,而且越聚越多。

 

姬十三曾這麼寫道:「有時候我恍惚覺得,這些人本來貓在一個大房子的各個角落裡,一敲鑼喊吃飯就全冒出來了。想起小時候讀過的武俠,隱匿多年的幫派老人決定復出,燃一縷狼煙,消息被傳遞至村莊、城市、山區和荒漠,正在田間耕種的老漢、街頭被人欺負的小販、喝酒賞花的公子哥,原來都是默默隱忍的江湖高手,他們伸個懶腰,挺起身,念叨道,『該出發了』。」

 

這些「江湖高手」有——

 

劉暘,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細胞生物學博士,歌唱得極好,愛好古典音樂,是松鼠會最活躍的女作者。

 

劉念龍,東莞某中學生物老師,有人譽他「幾乎是在網絡博客上橫空出世的科學文章寫手。短短幾篇器官進化的文章,就盡得科學寫作的精髓,生動有趣而乾淨利索」。

 

瘦駝,煙臺某大學生物老師。玩攝影、玩天文、玩自行車,在《新京報》開設《動物行星》專欄。

 

小莊,高分子碩士,做過美編,玩過樂隊,上海某科普雜誌編輯,還寫樂評。

 

蘇震,天津某軟體公司老總,數學專業出身。喜歡數學史和漫畫,《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的黑白漫畫插圖全部出自他的手。

 

……

 

快樂的科學 快樂的生活

 

如果說對科學的愛好使科學松鼠會的小松鼠們走到了一起,那麼,讓這些可愛的小松鼠們走近大家,則是因為小松鼠們給大家剝開的果仁是如此美味,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息息相關。

 

2008年,四川地震發生後,科學松鼠會策劃了「地震專輯」,20天內發稿30餘篇,內容涵蓋地震知識的各個方面。奧運會臨近,科學松鼠會推出了「奧運專輯」。該專輯從奧運科技裝備、天氣控制、奧運村科技等角度多方面解析與奧運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毒牛奶事件經新聞媒體披露之後,松鼠們反應很迅速地貼上和牛奶、食品安全有關的科學文章。「科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想讓科學看起來更親切,讓更多的人喜歡科學。」姬十三說。

 

「很多年裡方便麵都是被『炸』幹的。伴隨著對於油炸食品的批評,非油炸的方式又進入人們的視野——目前,『熱乾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那麼,『油炸』和『熱幹』的區別在哪裡,對於方便麵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肯德基的雞肉真的是那種身上有好多隻翅膀的畸形雞嗎?」……相信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而這,也正是松鼠們悉心準備好了提供給大家的科學糧食。

 

除了知識,科學松鼠會更多地提供了一種樂趣,一種得到知識的樂趣,而這種知識本身也是令人快樂的。

 

也許我們都曾夢想有一個機器貓的口袋,能回答朋友們提出來的所有問題,我們自己也曾不時地冒出各種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還未獲得解答就漸漸被我們忘記了。

 

而《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一書中收錄的Dr.YOU(U博士)欄目就是松鼠們試圖和讀者共同打造的一位真正的「問不倒先生」,他們出問題,鼓勵讀者們從多角度來回答。比如說「同樣從冰櫃中拿出來,草莓為什麼比巧克力冷?」對於這樣的問題,開動腦筋和想像力,你能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不拘一格的科學寫作

 

周末的時候,科學松鼠會也組織一個叫「小姬看片會」的活動,由一位松鼠挑選一部相關學科的紀錄片給大家放映,然後回答現場觀眾的問題。活動一般是在咖啡館這類有著小資情調的地方,看片會前還會有一些暖場表演,這也是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加的原因。現在還有更多的活動如「張撞鹿讀書會」等等。

 

作為一個基於媒體寫作而建立的團體,那些生動有趣、甚至是很酷的科學文章依然是科學松鼠會的「主業」。科學松鼠會已經發表700多篇原創文章,總字數超過20多萬字。剛剛出版的《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就是科學松鼠會第一本原創作品的合集。「我們的宗旨是寫專業又好看的科學文章。」姬十三說。科學松鼠會網站上的公告欄寫了4個詞:專業、好看、活潑、有容。

 

科學松鼠會用「科學寫作」來代替了傳統的「科普寫作」,正是為了顯得更加親切,而非自上而下的普及。姬十三介紹:「和科學相關的任何形式的寫作都被我們歡迎。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為了傳播知識而寫作的科普文章,也包括更廣泛意義上的科學隨筆,還包括科學小說、實驗室文學等形式。總之,我們非常期望看到形式的多元化。如果您鍾情科學又愛好寫作,我們建議您嘗試一下科學寫作。在這裡,新人會得到毫不保留的扶持和培養。只要您願意為此付出努力並且夠有創意,我們保證您會得到足夠多的機會。」

 

推動和培養更多的科學寫作的新人成為科學松鼠會下一件重要的任務,他們現在成立了一個「小紅豬小分隊」,正在致力於翻譯國外的科學寫作教程。在《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發布會上,科學松鼠會提出了一個很酷的口號:「牛,也要愛科學!」有如此可愛而執著的松鼠們,有如此有趣而且好讀的文章,還有那麼多吸引年輕人的活動,讓科學流行起來,應該也不會是一件難事吧!

 

《科學時報》 (2009-2-5 B1 讀書周刊)

相關焦點

  • 探究科學松鼠會出名背後的原因
    劉瓊最近動手做的一個實驗,就是受了科學松鼠會會員瘦駝的啟發。3月21日春分這天,瘦駝在微博上發了「立蛋」的照片,雞蛋不僅能在桌子上立起來,還能在鏡頭蓋上立起來。劉瓊看到了,也拿雞蛋實驗了一下。  「是能立起來,關鍵大頭要朝下,重心要穩。」劉瓊說。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科學松鼠會的信息,而民間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公信力。
  • 公益+商業: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這個擁有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同時還是新銳科普團體科學松鼠會創始人,以及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CEO的年輕人,還有著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姬十三。 2008年11月,上線僅7個月的科學松鼠會網站摘取了「德國之聲」全球最佳博客公眾獎,這為松鼠會贏得了諸多媒體的關注。
  • 科學松鼠會:借網絡走紅的新科普群落
    夢想讓科學流行起來科學松鼠會是由「姬十三」為首的一批科學作者創立的科學傳播公益團體,試圖通過新鮮的角度和輕鬆有趣的寫作傳播並普及科學,倡導理性思考。「科學松鼠會」的名字來自一個有趣的比喻:松鼠會的創始者們認為科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像味道鮮美卻又不方便吃的堅果,而他們就是要像松鼠一樣,「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
  • 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當理工科博士愛上寫作
    姬十三,一個逃離實驗室愛上科普寫作的神經生物學博士,當他進行科普工作時,科學不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報告,而是能流行起來的一種時尚。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學的魔力,他創辦了一個叫「科學松鼠會」的組織,「科學知識匱乏的人也是弱勢群體,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些人了解科學。」
  • 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上線
    2010年11月14日,北京——秉持面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的使命,著名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 重慶自然博物館攜科學松鼠會辦「青年科普論壇」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6日電(王龍 鍾旖)26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在90周年館慶活動之際聯合科學松鼠會的10位自然科學領域一線青年科學家為市民奉上一場科普盛宴。  據介紹,科學松鼠會是一個致力於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成立於2008年4月。
  • 「果殼傳媒」玩起流行科學
    這些熱門新聞都有科學解釋,這就是一群理科男女組成的民間科學松鼠會寫出來告訴給公眾的真相,他們寫得好玩,讀者看了一笑。昨天下午,帶頭大哥姬十三等一幫松鼠幹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風光亮相,松鼠會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  身處果殼,心懷宇宙。
  • 科學松鼠會為什麼要做一門這樣的MOOC?
    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推動中文世界科學傳播事業發展為己任。科學傳播重要嗎?當然!但,說易行難。科學這枚可口而難剝的堅果,從象牙塔到大眾的傳播過程,每個關卡都充滿不確定。科學傳播如此重要,科學松鼠會願與你一道為之添磚加瓦。
  • 科學松鼠會首場高校巡講在南開大學舉行
    「科學傳播漫談——『變作者!』」 左起:主持人孟繁達、姬十三、拇姬、史軍、段玉科學寫作:有些經驗可以分享 「這是科學松鼠會巡講活動的第一站,這系列活動希望與年輕人分享科普寫作的入門經驗,幫助有志於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入門
  • 他們惹了誰,剛走紅就招來黑——科學松鼠會網站被不明來源攻擊(圖)
    上周二,無數網友還守在電腦前不斷刷新「松鼠」們對日本地震後的核輻射危機所作的釋疑,昨天中午,大家卻發現網站已無法打開,無論點擊多少次,熟悉的主頁久久不「露面」。很快,「科學松鼠會」通過新浪微博發布公告,證實網站被「黑」。「目前科學松鼠會網站正受到不明來歷的攻擊,導致網站暫時無法打開。」創始人姬十三告訴記者,今天會嘗試切換伺服器,「網站應該能夠恢復正常。」
  • 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不明攻擊 何時恢復仍不清楚
    科學松鼠會網站被黑  他們到底得罪了誰?  從昨天中午開始,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持續攻擊,至昨晚8點,網站還沒能恢復正常。科學松鼠會的讀者為此心急如焚,到處詢問:「松鼠會到底得罪了誰?」
  • 科學松鼠會招募線下活動志願者
    記者 李徵晚報訊 日前,「果殼時間」和「科學松鼠會」正在招募線下活動志願者。招募崗位和需求分別為:平面設計 (在各活動前期準備階段,設計看片會&講座的海報;延展設計果殼時間主視覺;設計果殼時間演講所需插畫;製作EDM等)、視頻拍攝及製作(全程拍攝看片會&講座等線下活動的現場,並剪輯製作活動紀錄片;設計製作果殼時間演示小動畫)、果殼時間現場志願者(協助現場會務,包括籤到、道具等)、小姬看片會&講座現場志願者(參與內容策劃,協助現場會務)、
  • 科學松鼠會&巴斯夫:你的防坑指南,請查收
    學過的科學知識就等於科學嗎?上周末,由科學松鼠會主辦,巴斯夫支持的科普線下沙龍「別讓你的『邏輯』騙了你——尋找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在上海舉行。我們的嘉賓從生活中的科學思維、謠言傳播和科學教育等方面入手,帶領聽眾們進行了一場科學思維探索之旅。
  • 布萊恩·考克斯:「科學必須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我相信,這種力量不是任何一個或幾個流行明星可能做到的。因為你知道,人們包括孩子並不這麼做事情。他們並不做那些明星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只做那些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FujiaC:但很多孩子會為流行歌星尖叫,會遵從歌星們的宣揚。你也在搖滾樂隊裡待過,你肯定也知道這種情況的。
  • 視點 | 讓計算機科學真正流行起來——計算機科普的現狀與思考
    科學普及需要有溫度的產品科學普及要想影響更廣泛的受眾,並形成持續的影響,需要有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而大眾的科普需求是需要創造,也是可以創造的。這需要培育「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大眾文化,讓科普更加接地氣,稱為有趣、有料、有生活和有溫度的產品。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蒙塔尼獲得諾獎後媒體報導用圖  但是,這個看似值得高興的消息在國內學界和評論界卻引起了不少質疑,甚至聲討,原因在於這位曾在愛滋病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貢獻的蒙塔尼先生近年來其實頗有劍走偏鋒之勢,包括他被指「試驗方法非主流」的孤獨症治療臨床試驗(見Nature報導),也由於他對所謂分子順勢療法的痴迷,都是在科研領域內很受爭議未被認可的議題,甚至被同行指出有偽科學成分
  • 我是科學松鼠會的莊小哥,關於愛與性的話題,問我吧!
    我是科學松鼠會的莊小哥
  • 機構微博稱不動手術治癌症遭科學松鼠會揭批
    但科學松鼠會、方舟子等醫學機構和人士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令對上述言辭抱有希望的網友們失望了。聽起來極不靠譜,高度懷疑是海歸張悟本。」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成員、哈爾濱某醫院醫師李清晨在其微博上逐條列舉出證據證明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是個騙子機構。1月7日,「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中國代表處」的微博發文稱:「丁香園官網網站未經調查和認證,在網上肆意評論,甚至用極其卑劣的字眼,極大的損害了我們代表處的形象,特此聲明並提出嚴正抗議。並要求其道歉。」
  • 果殼傳媒CEO姬十三:和科學搞曖昧
    2011年1月26日拿下民政部「準生證」,成為名正言順的公益性科普組織的科學松鼠會主張用數據說話:3000多篇文章,9萬多條評論,1500萬訪問量,3500萬頁面流量⋯⋯  松鼠會的NGO屬性早先已定,2010年4月,科學松鼠會、線下活動果殼時間併入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麾下;此外,2010年11月14日,由摯信資本投資、主營科技傳播網站「果殼網」和科技科幻類圖書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其中提出了霍金輻射,這個假說認為質量較小的黑洞會釋放出物質。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一千萬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