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 四川省地方志辦憑什麼

2021-01-20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袁婧

近日,《關於表彰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印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省志工作處等單位被評為「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該獎項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首次表彰在大熊貓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團體及個人。

此次評選面向全國各界,經提名推薦、專家評審,最終選出「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89個。四川省地方志辦何以脫穎而出,它為大熊貓保護做出了哪些貢獻?

四川省地方志辦以「存史、育人、資政」為己任,以服務中心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為工作重點,主動作為,深入挖掘地方志特色文化資源,先後編纂出版《四川省志·大熊貓志》(以下簡稱《大熊貓志》)、《大熊貓圖志》,編輯出版《巴蜀史志》「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專刊;製作35集大熊貓音頻節目在新媒體播出。以系列圖書、期刊及音頻,共同構成大熊貓作品集群立體內容,成功打造了大熊貓立體傳播格局,為保護、宣傳大熊貓,傳播大熊貓文化,服務四川立體全面對外開放,交出了一份靚麗的地方志答卷。

為確保志書和期刊質量,省地方志辦積極與省林草局聯繫,協調四川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個省級保護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等單位先後參與編纂供稿工作;邀請西華師範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綿陽師範學院、成都軍區總醫院、重慶地質調查院等單位大熊貓研究專家學者和知名大熊貓愛好者先後參與編纂。西華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原所長、世界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胡錦矗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對《大熊貓圖志》進行全程審核把關。

此外,省地方志辦還與成都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滾滾駕到150年 還不來聽我賣個萌》,將《大熊貓志》改編成35集音頻節目,同步在川報觀察、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看熊貓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線播出。

(圖片由四川省地方志辦提供)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周緒紅、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之聲9月22日訊 9月22日上午,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60項成果由市內外單位合作完成,佔比達到42.3%,特別是與四川省合作完成19項成果,佔比31.67%,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更為緊密。重點產業科技支撐能力凸顯。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突出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轉化。104項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裝備製造、材料工業、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佔比達到73.2%。
  • 四川19部年鑑獲國家級獎 來看看有哪些
    四川在線記者 袁婧 四川19部年鑑獲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鑑類)獎。1月5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地方志辦獲悉,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中國地方志學會近日公布第七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鑑類)評審結果,四川省推薦參評的19部年鑑全部獲獎,比2019年獲獎淨增9部(參評15部,獲獎10部),獲獎數和獲獎率均大幅提升。
  • 《巴蜀史志》獲四川省期刊協會2020年年會兩次肯定
    、立體展現四川脫貧攻堅中的人物、事件,用實際行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2019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巴蜀史志》推出「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專刊。2019年,為深情謳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四川在砥礪奮進中繁榮發展的輝煌歷程、可喜成就和寶貴經驗,推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刊。
  • 四川天府銀行榮獲「雙旗艦物種保護企業特別貢獻獎」
    2020年10月27日,為慶祝這一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設立的節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WWF北京代表處)在成都聯合舉辦了「2020國際熊貓日暨中國西部大熊貓與雪豹雙旗艦保護國際論壇」。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周緒紅卞修武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附獲獎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  據了解,科技突出貢獻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為每兩年評審一次,其中科技突出貢獻獎主要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科學技術發展卓有建樹或在產業技術創新中創造巨大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國際科技合作獎主要授予對我市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外國組織。
  • WWF:大熊貓作為傘護物種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非常明顯
    人民視覺 圖就此研究,8月7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副總幹事(項目)周非向澎湃新聞表示,這個研究成果表明應該更加重視大型食肉動物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它們的保護,而非大熊貓保護對大型食肉動物的保護沒有貢獻。周非說,相比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對棲息地要求更高、對人類活動的幹擾也更敏感。在全球範圍內都經歷了大規模的退縮。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設人物獎,薛其坤、胡偉武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見證華語科幻文學史的一個黃金時代 阿來獲頒「特別貢獻獎」
    11月22日上午10點,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的盛大開幕式上,組委會為科幻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頒獎。首先頒發了「特別貢獻獎」。獲獎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科幻世界雜誌社前社長、總編:阿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四川省科協主席李言榮為阿來先生頒發了「特別貢獻獎」。
  • 大熊貓棲息地申遺 四川省雅安獲聯合國專家首肯
    本報訊 (記者塗勁軍彭永生)由聯合國自然與保護組織和國家建設部專家組成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考察團昨日結束在雅安片區的考察工作。此次考察的首席專家、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保護地委員會主席戴維認為,雅安的大熊貓保護地有價值,大熊貓在這裡也得到了有效保護。
  • 世界最高榮譽----對人類突出貢獻獎
    世界最高榮譽----對人類突出貢獻獎只有對人類有突出貢獻的發明或發現才會獲次殊榮。第一次頒發給了愛迪生發明的電燈。它對人類的突出貢獻是: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它對人類的貢獻是: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縱使相隔千山萬水,也可千裡傳音。1903年頒發給了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它的貢獻是: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來」飛「的夢想。第四次頒發給了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它帶動了人類的工業革命。第五次頒發給了詹姆斯發明的口服避孕藥。它的貢獻是:可以有計劃的調控人類的生育。
  • 奮鬥的人生最精彩——松陽縣第四屆「突出貢獻人才獎...
    經過單位推薦、資格審核、專家評審、評委會評選、縣委人才科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定、媒體公示等程序,松陽縣第四屆「突出貢獻人才獎」獲得者正式出爐!鑑於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取得的成效,經審定,決定授予松陽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突出貢獻集體獎」!以上獲獎個人和集體將在2020年松陽縣首屆人才科技周活動上隆重表彰!下面,就與小編一起一覽他們的風採吧!
  • 蒙陰老鄉薛其坤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8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決定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6人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主要從事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
  • 世界自然基金會:大熊貓保護為大型食肉動物保護帶來機會
    我們認為,這個研究成果表明應該更加重視大型食肉動物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它們的保護,而非大熊貓保護對大型食肉動物的保護沒有貢獻。相比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對棲息地要求更高、對人類活動的幹擾也更敏感。在全球範圍內都經歷了大規模的退縮。
  • 神七3名航天員獲特別貢獻獎各獲80萬獎金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獲特別貢獻獎,宿雙寧等73名同志獲突出貢獻獎。          這些獲獎者都是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建設中、特別是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他們中有在「神七」任務中擔任重要組織指揮工作的領導同志,有在「神七」任務重要崗位上發揮關鍵作用的技術、管理骨幹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 平昌籍院士吳偉仁獲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開幕式上為獎勵對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特別頒發了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其中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每個項目獎勵人民幣50萬元;10人獲得了錢學森傑出貢獻獎,每人獎勵20萬元人民幣;267人獲得航天貢獻獎,每人獎金5萬元。
  • 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首次頒發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重磅 |《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楊元喜院士榮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2020 China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榮獲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錢學森傑出貢獻獎。該獎項由航天系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以工作在航天科研、生產、試驗、發射、測控等一線崗位上的個人及航天重大項目為獎勵重點,獎勵了一大批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科技骨幹力量。2019年度共評選出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