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打造雷射智能製造「工作母機」

2020-11-28 騰訊網

溫州網訊 顯微鏡下看荷葉,能發現荷葉的秘密。

無數蠟質乳突,像一座座小山分布在荷葉表面。只有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蠟質乳突構成的「氣膜」,使得再小的水珠掉落到荷葉上,這些「小山」也會「撐」著水珠四處滾動,順便帶走荷葉上的塵土,這被稱為「荷葉效應」,也是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原因。

如今,溫州大學雷射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將這一效應轉化為生產力,相關技術成果以及裝備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們致力於扮演『工作母機』的作用,從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到智能裝備製造、可靠性測試,再到成果的產業化,形成一個有機閉環,為溫州的新基建提供創新動力。」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峰平說。

這一定位與國家發改委對於新型基礎設施中的創新基礎設施的提法,不謀而合。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類。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作為成立3年多的一家新型科研機構,該研究院已在溫州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今年5月,該院獲評2019年度「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突出貢獻集體,李峰平被評為突出貢獻個人。

雷射在比頭髮絲更細的地方做微雕

加工後的金屬帶「自清潔」屬性

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的溫州市海洋科技創業園內,溫州大學雷射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就坐落於此,記者在這裡目睹了「荷葉效應」對金屬表面的神奇改變。

李峰平操作機器,在按下按鈕後,兩根塑料管幾乎同時擠出一顆藍色水珠,水珠分別掉落在兩塊金屬表面上,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形態——一顆水珠一路翻滾掉落,另一顆水珠變成了一攤水跡。

前者的表現是該研究院科研攻關團隊的成果。這項名為「面向海工裝備的超快雷射加工超疏水結構關鍵技術研究」,是溫州大學薛偉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

「在金屬表面實現『荷葉效應』,需要雷射在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地方做微雕。」李峰平介紹,他們用雷射在金屬表面切割出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小山」,使其表面構造類似荷葉,有助於鎖住空氣,防止水將表面潤溼,被稱為「超疏水表面」。這種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汙水汙染,從而實現金屬的「自清潔」,有助於金屬的防腐蝕防附著抗結冰等。該科研團隊獲得了包括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內的多個科研獎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該研究院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比如近年來研發的「智能解耦式電動伺服制動助力系統」,成果已在浙江三星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投產,實現了產業化。

該系統為國內首創,可滿足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對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操控需求,實現最大比例的制動能量回收。李峰平介紹,目前國內乘用車的制動系統領域長期被國外的一家企業壟斷,這一項目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集傳感器技術、圖像處理技術、信號採集和處理技術於一體,可以實現車輛前方障礙物的智能識別與主動制動,代表了未來智能駕駛的發展方向。目前,該技術先期在物流車等低速載貨汽車、新能源車領域使用,今後的目標是在無人駕駛領域推廣。

孵化企業研發高端智能製造設備

助力國產大飛機換上「中國心」

領偉創新智能系統(浙江)有限公司是溫州大學雷射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孵化的一家年輕的科技企業。

該公司生產的高精度超快雷射切割設備,聯合國內科研機構和用戶單位的試驗試用,已被用於國產大飛機發動機高壓渦輪葉片氣膜孔的「超精細冷加工」當中。這一設備解決了現有電火花、長脈衝雷射加工工藝存在重鑄層、微裂紋、再結晶等缺陷的問題,完成了國產發動機多型號、多批次高壓渦輪單晶葉片的氣膜孔加工及驗證,為國產大飛機發動機換上「中國心」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該研究院的產業化推廣示範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領偉創新智能系統(浙江)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專注於雷射裝備和光電檢測等領域,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端智能裝備及整體式生產測量解決方案。

孵化更多類似領偉這樣的企業,是該研究院的使命之一,也是該研究院發揮「工作母機」作用的生動案例,「我們研發的設備,是製造機器的機器,也就是高端智能裝備,它被稱為『工作母機』。國內的現狀是高端數控工具機缺乏核心技術,長期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們的中國製造,急需補上這一『短板』。」李峰平說。

攻關多項「卡脖子」關鍵技術

成為國家自創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重要支撐平臺

溫州大學雷射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致力於雷射與光電、智能製造領域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推動溫州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研究方向包括雷射製造與裝備、故障診斷與可靠性設計、材料成型與3D列印、生物醫學檢測與傳感技術、智能製造與工業自動化、新能源與智能車輛技術等領域。

3年多來,該研究院已累計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80多項,接受企業委託課題100餘項,申請發明專利近600個,授權專利近300個。截至2019年,該研究院已累計服務企業81家,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共99項。

目前,該研究院圍繞雷射裝備產業鏈在雷射器、光路調製系統、掃描系統等「卡脖子」關鍵技術,與行業龍頭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攻關——聯合奔騰雷射攻克萬瓦超高功率雷射切割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研發的機器人雷射在線測微與分選系統現已全面應用於三星機電、萬宏集團、百岸科技等產品的質量檢測與分選;聯合久恆光電研發的納米顆粒/金屬陶瓷雷射複合塗層技術已在金屬硬密封球閥、火電站閘閥和離心泵關鍵運行密封組件上獲得應用。

該研究院還依託溫州大學機械工程一流學科以及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同時整合北航溫州研究院、北京大學-溫州雷射與光電子聯合研發中心、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力量,打造形成浙江省溫州雷射與光電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成為國家自創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目前該綜合體已累計引進30多個雷射與光電項目入駐。產業集群已構建起以雷射、光電能源、半導體照明、光通信為特色的產業鏈,集聚了以奔騰、嘉泰、瑞浦新能源等為代表的雷射與光電行業關聯企業280餘家,實現營業收入超685億元,溫州已初步成為浙江乃至長三角雷射與光電產業應用的創新創業高地。

來源:溫州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溫州大學超快雷射技術引人矚目
    溫州大學參賽團隊在本次大賽中乘風破浪,斬獲2金1銀。其中,「領偉雷射:全球高精度超快雷射引領者」項目獲得初創組第一名的好成績。「領偉雷射:全球高精度超快雷射引領者」項目(以下簡稱「領偉雷射」) 專注於超快雷射微納加工和光電檢測等領域,研發了先進的三大超快雷射技術,可實現單晶矽、玻璃等材料的高質量加工。其項目負責人李小剛為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19屆碩士畢業生。
  • 大族雷射:雷射智能裝備製造行業領跑者
    1996年,大族雷射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族雷射」)在深圳創立。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大族雷射從一家小型民營企業成長為中國雷射加工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國際知名的雷射加工設備製造商。
  • 青科會分論壇多個項目落地 溫州大學打造科創人才「搖籃」
    今年10月中旬,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舉辦,7大分論壇活動由溫州大學承辦。繼去年青科會召開後,溫州大學持續承接「峰會」溢出效應,在交流中謀發展、在創新中育先機,一年來,在國際交流、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溫州大學未來是很有希望的一所大學,能為浙南閩北贛東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大的作用。」
  • 創意點亮溫州 賦能智能製造
    浙江日報水下無人機、多姿態下肢康復機器人、音脈瑜伽墊音箱配件……近日,2020「市長杯」中國(溫州)工業設計大賽決賽路演如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優秀設計師與行業「大咖」齊聚,擦出工業設計與本土「智造」的火花。現場,17位設計師分別攜作品上臺,進行路演答辯。
  • 中國(溫州)雷射與光電產業集群雷射應用專項規劃(2012-2020年)
    ,全力打造省部級示範中心,使其成為國內一流的雷射加工技術應用展示、體驗和推廣平臺。  2、溫州雷射技術應用示範基地  圍繞泵閥、電氣設備、專用設備、皮革製品等溫州支柱產業,聯合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雷射領域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雷射行業龍頭企業,按照專項規劃確定的指標與計劃,建設若干個示範行業、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通過應用示範,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促進雷射技術與應用產業的發展。
  • 納思達智能製造再下一城 雷射印表機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
    這是近日從納思達位於珠海高欄港區的雷射印表機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產業園傳出的消息。隨著這一項目的加速推進,中國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領域將再添碩果。裝備製造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是強國之基、富國之本,先進位造業特別是其中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 雷射院士要在溫州建3D列印技術開發基地
    ——神十升空激動人心,不為人知的是,神十裡為航天員量身打造的坐墊得益於3D列印技術。這一經過精確計算的坐墊具有緩衝和減振作用。  姚建銓介紹,雷射3D列印技術應用範圍廣泛,幾乎包括了製造領域的各個行業,「溫州的輕工業、製鞋業、汽摩配、電器產品、模具、閥門、紐扣等行業,都可以引入這一技術」。他指出,要用好3D列印技術,雷射、材料和計算機三大技術是關鍵,藉助我市正著力打造的雷射與光電產業集群,可以將雷射技術與3D列印技術相互結合,並加以利用。研討會上,來自吉林大學的李光玉教授等專家也圍繞雷射技術做了主題報告。
  • 北航溫州研究院與溫企 共建智慧製造創新中心
    溫州網訊 昨天,北航溫州研究院製造工程中心與自動化裝備工程技術中心在龍灣正式揭牌。在「智慧製造高峰論壇」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在內的四位專家做主題演講,為龍灣由傳統製造向先進「智能製造和智慧製造」轉變支招。
  •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掛牌
    7月11日,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掛牌暨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擴建開園儀式在甌海經濟開發區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浙江大學副校長王立忠等共同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掛牌,啟動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擴建開園。
  • 第二屆「江都杯」中國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創業大賽總決賽
    昨天上午,第二屆「江都杯」中國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首屆中德日韓「雙創」人才邀請賽總決賽舉行。經過線上評選,深圳、南京、武漢三大分賽區線下路演,以及德日韓線上路演選拔後,20個涉及5G通訊、雷射系統、三維可視化、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項目來到決賽現場進行演示。江都區各鄉鎮園區負責人和26家本地企業負責人現場觀摩。
  • 打造全新品牌實現智能製造 鴻一:讓每一隻箱包都有態度 
    鴻一箱包作為溫州地區最大的旅行箱製造企業,已走過21個春秋,主要生產「ABS」、「PP」、「EVA」等系列拉杆箱產品,其產品品種、年生產能力、市場佔有率、出口創匯等均名列溫州地區同行業前列。許一雨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同時也提升了產品品質。開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打造全新品牌豐富產品線在鴻一公司的展廳內,羅列著上百款拉杆箱,令人眼花繚亂。「這是我們『NTNL』牌的新款,跟普通拉杆箱不同的是,它增加了一道組裝工序。」
  • 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浙大溫州研究院10個研究中心授牌
    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生命健康分論壇暨醫療產業高端人才交流會在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舉行,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智慧醫療健康研究中心、精準醫療研究中心、智能診療設備製造研究中心、數據智能研究中心、智慧建設研究中心、建設工程BIM應用聯合研發中心、納米新材料研究中心、新型建材研究中心、柔性包裝機械研究中心等十個研究中心授牌成立,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進一步提升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
  • 雷射界一周要聞回顧 | 關鍵字: 高端雷射學術論壇,雷射項目鑑定,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可見光頻率梳光源,全矽光發射器……
    11月17日,由湖北省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湖北省雷射學會、湖北工業大學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湖北省科學技術協辦、湖北省製造強省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支持的「智能製造與大功率雷射智能裝備技術高端學術論壇」在武漢洲際酒店會議中心舉辦。
  • 大江東攜手杭科院唱響「產教融合」好聲音 3億元打造智能製造公共...
    大江東是全市乃至全省智能製造發展的新標杆,也是探索產教融合先行先試、引領示範的「開拓者」。  從去年開始,大江東與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杭科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緊貼大江東七大主導產業,用3億元打造大江東「智能製造」開放性公共技能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實訓基地),目前該項目已完成項目方案設計,開工在即。
  • 市政府與浙大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 打造政...
    溫州網訊 昨天,溫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溫共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並將在決策諮詢、人才交流、高等教育、幹部培訓等領域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攜手打造政產學研合作新典範。  副省長、市委書記陳偉俊和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出席籤約儀式,並共同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揭牌。
  • 智能製造包括哪些行業_智能製造十大未來行業趨勢
    3.自組織與超柔性 智能製造系統中的各組成單元能夠依據工作任務的需要,自行組成一種最佳結構,其柔性不僅突出在運行方式上,而且突出在結構形式上,所以稱這種柔性為超柔性,如同一群人類專家組成的群體,具有生物特徵。 4.學習能力與自我維護能力 智能製造系統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
  • 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打造「永不落幕的雲展會」——智能製造,促...
    大會搭建雲上會展平臺,聚焦全球智能製造領域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展現智能製造新圖景。記者 萬程鵬攝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付奇 李凱 丁茜茜)由江蘇省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11月26日在南京開幕。
  • 魯東明副校長帶隊赴溫州大學調研
    魯東明副校長帶隊赴溫州大學調研 時間:2020年11月25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教務處     瀏覽次數:次 11月13日上午,學校魯東明副校長一行走訪溫州大學,就溫州大學在人才培養特別是產教融合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進行調研,教務處相關人員隨行
  • 全球「尖貨」來鄂搶灘智能製造高地
    製造機器人展示「絕活」。11月17日,第21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亮相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展會為期四天,吸引了400餘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參展,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巨頭齊聚武漢。來自日本、瑞士等國的牧野、津上、GF等智能製造龍頭紛紛參展。瑞士工業巨頭阿奇夏米爾(GF),攜精密數控慢走絲線切割工具機、高效五軸加工中心等高端設備亮相展會。
  • 第三屆先進智能製造技術研討會青島舉行
    整體來看,我國農機企業信息孤島情況仍較突出,整個生產過程未能成為智能有機整體。  傳統製造改造升級    打造農機智造集群  目前,農機裝備製造正在從大規模生產向中小規模個性化定製轉變,農機產品的設計目標、設計模式都在發生變化,這對生產裝備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