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孩的你,最近應該常常聽到一句話:秋天到了,要給孩子打蟲!
秋天,為什麼要打蟲?
這個蟲,叫寄生蟲,以蛔蟲最為常見。中醫認為蟲屬陰,常在夜間活動、產卵。四季之中秋冬亦屬陰,立秋過後,天氣轉涼,寄生蟲活動越加頻繁,此時打蟲最為適合。
從蛔蟲的生活習性看,孩子一年四季均可能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吃生冷瓜果蔬菜、吮吸手指等導致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成蟲定居在小腸內,正值秋天。此時打蟲,可將蟲子一網打盡!
不要認為孩子不會長蟲!
現在的生活衛生條件好,寄生蟲感染來源減少,孩子長蟲的概率確實比以前低很多,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因為兒童是大多數寄生蟲病的易感人群。
天生好奇心強,看到東西都想摸一摸,拿到東西就往嘴裡放。
缺乏衛生意識,玩耍不洗手、吮吸手指、咬指甲、喝生水、生吃瓜果。
這些生活習慣都可能把蟲卵帶入體內,滋生寄生蟲!
雖然少量感染時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蟲體會逐漸蠶食孩子體內的營養成分,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緩慢、記憶力衰退等危害,甚至引起發熱、哮喘、貧血、蛔蟲性腸梗阻及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給孩子定期打蟲不容忽視!
說起寄生蟲,相信很多80、90後的寶媽都會有共同的回憶吧?小時候,媽媽每年總會拿出幾顆糖,說吃了這個糖,肚子裡就沒有蟲子跟你搶吃的了,這樣就能長高了。
這個糖,就是傳說中的「打蟲糖」,它長得像小寶塔一樣,吃起來是甜的,口感還香香的,我們並不反感,甚至每年都有點期待什麼時候能吃上它呢!
現在通過打針或者吃打蟲藥可以把蛔蟲在體內直接消滅,見效很快,但副作用也很大,不良反應可見噁心、嘔吐、腹瀉、胃痛、口乾、乏力、發熱、皮疹、頭暈、頭痛,甚至口吐蛔蟲,給孩子吃還是要慎重選擇。
看到這裡,恐慌擔憂的寶媽們是不是都懷念起小時候的那顆「糖」呢?與其等孩子長蟲了再來吃藥,不如提前預防,保護寶寶和蟲子say byebye!
注意衛生,儘量吃熟食,少吃生冷食物。
土培食物如紅薯、蘿蔔等,要去皮食用。
勤換洗衣褲被單,不要給寶寶穿開襠褲。
飯前便後洗手,勤給寶寶剪指甲,指甲縫裡容易藏匿蟲卵。
重視脾胃健康,感染寄生蟲容易繼發積食、消化不良等脾胃失調。
家中常備【衍生積清靈花塔糖】精選麥芽、烏梅、山楂、橘皮、甘草等「藥食同源」草本精華,給寶寶小肚子 「大掃除」!獨立包裝,開袋即食,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回味#舌尖上的童年#孩子健康成長,甜蜜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