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時候媽媽讓我們吃的「打蟲藥」, 為什麼現在好像都找不到了?
在我們那個年代,小時候零食是不多的,但是有這麼一樣我卻是記憶猶新,我們當時把它叫做打蟲藥,但其實它真正的名字叫寶塔糖,那是因為它的樣子很像寶塔,所以才會這樣叫,以前在農村可不像城裡人,生活環境不比城裡人,所以小的時候孩子們的抵抗力差,往往會出現肚子疼的現象,那是因為在他們的肚子裡有蛔蟲,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母親頭疼的時候,所以為了避免這些蛔蟲,母親就會隔段時間讓我們吃這樣的寶塔糖。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好像就再也沒看到過這樣的糖了。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我對一些人的詢問之後,得出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製作寶塔糖的原料的消失。製作寶塔糖的原料是蛔蒿,而之前由於我們從蘇聯引種了蛔蒿,經過各種努力種植,終於成功種植了一批,而如今蛔蒿這種原料在中國幾乎已經見不到了,所以寶塔糖在失去了原料之後就沒法做出來的。而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許多研製出了許多驅逐蛔蟲的新藥物。
而這些研製出來的藥物要比以前的寶塔糖的效果更好,它能更加快捷的驅除蛔蟲。製作方法和原料也容易得到。所以慢慢的寶塔糖就會被代替,直到最後完全找不到它的影子了。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再次找那些寶塔糖,可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而就算現在能到找寶塔糖的話,估計也不會是原來的味道了,畢竟時隔這麼多年,什麼都會變化的,更何況還是那麼難找的原料。所以,大家如果需要吃打蟲藥的話,可以去藥店問問看有哪些新型的治療蛔蟲的藥物,相信醫生的建議和新研發的藥物的治療功效。
可能大家對小時候的東西都有懷念的因素在裡面,如果大家還想對更多小時候的東西討論的話,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