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7月23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2020年該校全國招生計劃總數6700人,總體規模與上年持平。因取消自主招生,各省計劃原則上均較2019年增加或持平。
據介紹,華南理工大學今年繼續實行專業類招生,共58個專業或專業類(67個方向)進行高考招生,其中包括20個專業類。新增水務工程專業和功能材料專業,增加智能製造工程、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工科、新醫科專業招生計劃等。
其中,廣州國際校區五個本科專業包括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計劃招收410名學生,學生可通過高考、開學後校內二次選拔、第三學期轉專業、輔修微專業等方式享受國際校區的優質教育資源。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表示,「國際校區的出發點就是想讓中國學生不出國門享受國際化教育。」該校國際校區將通過全英文教學體系,實施人才培養「新工科F計劃」,營造國際化校園環境等,起到與國際相應學校專業實質等效的作用。
卓爾不凡、臻至一流,這是華工對廣州國際校區的發展定位。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表示,作為「高等教育改革試驗區」,國際校區堅定地選擇了在地國際化辦學這條路徑。1年來,通過匯集全球創新要素,暢通創新鏈條,積極探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已引進高層次人才100餘人,包括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院士和學術大師20人。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主任項聰介紹,絕大部分老師一直在中國,只有少數國家的老師受疫情影響還未回來,但他們會通過線上答疑、輔導來解決授課問題。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匯聚世界前沿學科資源,提供多維培養路徑、深度融合的國際認證課程體系,開展全英授課。目前,國際校區已率先實施人才培養的「新工科F計劃」;程正迪院士主動擔當《微積分》教學任務,多位院士共同講授本科生基礎課;新聘到崗師資具備海外留學工作背景的達90%以上;成立學校第一個書院峻德書院,探索開展學生社區網格化管理,成功申報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工作(全國僅10家)。
【責任編輯:梁國勝 孫慶玲 流程編輯:梁國勝 孫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