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文靜)雖已是隆冬時節,但我市項目建設依然如火如荼。
招商人員依然馬不停蹄拜訪企業、對接項目;一大批重大項目爭分奪秒,全力衝刺……
與這些場景相呼應的,是一組組延續向好的經濟數據。
今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95個,1至11月份,完成投資375億元,佔年計劃的104.9%。88個前期項目提前開工。隆堯縣遠大北方閥門產業園、市開發區金風風力發電設備等130個重點項目投產。省、市重點項目中,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22個,年計劃投資276.5億元,數量和投資佔比分別為39.9%和41.7%,比去年提高8.4個百分點和9.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踐行「一三五十」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思路,把項目建設作為「六穩」「六保」的「生命線」、高質量趕超發展的「牛鼻子」、檢驗幹部的「主戰場」,統籌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一批批大項目引進、一批批新項目開工、一批批好項目落地,踏響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時代足音。
培育新業態激發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信都區積極推進城市經濟綜合體建設,在發揮主城區北國商城、中北世紀城等6大傳統商業綜合體優勢基礎上,太行文化小鎮項目和科創綜合體項目等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發展城市經濟是培育新發展動能、構築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邢臺在區域競相發展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法寶」。今年出臺的《「十大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今後,我市將在堅守「一高兩低」門檻、嚴格落實「234+1.5」標準的前提下,著力豐富項目業態。為此,我市招商人員加大城市經濟綜合體招商選資和建設力度,加快推動樓宇經濟、眾創空間、電商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等新平臺、新產業、新業態、新項目落地,一批符合我市主導產業規劃、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帶動作用強的中高端製造業和城市經濟新業態項目落戶邢臺。
伴隨一個個城市經濟新項目成功招引落戶,全市產業業態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層次進一步提升,也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今年以來,全市納稅超過500萬元樓宇149幢,同比增長129%,建築面積266.5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463家;實現稅收38.78億元,同比增長135.47%。新增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105家。
根據「十四五」規劃,今後我市將繼續加大城市經濟綜合體招商選資和建設力度,計劃全市每年新增稅收超500萬元的樓宇150幢以上;中心城區「六區」每區年均至少引進10個以上城市經濟綜合體項目,其他縣(市)年均不少於5個。
緊盯項目推進跑出項目「加速度」
「項目開工以來,分包領導、代辦人員多次為我們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項目才得以快速推進。」隆堯縣河北三廈廚具科技有限公司模具和精鐵鍋旋壓料片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劉曉亮說,目前廠房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已訂購部分機械設備。
堅持開工才是硬道理,我市先後於2月、6月、9月、11月舉行了四次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590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1810.8億元,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我市健全項目推進考核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堅持「以打樁論英雄」,由項目籤約為評價變為以項目開工入庫論成敗,把「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作為工作標尺。實行重點項目動態管理制度,及時將符合「234+1.5」項目準入標準和「一高兩低」門檻要求的新開工億元以上獨立選址的工業項目列入市重點項目計劃,同時將投資進展緩慢的項目及時清退。以機制督項目落地落實,建立「半月調度、月通報、季比看」的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在全市大力營造「以項目論英雄」,大上項目的濃厚氛圍。還強化督導檢查和真實性核查,確保項目真正落地投產。咬定「三張清單」不放鬆,盯進度、盯入庫、盯儲備,抓謀劃、抓調度、抓幫扶。
引得鳳凰來,更有梧桐棲。對重點項目提供「媽媽式」服務,堅持企業「圍牆內的事幫辦,圍牆外的事包辦」,著力為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務。堅持做到分內的事認真幹、交叉的事主動幹、額外的事愉快幹,持續優化軟硬政策環境,當好「店小二」,做好「貼心人」,上下緊緊圍繞項目轉,牢牢盯住項目幹。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驅動力、生產力。我市著力營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最優營商環境,助推項目高質量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綜合信用指數全國排名大幅提升,全省排名位列第一;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全市網上可辦率達97.13%;市級平臺共完成進場交易項目874個,成交金額87.63億,全部使用全流程電子交易系統完成交易……
1至11月份,全市安排的49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75億元,佔年計劃的104.9%。省、市重點項目中,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22個,年計劃投資276.5億元,數量和投資佔比分別為39.9%和41.7%,比去年提高8.4個百分點和9.2個百分點。項目推進速度快,是邢臺實幹為本、發展為重的生動註腳。
樹立畝均標尺倒逼企業提質增效
近日,在臨西縣得利達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寬敞整潔的廠區裡機器轟鳴,生產線繁忙地運轉。「車間在實施技改工程後,更新了數控面板和系統自動控制,精簡了60%以上的人工。」公司經理侯建立介紹,前三季度,企業納稅180.93萬元,畝均稅收達6.031萬元,提升85%,提前達到B類企業水平。
「畝均論英雄」是激勵企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騰籠換鳥的「指揮棒」。今年,我市大力開展「畝均論英雄」行動,把提高企業畝均效益作為提升發展質效和推動企業改造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用地3畝以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進行精準評價、動態調整。將全市7575家參評工業企業按畝均稅收分為ABCD四類,採取差別化政策,配套推進「五未」土地處置、標準地供應、「一主三覆」等舉措,推動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不斷向優秀企業轉移集聚。
畝均標尺劃出了一塊塊工業發展「高產田」。截至目前,全市出讓「234+1.5」標準地2.22萬畝,處置「五未」土地5.58萬畝。截至12月中旬,全市騰籠換鳥土地面積1.56萬畝,同比增長108.38%;利用舊廠房524.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0.75%。
「畝均論英雄」還在倒逼一批低效企業通過技改主動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實施市級重點技改項目317項,項目個數是去年的3.17倍。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6個,是去年的3.7倍。各縣(市、區)通過抓技改項目達產達效、解決企業融資需求、保供應鏈產業鏈等措施推動1091家企業實現動態晉檔升級。
「十四五」時期,全市將力爭實現參評企業畝均稅收每年增長15%以上,到2025年底達到8萬元以上,力爭突破10萬元。
聚焦平臺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力
前三季度,市開發區央企智能製造產業園有5家新企業建成投產。該園區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精密儀器、智能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產業集群。去年,還獲評全省10家重點支持的省際合作園區之一,吸引了一大批高新高端產業項目加快向市開發區聚集,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高能級平臺是高質量趕超發展的主戰場。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雪峰表示:「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加上資源、環境、產出對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市要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升項目投產達產質效,必須全面優化調整生產力空間布局,在大平臺建設上求突破。」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全市1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入推進平臺大整合。堅持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服務集成供給,以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為重點,堅決推動新引進項目向主導產業集聚、向省級以上產業平臺集聚,積極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
據統計,1至11月,大平臺基礎設施共投入29.6億元,拓展和新開發土地22247畝,承載能力不斷提升。開工入庫億元以上項目180個、總投資406億元。到2022年底,市開發區、市高新區、沙河市、清河縣、寧晉縣、威縣、平鄉縣萬畝千億大平臺基本形成,其他縣(市、區)實現千畝百億實驗區。
與此同時,還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持續推進眾創空間和科創綜合體建設,深化創新平臺增量提質工程,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到「十四五」末,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5%,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50家、高新技術企業650家、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600家。
一個個項目的開花結果,孕育著一個個新的增長點;一批批項目的落地生根,成就著一個個新的增長極。我市正在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轉化為投資優勢、項目優勢、轉型發展優勢,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為我市「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趕超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邢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