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強引擎 構築硬支撐——今年以來我市重點項目建設綜述

2021-01-09 瀟湘晨報

(記者郭文靜)雖已是隆冬時節,但我市項目建設依然如火如荼。

招商人員依然馬不停蹄拜訪企業、對接項目;一大批重大項目爭分奪秒,全力衝刺……

與這些場景相呼應的,是一組組延續向好的經濟數據。

今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95個,1至11月份,完成投資375億元,佔年計劃的104.9%。88個前期項目提前開工。隆堯縣遠大北方閥門產業園、市開發區金風風力發電設備等130個重點項目投產。省、市重點項目中,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22個,年計劃投資276.5億元,數量和投資佔比分別為39.9%和41.7%,比去年提高8.4個百分點和9.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踐行「一三五十」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思路,把項目建設作為「六穩」「六保」的「生命線」、高質量趕超發展的「牛鼻子」、檢驗幹部的「主戰場」,統籌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一批批大項目引進、一批批新項目開工、一批批好項目落地,踏響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時代足音。

培育新業態激發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信都區積極推進城市經濟綜合體建設,在發揮主城區北國商城、中北世紀城等6大傳統商業綜合體優勢基礎上,太行文化小鎮項目和科創綜合體項目等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發展城市經濟是培育新發展動能、構築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邢臺在區域競相發展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法寶」。今年出臺的《「十大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今後,我市將在堅守「一高兩低」門檻、嚴格落實「234+1.5」標準的前提下,著力豐富項目業態。為此,我市招商人員加大城市經濟綜合體招商選資和建設力度,加快推動樓宇經濟、眾創空間、電商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等新平臺、新產業、新業態、新項目落地,一批符合我市主導產業規劃、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帶動作用強的中高端製造業和城市經濟新業態項目落戶邢臺。

伴隨一個個城市經濟新項目成功招引落戶,全市產業業態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層次進一步提升,也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今年以來,全市納稅超過500萬元樓宇149幢,同比增長129%,建築面積266.5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463家;實現稅收38.78億元,同比增長135.47%。新增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105家。

根據「十四五」規劃,今後我市將繼續加大城市經濟綜合體招商選資和建設力度,計劃全市每年新增稅收超500萬元的樓宇150幢以上;中心城區「六區」每區年均至少引進10個以上城市經濟綜合體項目,其他縣(市)年均不少於5個。

緊盯項目推進跑出項目「加速度」

「項目開工以來,分包領導、代辦人員多次為我們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項目才得以快速推進。」隆堯縣河北三廈廚具科技有限公司模具和精鐵鍋旋壓料片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劉曉亮說,目前廠房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已訂購部分機械設備。

堅持開工才是硬道理,我市先後於2月、6月、9月、11月舉行了四次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590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1810.8億元,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我市健全項目推進考核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堅持「以打樁論英雄」,由項目籤約為評價變為以項目開工入庫論成敗,把「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作為工作標尺。實行重點項目動態管理制度,及時將符合「234+1.5」項目準入標準和「一高兩低」門檻要求的新開工億元以上獨立選址的工業項目列入市重點項目計劃,同時將投資進展緩慢的項目及時清退。以機制督項目落地落實,建立「半月調度、月通報、季比看」的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在全市大力營造「以項目論英雄」,大上項目的濃厚氛圍。還強化督導檢查和真實性核查,確保項目真正落地投產。咬定「三張清單」不放鬆,盯進度、盯入庫、盯儲備,抓謀劃、抓調度、抓幫扶。

引得鳳凰來,更有梧桐棲。對重點項目提供「媽媽式」服務,堅持企業「圍牆內的事幫辦,圍牆外的事包辦」,著力為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務。堅持做到分內的事認真幹、交叉的事主動幹、額外的事愉快幹,持續優化軟硬政策環境,當好「店小二」,做好「貼心人」,上下緊緊圍繞項目轉,牢牢盯住項目幹。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驅動力、生產力。我市著力營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最優營商環境,助推項目高質量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綜合信用指數全國排名大幅提升,全省排名位列第一;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全市網上可辦率達97.13%;市級平臺共完成進場交易項目874個,成交金額87.63億,全部使用全流程電子交易系統完成交易……

1至11月份,全市安排的49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75億元,佔年計劃的104.9%。省、市重點項目中,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22個,年計劃投資276.5億元,數量和投資佔比分別為39.9%和41.7%,比去年提高8.4個百分點和9.2個百分點。項目推進速度快,是邢臺實幹為本、發展為重的生動註腳。

樹立畝均標尺倒逼企業提質增效

近日,在臨西縣得利達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寬敞整潔的廠區裡機器轟鳴,生產線繁忙地運轉。「車間在實施技改工程後,更新了數控面板和系統自動控制,精簡了60%以上的人工。」公司經理侯建立介紹,前三季度,企業納稅180.93萬元,畝均稅收達6.031萬元,提升85%,提前達到B類企業水平。

「畝均論英雄」是激勵企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騰籠換鳥的「指揮棒」。今年,我市大力開展「畝均論英雄」行動,把提高企業畝均效益作為提升發展質效和推動企業改造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用地3畝以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進行精準評價、動態調整。將全市7575家參評工業企業按畝均稅收分為ABCD四類,採取差別化政策,配套推進「五未」土地處置、標準地供應、「一主三覆」等舉措,推動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不斷向優秀企業轉移集聚。

畝均標尺劃出了一塊塊工業發展「高產田」。截至目前,全市出讓「234+1.5」標準地2.22萬畝,處置「五未」土地5.58萬畝。截至12月中旬,全市騰籠換鳥土地面積1.56萬畝,同比增長108.38%;利用舊廠房524.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0.75%。

「畝均論英雄」還在倒逼一批低效企業通過技改主動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實施市級重點技改項目317項,項目個數是去年的3.17倍。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6個,是去年的3.7倍。各縣(市、區)通過抓技改項目達產達效、解決企業融資需求、保供應鏈產業鏈等措施推動1091家企業實現動態晉檔升級。

「十四五」時期,全市將力爭實現參評企業畝均稅收每年增長15%以上,到2025年底達到8萬元以上,力爭突破10萬元。

聚焦平臺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力

前三季度,市開發區央企智能製造產業園有5家新企業建成投產。該園區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精密儀器、智能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打造產業集群。去年,還獲評全省10家重點支持的省際合作園區之一,吸引了一大批高新高端產業項目加快向市開發區聚集,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高能級平臺是高質量趕超發展的主戰場。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雪峰表示:「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加上資源、環境、產出對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市要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升項目投產達產質效,必須全面優化調整生產力空間布局,在大平臺建設上求突破。」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全市1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入推進平臺大整合。堅持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服務集成供給,以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為重點,堅決推動新引進項目向主導產業集聚、向省級以上產業平臺集聚,積極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

據統計,1至11月,大平臺基礎設施共投入29.6億元,拓展和新開發土地22247畝,承載能力不斷提升。開工入庫億元以上項目180個、總投資406億元。到2022年底,市開發區、市高新區、沙河市、清河縣、寧晉縣、威縣、平鄉縣萬畝千億大平臺基本形成,其他縣(市、區)實現千畝百億實驗區。

與此同時,還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持續推進眾創空間和科創綜合體建設,深化創新平臺增量提質工程,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到「十四五」末,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5%,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50家、高新技術企業650家、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600家。

一個個項目的開花結果,孕育著一個個新的增長點;一批批項目的落地生根,成就著一個個新的增長極。我市正在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轉化為投資優勢、項目優勢、轉型發展優勢,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為我市「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趕超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邢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葫蘆島打漁山經濟開發區:全力以赴拼項目 爭分奪秒促發展
    ,堅持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樹亮點,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成達產。據了解,中連新材料項目歷經四個月的施工建設,目前,廠區內主體工程接近尾聲,進入內部裝飾階段,預計年底完工,該項目將為開發區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包括標準化廠房、實驗基地、展銷基地以及辦公綜合樓。
  • 「公鐵空」建設齊頭並進 產業互動引來「金鳳凰」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國家重大戰略工程,也是落實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大機遇。為落實好國家、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南寧市高度重視,堅持重點工作重點抓、重點項目重點抓,堅持不懈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在通道基礎設施、通道運行規模和效率、通道與產業融合、通道發展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成效,力爭於2035年將我市全面建設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和物流樞紐。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 2021-01-10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非常高興通過今天的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今年以來全市發展改革系統聚焦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有關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首先,我代表市發展改革委,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濟南發展改革工作的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 【黨報頭條】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
    12月22日,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淄博市人民政府協辦的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學研企精英翹楚濟濟一堂、共商大計,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2020-12-0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發展變化 話職責使命 我市組織市級「兩代表一委員」調研重點項目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看發展變化 話職責使命 我市組織市級「兩代表一委員」調研重點項目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1-27 09:55 字號:
  • ...成就巡禮|貴陽:壯大工業「引擎」 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五年來,我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系列政策措施精準發力,為實體經濟「強筋骨」、「壯引擎」。2016年,我市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千企改造」工程,貴州磷化集團就在改造之列,通過與甕福集團的「強強聯合」,讓企業邁上打造千億級現代化工產業的新徵程,提質增效的效果清晰可見。
  • 銅川市2020年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掠影
    >「十三五」以來,銅川市緊緊圍繞「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目標,著力做好高新產業「領跑」、優勢產業「並跑」、傳統產業「跟跑」三篇文章,打造六大產業集群、五大區域中心,>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2020年實施市級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127億元,達美輪轂等8個項目建成投產,兆豐軸承等14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 恩平市高速公路(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指揮部召開工作推進會
    1月7日上午,恩平市高速公路(重點交通項目)建設指揮部召開工作推進會,總結我市2020
  • 武漢打造吸引外商投資強磁場
    為促進國際化大武漢建設,加強我市與各國(地區)在投資、貿易等方面的合作,5月28日至30日,我市舉辦武漢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大會。200餘名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高管、外國商協會及政府機構代表濟濟一堂,共謀開放合作發展。知名企業紛紛落地,各方要素加速聚集,武漢「國際朋友圈」再添新友。
  • 我市召開2021年重點項目推進會
    1月7日,我市召開2021年重點項目推進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杰參會。會上,市發改委匯報了全市各縣(市、區)項目盤子匯總、2021年申請專項債、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盤子情況及市本級第一批30個項目進展情況;市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匯報了省市重點項目、「1311」重大工程項目、「一聯五」項目調整、「雙十工程」調整補充等情況。陳杰指出,謀劃好重點項目盤子,對於今年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今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重點項目進展如何?戳這裡!
    2020年即將按下告別鍵 今年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重點項目 建設情況如何? 今天(11月26日),相城區人大、區政協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對2020年區政府民生實事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聯合視察。區領導屈玲妮、陳建國、潘春華等參加活動。
  • 秦淮:22個矽巷項目賦老城發展新動能
    OPPO全球研發中心為依託的OPPO至美科技廣場,創意東八區的改造已與新工集團達成合作意向……今年以來,秦淮區突出「早」「快」「實」,全面推進秦淮矽巷22個項目建設,源源不斷賦予老城發展新動能。 紫雲智慧廣場提供了工業化裝配式裝修服務,相當於量身打造的精裝交付,我們到時能『拎包入駐』。」南京亞信雲集智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難介紹。    紫雲智慧廣場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總投資31億元,是秦淮矽巷拓展區的核心項目。今年以來,為加快紫雲智慧廣場建設進度,由秦淮區項目辦牽頭,倒排計劃節點、制定趕工措施,並推動各分項工程同時施工。
  • 我市PM2.5指標達到監測以來歷史最優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孫青科介紹,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抓實大氣環境管控,強化工業企業汙染治理、實施降塵治車和監測監控網絡建設,並進一步建立完善空氣品質三級「點位長」制度,壓實縣區、鎮街大氣汙染防治屬地職責,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 項目建設「加速度」,構築諸城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項目自今年6月份開工以來,高新園、工信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全程包靠,為項目快建設保駕護航。  項目建設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今年以來,諸城市以「趕在實處、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深入開展「突破大項目攻堅」行動,堅持「項目驅動產業、引領集群、推動發展」的思路,全力以赴引進和培育項目,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開工建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強力引擎。
  • 廣州建設海洋強市 南沙成發展藍色經濟主戰場 專家建言打造藍色...
    ,一場圍繞「推進南沙創新,構築藍色產業新支柱」的圓桌對話如期而至。   在與會嘉賓看來,南沙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多重政策優勢,積極布局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以可燃冰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等重點領域。   建設海洋強市,南沙責無旁貸   按照廣東省最新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廣東要建設海洋強省。
  • 杭州雲城建設最新進展!今年有這些大動作!亞運會前將竣工40個項目
    目前,杭州雲城21平方公裡重點實施區域內,塔吊林立。每天有三萬多工人、七八千輛次施工車輛在工地穿梭。為落實市委全會辦好亞運會,提升國際化,加快構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等要求,杭州雲城重點實施區域內十個百億級大型項目正加速建設,進展迅速。一起來看看項目最新進展吧!
  • 長陽縣舉行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
    長陽縣舉行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發布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6:15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8日電 (杜強)1月4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便帶隊下沉項目一線「集體拉練」,迅速召開華新系列項目暨全縣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
  • 推進「數字+農業」發展,「三鄉工程網」等11個項目重點建設!
    重點實施這11個項目在徵集局系統及各新城區農業農村局項目需求的基礎上,《意見》提出了11個項目:(1)農業大數據平臺(2)智能農機應用(3)農業生產環境監測和應急指揮平臺建設(4)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化建設(5)數字畜牧業(6)「數字+漁業」數字漁場(7)「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