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1998年8月20太原成功發射兩顆美國銥星

2020-09-03 天宇飛航秦蒙友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1998年8月20日,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為美國「銥」星公司成功發射了兩顆「銥」星系統的補網星。

9月23日,「銥」衛星通訊系統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一場通訊技術革命開始了。原計劃的「銥」衛星通訊系統是在距地球表面780km的太空軌道上建立一個由77顆小衛星組成的星座。

這些小衛星均勻分布在覆蓋全球的7條軌道上,每條軌道上有11顆衛星,由於這一方案的衛星排布像化學元素「銥」原子的核外77個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一樣,所以稱為「銥」星系統。後來改為由66顆衛星,分布在6條軌道上,每條軌道上11顆衛星組成,仍稱它為「銥」星系統。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9日太原成功高分二號衛星發射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4年8月19日11時15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二號」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是當前我國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民用衛星,它使國產光學遙感衛星空間解析度首次精確到1米。
  • 銥星11號、20號墜毀;20年前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銥星,摩託羅拉...
    10月22日,銥星衛星通信系統中的11號、20號兩顆衛星墜回地球,分別在非洲中部和南太平洋區域,都在地球大氣層中完全燒毀。這兩顆衛星是1998年12月19日由我國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升空的。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04年9月9日太原發射實踐六號AB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4年9月9日7時14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同時將兩顆「實踐」六號空間環境探測衛星成功地送入了太空。兩顆衛星均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實踐」六號A星和B星的設計壽命均為2年以上,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空間輻射環境及其效應探測、空間物理環境參數探測,以及其他相關的空間試驗。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7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連續第37次成功發射。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酒泉發射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0年10月6日8時4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4組兩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約11分鐘後,「實踐六號」04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後,B星與火箭分離。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03年09月16太原發射開拓者固體火箭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3年09月16日開拓者一號全固體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進行了發射試驗。 中國KT―1火箭,也叫開拓者一號(KT-1)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組織研製的第一代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在2002年9月進行了發射試驗。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太原發射風雲一號試驗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1990年9月3日9時53分,我國第二顆「風雲一號」試驗氣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將這顆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中國科學院搭載的兩顆用於大氣觀測的氣球衛星同時升空進入預定軌道。9月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對第二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的賀電。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3年9月23日太原發射風雲三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3年9月23日11時0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顆衛星將與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我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
  • 銥星11號、20號墜毀;20年前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
    這兩顆衛星是1998年12月19日由我國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升空的。同一天升空,同一天墜落,也是一種緣分了。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標準時2009年2月10日16時55分,美國1997年發射的銥星33號在西伯利亞上空與俄羅斯1993年發射、已報廢的軍用衛星「宇宙2251號」相撞報廢。這是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8年9月6日太原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8年9月6 日上午11時2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簡稱「環境減災」)A、B 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2日太原發射資源一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D衛星(又稱5米光學衛星)發射升空。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8年9月7日太原發射海洋一號C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海洋一號C」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星,主要用於全球大洋水色水溫環境業務化監測,將為中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河口港灣的建設與治理、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調查與開發,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等領域服務。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9年8月31酒泉發射快舟一號一箭雙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西昌發射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日晚20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與中星16號配合後,可全面覆蓋中國所有的陸地區域和部分東南亞地區,總帶寬將達到30G,這兩顆衛星的容量已經超越了我國自1970年以來發射的所有衛星的容量總和!中星18號是我國發射的一款民用衛星項目,總價值151,758.65萬元人民幣。這 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9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2019年第12次航天發射;也是我國2019年不同運載火箭第15次航天發射。
  • 2017世界航天十大事件:走過60年的人類航天不平凡
    在僅僅4個多月後,這種洲際飛彈就被改裝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火箭並將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這次事件極大震撼了東西方陣營,成為20世紀歷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它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東西方陣營的太空競賽揭開大幕。 到2017年,人類航天已經走過了整整60年。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西昌發射兩顆北鬥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23日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據悉,此次發射任務原定發射「窗口」因天氣原因不宜實施,為不影響整個組網計劃進程,北鬥工程指揮部迅速調整工期,轉換狀態,決策提前一個窗口實施發射。
  • 揭秘太原衛星發射中心:50多年,37名烈士,100多顆衛星
    今天,我們的太空帶你走進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起看看這些雖不為人知卻熠熠生輝的第一。月7日,中國啟用「長徵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顆試驗型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極軌遙感衛星,這一成功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達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國天氣預報的時效性、準確性以及監測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躋身世界著名航天發射場之列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1日13:54  新華網10月21日電(田兆運 鄧輝林)隨著中巴合作研製的第二顆「資源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國際航天界的知名度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發射2013年9月2日酒泉成功發射遙感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遙感衛星十七號成功發射2013年9月2日3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七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80次發射。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9日酒泉成功發射一箭五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9月19日14時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1992年8月25日我國回收一顆返回式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1992年8月25日,我國成功地回收一顆返回式衛星,該星是8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衛星在軌運行16天,工作正常,順利返回。  8月25日11時20分,這顆我國目前在軌工作壽命最長的衛星,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組織下,裝載著遙感資料和搭載物品安全返回四川省中部預定地區。  至此,我國已發射13顆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率保持100%,標誌著我國衛星回收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