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6日 10: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記者 張杰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作為西方最早仰慕中國文化的歐洲人之一,萊布尼茨將中國文化介紹到了西方。5月24—25日,中德萊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萊布尼茨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中國、德國、西班牙、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者圍繞萊布尼茨與中國文化這一議題,從科學技術哲學、政治倫理哲學、中西文化比較等視角探討了萊布尼茨思想。
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引人注目
談及萊布尼茨,其哲學家和數學家的身份最廣為人知。在哲學史上,萊布尼茨繼承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來的理性主義傳統;而在數學史上,萊布尼茨與牛頓之間關於微積分發明權的爭論是學術史上的一場公案。
事實上,萊布尼茨在學術領域涉獵廣泛。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斯蒂凡·威爾在致辭中表示,萊布尼茨在數學、哲學、歷史、法律等諸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而對中國的關注與熱情是他學術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孝廷也認為,萊布尼茨首先是一位科學家或者自然哲學家,也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萊布尼茨的諸多研究領域中,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尤為引人注目。
國際萊布尼茨學會秘書長李文潮表示,與其他西方學者相比,萊布尼茨與眾不同的地方有兩點:其一,他從20歲就開始關注中國,一直到70歲,時間跨度長達50年;其二,涉獵知識面極廣,對中國的語言、文字、歷史、醫學、技術、數學、政治制度和法律等各方面都有了解。
得益於西方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引介,萊布尼茨掌握了中國文化諸多領域的資料,他對中國文化極為感興趣也極為尊重。曾提出中國也應該派文化傳播者到歐洲去,使歐洲能夠同樣從東方文明中汲取自己沒有的知識。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柏春談到,1689年,萊布尼茨在給傳教士閔明我的信中提到,物理學更多的是建立在實際觀察之上,數學則以理性的純粹思維為基礎,在後一方面,歐洲人做得非常出色,但在實際經驗方面中國人則更勝一籌。
李文潮認為,與當時持歐洲中心論的歐洲人不同,萊布尼茨站在世界的角度來觀察和審視中國文化,將中西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將中西文化交流喻為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提倡通過知識的交流促進知識的增長,進而促進人類的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