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如果你從事的是自己所熱愛的行業,那你就不認為這只是一份工作。」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聶毅翔這樣描述著他對投資的鐘情和熱愛。在聶毅翔看來,投資回報可分解為P/E(估值變化)和E(盈利增長)兩大部分。而作為成長價值投資者,他表示會傾向於通過基本面研究瞄準績優標的,在合理估值水平介入,以賺取企業盈利增長下的增量價值回報。
聶毅翔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會維持繼續復甦態勢,從A股和港股市場裡的醫藥、消費、TMT、高端製造等高成長行業挖掘增量價值標的,依然是大有作為的。
聶毅翔,理學博士、芝加哥大學MBA,歷任美國風暴通訊諮詢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美國羅根斯通資本對衝基金公司交易員,美國期貨交易監管委員會助理經濟學家,現任鵬華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基金經理。
從計算機博士到成長價值投資者
在加入鵬華基金之前,聶毅翔就有豐富的海外求學和工作經驗。早年,聶毅翔求學於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並獲得計算科學與信息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雖然在衛星遙感行業工作但是卻很喜歡投資研究。「投資總能接觸到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公司、新政策等前沿事物,再加上我是理工科背景,對數字比較敏感。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投資是非常感興趣的,只不過那時對投資的理解還比較粗淺,從而萌生了繼續深入學習的想法。」
為尋求對商業和投資更為系統化的理解,聶毅翔隨後決定:重回學校,去芝加哥大學攻讀MBA。作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理論重鎮,芝大商學院聚集了加裡·貝克爾、尤金·法瑪、理察·塞勒等一大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其中,對聶毅翔的投資價值觀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被譽為「現代金融之父」的尤金·法瑪(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理察·塞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聶毅翔表示,從尤金·法瑪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來看,市場長期是有效的。因此,對投資而言,與戰勝市場獲取波動差價相比,選擇績優標的長期持有更為良策。此外,從理察·塞勒的行為金融學視角來看,行情的短期波動是多因素的綜合結果,尤其會受到市場情緒影響,這在個人投資者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個人投資者的股票投資往往在上漲20%或30%左右就賣掉,但如果出現虧損,往往選擇死扛等待回本。長時間下來,散戶手裡最終拿著的很多都是爛股票,賺錢效應必然是很差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市場逐漸發展成熟和有效性逐步提高,散戶投資者會慢慢退出市場,轉而通過買基金等方式委託專業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機構投資者有著系統化的投研方法和豐富的投研資源,對宏觀經濟和公司基本面的理解會更為深入,長期看投資體驗是很不錯的。」
從芝大畢業後,聶毅翔曾在美國羅根斯通資本對衝基金公司和美國期貨交易監管委員會有過短暫的工作經歷。2010年,聶毅翔回到鵬華基金,從事「A股+H股」主動權益投研工作。
基於上述經歷,聶毅翔將其投資理念概括為成長價值策略,即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他對記者具體解釋道,從估值視角看,個股的投資回報可分解為P/E(估值變化)和E(盈利增長)兩大部分。在理想情況下,投資者都渴望能賺到估值變化和盈利增長這兩部分的錢,即「戴維斯雙擊」。但實際上,短期的市場波動涉及的因素太多,其中的風險變化是比較難把握的。「比如,在事件催化後,某些個股短時間內實現快速上漲,漲幅甚至達到5、6倍之多,明顯脫離正常估值框架。這些個股在泡沫期的豐厚收益,實際上伴隨著高風險,這樣非理性的溢價難以把握,也是不可持續的。」
聶毅翔認為,從長期看,成長價值策略的投資者,更多是通過基本面研究瞄準績優標的,在合理估值水平介入,以賺取企業盈利增長下的增量價值回報。「實際上,大牛股都是跟蹤出來的。成功的長期價值投資是對標的持續跟蹤的結果,初始的投資決策只是個開始。在這過程中,需要時刻對公司基本面情況保持密切關注,以持續調整優化投資組合。」
三大維度篩選優質標的
在企業增量價值的挖掘方面,聶毅翔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層面的邏輯:
首先,企業所在的行業發展,應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和科技創新大趨勢。聶毅翔認為,在這些順應未來發展潮流的細分領域中尋找核心標的,投資勝算將會大大提升。
其次,在此基礎上聶毅翔指出,價值挖掘還應著重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看其是否具備產品壁壘、技術壁壘或者渠道壁壘等優勢。其中,要重點考察企業的管理層是否具有戰略眼光和執行力。「戰略和執行力缺一不可。好的戰略背後是基於對行業的深入理解,但這需要通過好的執行力來落地。」
再次,聶毅翔表示,具備增量價值的企業,還應有比較明朗的盈利增長預期。股價的變化會隨著企業價值或經營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化,但最終的落腳點依然是在企業的盈利釋放上。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演化的節奏較快,把企業的發展天花板、產品壁壘等發展空間放在三年維度中考察是比較合理的。「在三年維度下,企業每年盈利增速若能維持在20%-30%水平,通過合理的估值水平(區間波動、市場情緒和資金面等影響因素也考慮進來)介入持有並賺取增量價值回報,是較為合理的。」
何為合理的估值水平?聶毅翔認為,從橫向比較來看,如果企業質地比較好,可以給予一定溢價的靜態估值水平;從歷史縱向比較來看,如果企業處於盈利釋放時期,(只要不是嚴重泡沫化)估值稍高於歷史水平也並不是壞事。
具體到公司研究與跟蹤等方面,聶毅翔則指出,這並不存在「一招鮮打遍天」的方法,需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比如,消費類企業或面對消費端的行業,除了衡量管理團隊的質量之外,更多還要跟蹤市場滲透率、渠道價格體系、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度、產能釋放、利潤兌現程度等多維度;而偏科技類行業,如創新藥等領域,則側重於跟蹤公司的研發團隊實力、持續研發能力、新藥研發管線布局情況、盈利兌現可行性等方面。
此外,聶毅翔還特別提到,投資應避免本金髮生永久性虧損。「對主動權益投資而言,市場波動是正常的,應該要學會接受,這不是真正的風險。真正的風險是投到錯誤的股票,以至於本金髮生永久性的虧損。要避免這點,需要對公司有著持續的跟蹤,從而對基本面有著深入了解。這樣,在基本面發生變化時,就能迅速做出反應。如果犯了錯誤,必須要快速修正策略,千萬不要為了『長期投資』而固執己見。」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投資者的個人能力圈,實際上比拼的是產業理解力。對某個行業和公司,只有你的理解程度超過了市場上90%以上的人,你才能在面對市場波動時胸有成竹,才能真正跟隨企業的成長實現增量價值回報。」聶毅翔說。
著重關注港股成長價值機會
記者獲悉,由聶毅翔與鵬華基金研究總監梁浩共同管理的新基金鵬華匯智優選混合基金將於2021年1月4日起發行。聶毅翔表示,該基金將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基本面的全面深入研究,挖掘滬深港三地市場中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企業,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展望2021年,聶毅翔表示,在疫情得以穩定控制和疫苗推出預期下,中國經濟會維持繼續復甦態勢。目前看,經濟反彈至少能看到2021年二季度。在增速中樞恢復到正常水平後,宏觀經濟依然會回到產業結構優化的高質量發展上來。因此,以前述所講的三個層面邏輯挖掘企業的增量價值,依然是大有作為的。「我希望在合理估值基礎上,賺取企業盈利增長的錢,如果能夠賺到企業每年20%-30%盈利增長的錢,那麼大約三年收益就有可能翻一倍,已經非常可觀。從目前情況來看,醫藥、消費、TMT這些高成長行業裡面,仍存在著不少好的標的。」
聶毅翔特別提到,2021年可著重關注港股投資機會。首先,港股當中的某些稀缺標的,是對A股投資的有利補充。其次,港股市場聚集了全球主流機構投資者,既能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也能反映全球的資金面。「從歷史來看,這兩個因素對港股市場的表現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在本輪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表現出明顯的發展韌性,成為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同時,考慮到外圍相關經濟體的債務負擔,美聯儲短期內難以快速加息,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2021年的資金面依然維持寬裕態勢。因此,2021年整體上可以對港股表現持有樂觀態度。」
聶毅翔分析指出,在港股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數量眾多。對個股而言,機構投資者是否充分參與其中,會對個股的流動性產生直接影響。而流動性較差的股票,往往會在短期情緒作用下導致股價大幅波動,甚至會在較長時間內脫離基本面。因此,港股投資要做到組合分散化,尤其是要重視其中的白馬股和績優股。
「近年來,大資金已在持續湧入恆指中的績優科技標的。雖然歷經前期上漲後估值並不便宜,但這些科技公司的盈利依然在持續增長。只要這樣的發展趨勢在持續,港股的科技股依然是長期投資的重點方向;此外,從短期估值修復的角度,港股中的低估值個股,如銀行、券商、保險等板塊還有香港本地股及博彩股等2021年大概率會有估值修復空間。還有消費賽道,特別是新興消費領域具有價值挖掘機會。在電商網際網路趨勢下,新的渠道在不斷裂變,流量逐漸從公域轉到了私域,私域流量還是一塊價值窪地,在這裡面會有很多新的消費品牌崛起,他們依靠自身的產品力滿足某一特定群體的差異化消費需求,體現出較好的投資機會。」
據聶毅翔介紹,目前鵬華基金研究部已搭建起了完備的A+H投研體系。「只要是好的公司,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港股,我們都會長期關注。與海外投資者相比,我們在公司調研、商業模式理解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對中國經濟發生的變化和背後根源的理解也更為深入,這是我們投資港股的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