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大連高成長企業 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2020-12-0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加快培育大連高成長企業 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封瑋紀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謝小芳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建議》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被列為未來五年12項重要領域工作的首位,以「專章」進行部署,這是我們黨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建議》中指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近年來,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將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的奮鬥目標。2019年,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744家,提前一年完成高企倍增計劃,以高新技術企業為起點的高成長企業發展數量和發展水平,成為區域轉型發展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指標。

  11月25日,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車(大連站)暨大連高成長企業發布會活動上,大連市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大連市高成長百強企業名單,並以名單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啟動了大連市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培育工作。

  高成長百強企業是瞪羚、獨角獸企業的培育搖籃

  高成長企業一般指一定時期內在持續性、成長性和創新性三個維度下,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飛躍的企業。對於企業而言,高成長、可持續是不變的追求,實現該目標的核心方法是通過創新變革和強化管理等手段積累整合,促進資源增值進而達到持續發展。而當今技術革新非常迅速,高成長企業幾乎無一例外的需要將創新擺在首位,才能實現其成長性目標。

  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車(大連站)暨大連高成長企業發布會上,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丁堃介紹了本次高成長百強企業名單的產生過程,從經濟財務狀況、技術創新能力、運營管理能力、行業成長空間、價值創造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企業形象企業文化七個維度闡述了本次高成長百強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丁堃表示,大連是東北區域經濟發展龍頭、改革開放前沿、新經濟核心,當前已經聚集了一批高成長企業,在經濟新常態和轉型升級背景下,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將成為經濟重要的增長點,相信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懷指導下,特別是三創中心等機構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幫助下,高成長百強企業必將成為瞪羚、獨角獸企業的搖籃,展現出蓬勃生機,培育出一批瞪羚、獨角獸企業。

  大連深入挖掘高成長企業為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開了一個好頭

  近年,我國各地「瞪羚、獨角獸」大量出現,源於新經濟發展提供的良好環境,使企業能在短時間內抓住機會、整合資源,爆炸式成長為「瞪羚、獨角獸」。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企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和精準扶持。推動以瞪羚、獨角獸為代表的高成長企業發展,有利於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更是促進經濟轉型的強勁動能。

  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國檢測行業首家民營上市公司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TI)全資子公司,一直在環境檢測領域深耕細作。

  11月25日舉行的「潛在瞪羚獨角獸企業專題培育工作推進會」上,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曹陽表示,公司作為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屬於中小微企業範疇,高技術服務業對客戶的需求依賴程度很大,對整個服務地區的經濟活躍度有很強的敏感性。因此,希望政府在稅費減免、企業創新、企業發展、平臺搭建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並加大監管力度,營造公平良序的行業發展氛圍。

  此次推進會上,大連市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邀請了北京長城戰略諮詢的資深企業培育專家和我市金融科技服務專家為大連高成長百強企業的企業負責人做了專題培育輔導,大連優迅科技有限公司、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等作為潛在瞪羚、獨角獸企業典型代表就本企業基本概況、發展前景與困難、核心競爭力、科技研發水平、知識產權、發展需求等情況進行了匯報。與會的科技、金融、管理專家們對企業進行了一對一的點評和問題診斷。

  北京長城戰略諮詢企業諮詢部總監馬宇文認為,大連深入挖掘高成長企業,發布百強名單,為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開了一個好頭,圍繞「潛在瞪羚—瞪羚—種子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獨角獸」的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建立「瞪羚、獨角獸(潛在)企業」儲備庫,以培育存量企業為重點,持續開展新經濟企業年度挖掘和培育工作。通過培育服務,針對性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能夠促進大連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發展和能力提升。

  馬宇文建議,對瞪羚、獨角獸企業的培育需要新型的組織方式,可選擇以政府為主導,搭建領軍企業、政府、投資或服務機構等創新主體的開放式協同對接平臺。一方面,通過研究工作,跟蹤調查、分析本地企業發展需求,匯聚社會資源扶持企業成長,挖掘一批具有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瞪羚企業,挖掘一批最先進入「全新、空白業務領域」,顛覆傳統規則,具有跨界、平臺化、自成長、生態化等屬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爆發式成長的獨角獸企業;另一方面,根據不同企業成長階段所呈現的不同特徵與需求,應研究制定支持創新主體的精準鼓勵政策。瞪羚企業業務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實現了原始資本的積累,政策需求聚焦於資金、人才、市場、空間等各方面的高端資源要素的連結,實現更快一步的發展。而獨角獸企業政策需求偏重於「制度創新和包容」,掃清企業發展中的制度性障礙,需要包容監管、政策創新、場景供給、高端連結等方面的扶持,以「一企一策」制定支持政策及個性化支持方案。

  宏觀方向指引微觀剖析獻策為企業和企業家賦能

  本次發布會特別打造了「一主三分」的活動形式,以「專業發布、精準對接、本地轉化」為理念,設置了科技成果直通車人工智慧領域項目路演主會場,以及生命健康領域、食品產品創新領域、大連與日本關西地區企業專題對接等3個分會場,來自中科院瀋陽分院、山東省科學院、東北大學、瀋陽工業大學、瀋陽工程學院、大連工業大學、大連大學、韓國泰利鑫半導體有限公司等18個創新團隊面向200餘家不同領域我市企業進行了現場項目發布。

  發布會後,企業家們紛紛表示,整場活動內容豐富、乾貨滿滿,既有創新特點突出、轉化前景良好、領域劃分細緻的高水平科技項目密集推送,又有理論深入淺出、案例生動詳實、分析切中要害的高水平專家現場指導。

  大連優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傳武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連近年來在創新創業創投環境上的轉變,企業在收穫創新資源的同時更拓寬了發展視野。尤其是主辦方關於高成長企業的系列培育活動,對企業宏觀發展方向給予啟發和引導,也給企業微觀發展現狀作出剖析並施予對策,切切實實是為企業和企業家們賦了能。對於企業自身,要抓住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難得機遇,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模式,實現企業的提質增效,為實現全市經濟轉型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天,也有與會代表表達了企業發展需求。「疫情以來,大連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企業的優惠政策,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幫助企業攻克發展壁壘與難題,對我們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專項扶持和引導政策落地,形成政策窪地,為科研人員釋放更大活力提供政策保障,促進更多的科技型企業跳躍式發展,快速成長為瞪羚和獨角獸企業,帶動大連經濟實現新的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能經常搭建這種高規格的政府、企業、資本、服務機構的對接交流平臺,既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相互交流學習,抱團發展,也能夠讓國內外創新資源與本地充分湧動融合,創新能力競相迸發。」

  我市將構建多維度、分階段、遞進式的培育體系精準孵化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

  11月26日,市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迅速與中科院瀋陽分院、市總工會、市科協聯合啟動了「科技專家團進企業」系列創新支持活動,針對發布會現場製造業企業提出的技術轉化難題,立刻對接中科院瀋陽分院4名智能製造及自動化領域專家實地走訪、現場解題,專家團隊先後來到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大連康展機電工程公司,與企業科研人員就「5G網絡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實踐」「伺服電機對傳感器輸出信號的幹擾」「傳感器故障源排查」等多項技術難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並最終拿出了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一套支持企業搞創新的組合拳,被受訪企業評價為響應迅速、精準有效,極大提振了企業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創新發展的信心。

  市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兆君表示,本次高成長企業百強名單發布是中心繼發布《大連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數據分析報告》之後的第二場系列發布活動,是中心以科技數據為依託,不斷挖掘數據信息價值,進而根據挖掘結果有效整合創新創業創投資源,實現精準服務的措施之一。下一步,市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將以「十四五」戰略布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以提升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為核心,聚焦我市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領域,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服務」培育理念,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的不同培育方向,構建多維度、分階段、遞進式的培育體系,加快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根據行業特徵整合高新技術服務資源,精準孵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好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加快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為高質量推動新時代大連「兩先區」建設提供支撐和服務。

(文章來源:大連日報)

(責任編輯:DF513)

相關焦點

  • 李志傑:將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黑龍江振興發展的兩次重要講話為科技創新指明了主攻方向。「哈爾濱市科技局要堅決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以科技創業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深化市校所合作為突破口,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高層次、一體化的全方位服務,加快將哈爾濱校所科技『勢能』轉化成全市經濟發展的『動能』,實現新常態下發展的『動力轉換』,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
  • 把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 作為科技資源富集的城市,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哈爾濱市持繼深挖科技富礦,不斷譜寫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將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華美樂章。為了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這一難題,哈市先後建立了市校合作「契約」機制,制定實施了《科技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科技政策39條」等,沿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企業成長路徑,布置服務鏈,配備資金鍊,打造產業鏈。僅以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目前已形成教師帶技術,技術變產品,產品成產業,進而做大做強的良性循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進入「黃金期」。
  • 將智力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我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突出人才第一資源,圍繞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戰略目標,協同推進「四大板塊」建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產業引才、服務留才,有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將人才智力的勢能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動能。
  • 發展勢能加速積蓄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當前,邢臺的發展勢能正在加速積蓄,新舊動能正在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正在同步提升。」董曉宇說,邢臺堅持把傳統產業改造成優勢產業,通過以退促進、以搬促提,堅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把特色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立足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一業一策」制定產業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狠抓標準、品牌、信譽、設計等一體化建設,羊絨、自行車、軸承、鑄鐵等多個特色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把新興產業發展成主導產業,加強戰略引進和精準培育,探索建立「1+5+20」全方位立體招商體系,圍繞內資、外資、京津、科技、央企五個板塊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工作
  • 把勢能轉化為動能:責任地產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時代,責任地產蘊含的勢能正以房地產業深度調整為契機,轉化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底色不變:堅持「房住不炒」總基調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 40年特區深圳再出發,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
    據吳以環介紹,深圳市2020年前三季度GDP增長2.6%,領跑一線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7萬家、居全國第二,成長出華為、騰訊、大疆等一大批世界級創新企業,初步構建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 扶持政策不斷落地 廈門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廈門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推出提前撥付研發費用補助資金等強有力的幫扶措施,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我們享受到廈門市科技局提前兌現的研發費用補助,也享受到租金減免等專項政策。」
  • 化青春勢能為轉型動能
    常熟團市委開展崗位創效大賽推動青年建功成才蘇報訊(記者 薛卿)化青春勢能為轉型動能。常熟市廣大青年圍繞常熟「三增三進」發展目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青春力量。據悉,「崗位大練兵,目標大落實」2020年常熟市青年崗位創效大賽分為六大項目,分別為「三增三進」大調研、項目政策大解讀、載體招商大推介、產業發展大研討、營商服務大分享和「大抓落實」大宣講。大賽主要面向常熟市40周歲以下青年,重點聚焦政府機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創投機構、企業服務機構等單位。
  • 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廣大中小企業將積極以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繼續在摸索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
  • 2020年度省工業和信息化高成長培育企業名單公布 鯉城8家企業上榜
    日前,2020年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高成長培育企業名單公布,全省共有474家企業入選,其中鯉城有8家企業上榜。這些企業分別是泉州聯興發針織織造有限公司、泉州海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田中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梅洋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七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鴻福化纖實業有限公司。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重點抓好六大項目建設———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水母網6月4日訊(YMG記者 徐睿 通訊員 王洪崴)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
    在淘汰落後動能方面,山東省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停化工生產倉儲企業1500多家,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4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生鐵、粗鋼產能壓減任務,為新動能加快成長騰出了寶貴空間。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創新「基因」集聚發展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巡禮·創新支撐篇
    區域創新中心是培育新經濟、新動能,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創新高地。自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以來,我市便將打造創新載體、構建創新高地作為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以新機制、新模式打造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組建威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依託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4個重大創新平臺,搭建「1+4+N」創新平臺體系,加快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 兩倍速增長的騰訊雲 背後的勢能與動能
    由此可見,半年多的周期,騰訊雲的業務量在急劇膨脹,而成長速度則又取得了幾乎翻倍的增長,這說明騰訊雲的加速度在整個行業中已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有句老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騰訊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快速增長,背靠騰訊的集團優勢和技術儲備的勢能是第一個原因,而騰訊雲自身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戰略上不斷的變革和突破則形成了獨特的動能。如何理解騰訊雲?
  • 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推動上下遊產業鏈發展
    12月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到哈爾濱新區調研科友公司、博瑞創富等科創企業並現場辦公,到哈爾濱新區大數據中心了解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營造支持科創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動能,培育集聚更多具有技術領先、競爭力強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推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
  • 經濟日報:用改革「動能」提升創新「勢能」!
    要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製作為堅持創新驅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要辯證處理好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係,不斷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技術優勢」變為「市場優勢」。 這幾天,有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取土的圖文刷爆了朋友圈。
  • 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激發"中國製造2025"的陝西動力
    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激發"中國製造2025"的陝西動力時間:2015-03-07 17:59:23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陝西在這當中有什麼機遇,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陝西代表團3月6號進行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就職於中航工業集團的在陝全國人大代表唐軍的一席話,引起了代表們對中國製造的熱烈討論。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
    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培育增長新動能——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權威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餘曉潔、吳晶晶)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