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用改革「動能」提升創新「勢能」!

2021-01-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無論是增強內生動力還是應對風險挑戰,都對創新這個關鍵因素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要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製作為堅持創新驅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要辯證處理好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係,不斷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技術優勢」變為「市場優勢」。

這幾天,有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取土的圖文刷爆了朋友圈。據悉,此次「嫦娥奔月」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創造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等諸多中國「第一」。

此前,「奮鬥者」號潛水器在逐夢深藍的道路上又「潛」進了一大步,13次下潛大海深處並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時過境遷,夢想已成現實,令人備感自豪。從航天探月到載人深潛,從5G移動通信到第三代核電,一系列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與航天相關的企業年註冊量首次突破1000家,2019年我國全年新增航天相關企業超過了2700家。

客觀上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據統計,從2015年到2019年間,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從716億元增長到1335.6億元,年均增幅達16.9%。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高達2.21萬億元,研發強度已超過歐盟平均水平。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的國家創新能力指數連續兩年進入全球前15位,成功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

12月1日,天津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在車間內組裝無人機。 新華社發(趙子碩 攝)

雖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但還不是「前列」。一字之差的背後,是我國基礎研究與發達國家之間仍有較大差距的現實,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與此同時,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無論是增強內生動力還是應對風險挑戰,都對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對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我國五年規劃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繼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之後,中央對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創新的再認識、再部署,凸顯了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製作為堅持創新驅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總體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已基本確立,但創新環境不完善、科技評價導向不清晰、科技管理效能不高等短板依然較為突出,需要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創新提供與其相適應的實踐載體和制度安排,用改革的強勁「動能」,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水平的「勢能」。

11月25日,觀眾在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作品展上拍攝自動駕駛七模塊有軌電車模型。 新華社發(唐克 攝)

要辯證處理好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係,強調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不斷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封閉式創新,今後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但要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要不到、買不來,根本出路在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當然,也要不斷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加強科技交流合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戰中貢獻更多「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技術優勢」變為「市場優勢」。從供需關係看,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要形成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科技創新將是最有力的支點。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遇到了一些問題,關鍵是「卡脖子」技術問題,一些前瞻性、引領性的科技儲備還遠遠不夠。對此,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真正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路徑。

顧陽

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關注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等領域報導與研究。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經濟日報(記者顧陽)

監製/張益勇 新媒體策劃/李紅光 王玥 審核/閆偉奇

視頻製作/覃皓珺餘悅(見習)

視頻文案/時評融媒工作室馬洪超 徐達

相關焦點

  • 每周經濟觀察:用深化改革不斷提升創新「勢能」
    從航天探月到載人深潛,從5G移動通信到第三代核電,一系列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與航天相關的企業年註冊量首次突破1000家,2019年我國全年新增航天相關企業超過了2700家。客觀上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從動能轉化到勢能提升》
    作者:楊越明(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內容摘要: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之中,從推動文化「走出去」到實現文化「走進去」是重要的命題。本文借用物理學上動能與勢能的相互關係,來闡釋文化傳播動能轉化與勢能提升的內在關聯。一方面從國外受眾需求側,對「符號傳播與價值觀傳播」、「創意傳播與深度傳播」、「線上傳播與線下傳播」等三大傳播難點進行剖析,另一方面從供給側,提出運用比較思維、創意思維、長尾思維來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磁力勢能、彈性勢能、以及動勢能轉換力。
  • 40年特區深圳再出發,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
    首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打好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攻堅戰,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一是以主陣地作為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武漢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一牽動全局發展的牛鼻子,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激活科技創新活力烽火5G智造工廠。記者高勇 攝(資料圖)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快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武漢選準重點和突破口,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發展,從體制機制「下手」,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9月初,市委常委會審議了《關於推進開發區創新提升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
  • 第22屆中國科協年會圓滿閉幕 曠視付英波談AI企業創新的動能與勢能
    閉幕式現場,曠視總裁付英波作為唯一一名中國AI企業的代表,作了題為《中國AI企業科技創新的「動能」與「勢能」》的主旨報告,展示了在新基建與科創中國背景下,以曠視為代表的中國AI企業如何釋放動能、激發勢能,以「低門檻、真價值」落地生活生產空間,服務大眾。
  • 李志傑:將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黑龍江振興發展的兩次重要講話為科技創新指明了主攻方向。「哈爾濱市科技局要堅決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以科技創業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深化市校所合作為突破口,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高層次、一體化的全方位服務,加快將哈爾濱校所科技『勢能』轉化成全市經濟發展的『動能』,實現新常態下發展的『動力轉換』,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
  • 勢能向上,動能向前
    可見,品牌勢能是品牌和消費者相互造就的,如果二者在槓槓的兩端,消費者就是一塊壓艙石,認知價值下沉撬動品牌價值上升產生了勢能。二、品牌勢能有什麼用?品牌勢能不是說說而已,無論是對品牌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疫情爆發初期,要說哪個品牌感動無數人,那一定是五菱汽車。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也是創新主體和動力源泉。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 把勢能轉化為動能:責任地產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30.2平方米,居住條件和質量顯著提升,為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房地產發展注重速度、數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質量的同步提升。當前,高質量發展為各行各業提出了更多要求,房地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來自二〇一九央視財經論壇的聲音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初中物理教案:《動能和勢能》
    2、知道什麼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麼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象.6、通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象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像、歸納的能力.
  • 把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 作為科技資源富集的城市,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哈爾濱市持繼深挖科技富礦,不斷譜寫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將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華美樂章。截至目前,全市擁有高等院校51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517家、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6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50個,擁有兩院院士36人、R·D人員4.34萬人,高新技術企業774戶,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87家,今年1~9月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01億元,科技創新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 深化改革創新 臨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深化改革創新 聚焦服務保障  臨沂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近年來,臨沂市按照「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的定位,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初中物理《動能和勢能》 說課稿
    本節課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動能和勢能的影響因素,調動其學習主動的性的同時,提升實驗操作能力和嚴謹認真的鑽研態度。二、說學情(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因此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理解學生。同樣的,能量表示做功本領大小,可以用做多少功來衡量,物體「能夠做功」,並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接著是第二個知識點:動能以及其影響因素。我會出示圖片:流水發電,風可以推動風車,子彈可以擊穿木塊。讓學生歸納共同特點:物體均在運動。此時適時講解動能概念並提出問題:動能與什麼有關?
  • 化青春勢能為轉型動能
    常熟團市委開展崗位創效大賽推動青年建功成才蘇報訊(記者 薛卿)化青春勢能為轉型動能。近日,在常熟團市委開展的「崗位大練兵,目標大落實」2020年常熟市青年崗位創效大賽中,一批創新創效成果凸顯,一批實幹擔當青年湧現。常熟市廣大青年圍繞常熟「三增三進」發展目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青春力量。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動能和勢能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初高中銜接題——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①動能在初中我們學習了影響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即質量和速度。那麼,在高中我們會學習關於動能的計算公式,即動能表達式上圖公式在高中才會學到,Ek表示動能,m表示質量求(1)物體被拋出時重力勢能Ep和動能Ek1;(2)物體落地瞬間的動能Ek2例圖(1)拋出時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已知
  •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級《動能和勢能》
    2、知道什麼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麼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象。6、通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象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像、歸納的能力。
  • 兩倍速增長的騰訊雲 背後的勢能與動能
    騰訊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快速增長,背靠騰訊的集團優勢和技術儲備的勢能是第一個原因,而騰訊雲自身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戰略上不斷的變革和突破則形成了獨特的動能。如何理解騰訊雲?  看勢能 從支持業務到業務支撐  我們知道,騰訊雲本身就是騰訊公司多年來通過網際網路業務的實踐所積累的技術釋放。
  • 專訪豐厚資本譚群釗:產品的勢能主導與品牌的動能爆發
    產品勢能加速集聚  2016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約1023億,同比增長81.9%。2017年相比去年增長率將有所下滑,一方面是受到用戶規模的天花板限制,另一方面,國內手遊產品同質化趨勢嚴重,市場需要創新型產品的刺激。但隨著用戶的成長,用戶的遊戲習慣和付費習慣的逐漸成熟,用戶付費的意願和付費額度還會有一定上升,整體市場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