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不斷落地 廈門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

2021-01-21 南早網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廈門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推出提前撥付研發費用補助資金等強有力的幫扶措施,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我們享受到廈門市科技局提前兌現的研發費用補助,也享受到租金減免等專項政策。」廈門優迅高速晶片有限公司董事長柯炳粦告訴記者,得益於高比例的研發投入,該公司在2020年逆勢而上,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0%,利潤同比增長51%,納稅同比增長37%。「國家、省、市、區各級財政資金吃緊,但依然大力支持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特別是針對『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在解決『卡脖子』領域的技術攻關方面。這讓我們有信心在2021年繼續前行。」

一年來,廈門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數位化、智能化等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為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第一時間向5724家(次)科技企業撥付研發費用補助資金9.72億元,引導支持企業自主實施了1.3萬多個研發項目。」廈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如此,廈門市還支持領軍企業聯合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深入推進「三高」企業倍增行動。2020年1月至11月,新培育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74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52家,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0家。同時,加快發展5G、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千億元產業鏈群增加到9個,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聚焦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科技創新主陣地,廈門軟體園入選首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嘉庚創新實驗室首批7大項目群啟動,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廣州呼吸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在廈門設立創新型研究機構,同時引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不斷優化創新生態。

一年來,以「三高」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釋放出新動能,為廈門市復工復產、「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強勁支撐。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034.31億元,同比增長6.33%;實現營收2227.82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362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超過50%,211家同比增長超過100%。

相關焦點

  • 南安積極培育科技小巨人
    近年來,南安市通過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做好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培育工作、落實各級政策優惠等舉措,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高研發投入、高成長性、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2020年,該市已引進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促成上海大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設計創新中心等14個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9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3家。
  • 廈門去年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黃穎 曾廣明)冬日暖陽灑在廈門生物醫藥港,31個高質量項目不久前剛在此落戶,處處是產業鏈協同創新齊頭並進的建設場景;任意走進我市一家企業,專注於科技研發、技術攻關的身影隨處可見,不斷在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全市多個公共場所已用上機器人執行防疫、送物等工作,預示著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時代正在來臨……歲末年初,廈門處處讓人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活力
  • 山東124家企業入選第二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
    11月13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全國共有1744家企業入選。其中,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838)、煙臺艾睿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02)等124家山東企業進入榜單。目前,山東共有14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一批入選23家)。
  • 加快培育大連高成長企業 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11月25日舉行的「潛在瞪羚獨角獸企業專題培育工作推進會」上,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曹陽表示,公司作為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屬於中小微企業範疇,高技術服務業對客戶的需求依賴程度很大,對整個服務地區的經濟活躍度有很強的敏感性。因此,希望政府在稅費減免、企業創新、企業發展、平臺搭建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並加大監管力度,營造公平良序的行業發展氛圍。
  • 到2025年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廈門網訊(廈門市老科協供稿)在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的積極培育和扶持下,廈門市生物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海滄區為核心、其他各區錯位發展的空間發展格局,產業輻射和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到2025年,我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 愛爾家佳:小巨人「企業的快速成長之道」
    創新科技持續發力,研發成果落地生花。對於科創型企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才是企業發展的價值所在。對於一家科創型企業,如何從真正意義上讓科技改變生活,既是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企業的責任擔當。青島愛爾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科技型新材料企業,也在與市場的不斷磨合中,一方面,它以科技之槓桿,引領並帶動市場,為企業發展探尋快速成長之道,並成長為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另一方面以大格局思維,不斷拓展新材料應用場景,讓技術真正走向生活,在改善國計民生的同時,為多行業多產業鏈的發展升級提供「助力」。
  •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六安市的安徽省六安恆源機械有限公司、安徽應流航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和六安江淮永達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成功當選,實現六安市該項目「零突破」。
  • 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
    近日,根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實施辦法》(滬科合〔2007〕第012號)、《關於發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小巨人工程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經公開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名單。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項目清單。
  • 以產業集群為動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建材、化工、紡織服裝、紙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技改升級、智能改造,推動「老樹發新芽」。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化持續增長能力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500強、上市公司、行業龍頭,開展精準式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在招大引強上實現新的突破。引導存量企業通過技改、擴建等方式,新上項目,擴大產能,增加體量。
  • 省創業中心孵化出「科技小巨人」企業
    近日,省創業中心在孵企業南京圖泰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榮獲2020年度秦淮區「科技小巨人」榮譽稱號。南京圖泰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自2018年入駐以來,就獲得省創業中心的全方位服務和支持,經過2年多孵化,從一家缺乏智慧財產權的初創企業孵化成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
  • 助力廈門打造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6月7日,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舉行,落地海滄區的8個生物醫藥產業相關項目以電子籤約方式集中簽約。藉此東風,海滄區發布了重新修訂的《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廈門生物醫藥港集聚生物醫藥企業340家,產業規模達219.91億元。
  • 「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公布 擎朗智能入選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根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實施辦法》(滬科合〔2007〕第012號)、《關於發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小巨人工程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經公開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名單。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項目清單。
  • 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日,經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初核和推薦、行業協會條件論證、專家審核、公示等流程,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魯網11月30日訊(記者 劉亮亮 通訊員 王緒鵬)近日,經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初核和推薦、行業協會條件論證、專家審核、公示等流程,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 廈門全力加快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一山一水都是詩畫
    國內外700多位文化旅遊會展業界企業家、投資人應約而來,共享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共謀加快廈門文化旅遊會展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提出,要緊盯目標重點發力,在更高起點上把廈門建設成為新時代文化旅遊會展名城。這是續接大力招商引資、推動「三高」企業倍增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市的又一重大戰略安排,彰顯了廈門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信心和決心、方向和定力。
  • 廈門:金融政策吸睛 「虹吸效應」初顯
    全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吹響衝鋒號,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入駐廈門金融政策吸睛 「虹吸效應」初顯廈門日報記者昨日從市金融監管局獲悉,國慶節以來,陸續有幾十家本外地金融機構、知名企業通過網絡、郵件和熱線電話等渠道諮詢最新政策。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入駐廈門,廈門金融產業大發展的「虹吸效應」正在顯現。
  • 德清出臺新一輪「雙金雙銀」大企業培育發展政策
    浙江在線-德清新聞網12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曉燕)大企業,大貢獻。2019年德清縣7家「金象金牛」企業實繳稅金比2016年增長53%。數據的背後,政策引領、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不可忽視。
  • 成都高新區:企業梯度培育 產業節節拔高
    王 焱攝成都高新區以產業培育為核心,堅持市場化、精準化、精細化方向,精準匹配要素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等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聚集各類企業12.9萬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227家,上市掛牌企業145家……作為四川省成都市新經濟活力區和國際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載體,成都高新區是科技、人才
  • 量質並舉打造金融科技之城
    築巢引鳳優質金融產業集聚落地2020年作為全市的招商引資「攻堅年」,抓招商促發展成為市金融監管局的「優先工程」,堅持拓展招商和項目落地雙管齊下、拓展增量和激活存量雙輪驅動,形成全方位、立體化招商的強勁態勢,大力實施金融強市戰略,打造金融科技之城,以國際化高度、全球化視野加快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 「561」數字管理 鎮海打造人才企業全周期扶持鏈
    俞教授提到的扶持舉措,正是鎮海區近年來創新打造的561數字管理模式。通過聚焦人才創業項目成長周期,以「五位一體」政策鏈、「六個優先」培育鏈、「一企一策」升級鏈,打造全生命周期扶持鏈,助推人才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