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產業集群為動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圍繞工程機械、菸草、健康食品、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及電子信息等新興優勢產業鏈,堅持補短板與鍛長板相結合,實施「一鏈一策」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服務鏈深度融合,引導產業鏈向兩端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
加快建材、化工、紡織服裝、紙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技改升級、智能改造,推動「老樹發新芽」。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化持續增長能力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500強、上市公司、行業龍頭,開展精準式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在招大引強上實現新的突破。引導存量企業通過技改、擴建等方式,新上項目,擴大產能,增加體量。對億元項目、重大項目實行臺帳管理、掛圖作戰、一線調度,確保項目早籤約、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堅持項目為王、落地為金,細化任務分工,強化壓力傳導,形成新的「項目競賽」氛圍。
以特色園區為基礎,打造現代產業平臺。引導各園區培育「主特產業」,打造「鎮園之寶」,深化「結對合作」,推動「協同發展」,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力爭常德經開區、常德高新區產值超過千億、躋身全國百強;堅持集約節約發展,注重投資強度、畝均效益,盤活園區閒置土地、廠房等資源「騰籠換鳥」,變粗放式開發為精明式開發;完善園區規劃,推動產城融合,加強基礎配套,建好標準廠房,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和吸附力;深化園區改革,在權限下放、薪酬制度、選人用人、考核評價等方面創新實踐,形成更加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
以轉型升級為重點,提升經濟發展質效
堅持創新驅動、品牌帶動,支持企業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成果轉化,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破零倍增」三年行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加強質量體系建設,擴大品牌市場影響。
突出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廣應用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建設一批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加強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積極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加快節水、節能、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應用,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監察,實現集約節約、綠色低碳發展。堅決落實產業政策、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以服務企業為根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大力推進「1515工程」,重點扶持一批千億、百億、50億、10億體量企業;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開展上市企業、「小巨人」企業培養計劃,力爭每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培育省級「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五年內新增3家左右主板上市公司。
以「放管服」改革為契機,優化涉企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完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核心服務機構、創業創新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站式、一條龍」服務。
完善和落實惠企政策,採取降費減負、爭項爭資、個性獎勵、專項扶持等方式,支持企業發展。創新服務方式手段,搭建供需對接渠道,著力解決企業融資、引才等問題。
深入開展領導幹部、部門單位等聯企業和項目活動,實行「上門式」服務,為企業精準幫扶、排憂解難。塑造「德企」文化,倡導「德商」精神,推動企業家的培訓和交流。
(文章來源:常德日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