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姜國樂 王浩奇
1月4日,濟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總結全市「十三五」時期及去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今年任務。今年,濟寧將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動能轉換成效、釋放內需潛力、推動城市建設和都市區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引領區、推動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築牢安全發展底線十項重點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濟寧建設現代化強市的起步之年。濟寧將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聚焦「五個濟寧建設」「八個強市突破」,推進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治理現代化,深化提升「1+233」工作體系,實施「十大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取得突破」邁進。
新的一年,濟寧將把科技創新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素,加快布局以高新區、顏店新城、任城區、太白湖新區為軸線的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創新谷」核心作用,強化人才、平臺、企業三大支撐,推進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對外開放創新、企業管理創新和城市管理創新。圍繞提升動能轉換成效,當地將加快煤電機組優化整合,持續整治取締「散亂汙」企業,完成省下達的能耗「雙控」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緊盯「231」產業集群,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群長+鏈長」制,搭建群鏈創新大平臺。加快煤炭產業轉型,加快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十百千」技改工程。
釋放內需潛力方面,濟寧今年將精準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先進位造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補短板工程「三大領域」,拓展招商引資、政府投資、民間投資、直接融資「四種渠道」。提升傳統消費,鼓勵發展雲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研學遊、醫養健康等重點服務消費。推進兗州鐵路口岸和航空口岸開放,把京杭大運河打造成高效、環保的黃金水道,加快形成鐵水聯運、港城聯動的新發展格局。為推動城市建設和都市區融合發展,當地將繼續推進中心城區「一二三四」重點建設任務,壯大區域發展的龍頭帶動力。構建安全暢通、集約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
打造鄉村振興引領區,濟寧將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和更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培育農業全產業鏈,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新建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片、示範鎮、示範村,啟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構建新型農村經營體系,引導支持金融、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業農村建設。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抓好黃河灘區「三區」同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為更好推動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濟寧將實施文旅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打造孔孟文化軸、運河文化軸「兩軸」,「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一街」,尼山聖境、太白湖兩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魯源小鎮、南陽古鎮兩個特色鎮。加強古城保護,抓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做大做強孔子文旅集團,放大尼山聖境項目引領帶動效應,高標準推進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配套提升工程規劃建設。
圍繞深化改革開放,濟寧新一年將爭創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示範區,同時深化國企改革,鞏固「三大瘦身行動」成果,「一企一策」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跟著產業走機制,全面放開市場準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進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加快兗州國際陸港建設,加密「兗歐班列」班次,提質發展高新區中日韓、兗州中歐國際合作產業園區。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力抓好汙染減排、環境治理、源頭防控,啟動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科學謀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實施環城水資源淨化區(十二明珠)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南四湖汙染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專項行動」,持續發力補齊教育短板,提速推進市公共衛生「五大中心」,把資金更多地投向貧困群眾,投向東部山區、黃河灘區、南四湖區,投向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過程中,濟寧還將正確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築牢金融安全的底線、生產安全的底線、公共安全的底線、社會治理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