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昌樂縣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破立並舉」邁新路
11月20日10:30,一聲巨響,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高達125米的煙囪轟然倒地,順利定向拆除。這支相當於40多層樓房高度、方圓數公裡的「方位針」退出歷史舞臺。
不久前,煙囪下年產50萬噸焦炭的焦化生產線主體被拆除,山東濰焦集團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約兩億元、減少產值近10億元。
有人用「壯士斷腕」形容此舉的魄力,殊不知「不破不立」。這背後是昌樂縣深入貫徹省、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部署,嚴格落實省、市焦化高質量發展政策要求的決心,以及推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僅用3天完成焦爐關停任務,4個月內完成了4.3米焦爐主體拆除,獲省高耗能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獎補資金2250萬元,為企業下一步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空間和資金支持。」昌樂縣朱劉街道辦事處主任張立軍告訴記者,這座焦爐關停後,每年可節約標煤6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5噸、氮氧化物排放50噸,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無可估量。
昌樂縣首陽山區域礦坑生態修復現場,為加快山體修復,該縣在濰坊市率先應用客土噴播技術。陡峭的山坡上,用錨杆固定絲網,再將基質與草木種子混合噴播在巖石表面,形成草木混合的「植生毯」,裸露山體瞬時披上綠裝。
為山體著綠裝,僅是區域美化的一小步,產業轉型才是當地走出的堅定步伐。近年來,昌樂縣堅定不移地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堅持「產業強縣」不動搖,突出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工業生產平穩增長。
一邊是傳統產業的轉型:造紙包裝、裝備製造等6大主導產業高質提升,鑄造、織帶等7大特色產業乘勢發展;一邊是新興產業強勢崛起,圍繞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三大新興產業,組建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心、新材料產業發展中心、高端裝備產業發展中心……
1月-10月,昌樂縣25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兩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佔濰坊市製造業項目的五分之一;5個項目入選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15個項目入選市重大、重點項目;14家工業企業進入濰坊市百強。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投資20億元的中德產業園、投資5億元的匯鋒新材料等新產業項目成功落地;比德文成為全市首家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已正式投產;上海交通大學——山東濰焦材料創新聯合研究中心落戶昌樂。
此外,「兩化」融合實現新突破,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牛卡紙生產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成功申報山東省第二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企業及項目,完成投資4000餘萬元,5G配套建設159處;推動「企業上雲」76家,建設5G站點65個,爭取年底前實現縣城主城區和重點區域5G信號全覆蓋。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