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新舊動能轉換的春潮正在山東聊城湧起,這裡的有色金屬企業在探索、在破題。
在聊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企業獲得感得到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祥光銅業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感受到了來自於「娘家人」的關心支持,增強了發展信心和幹勁兒。近年來,祥光銅業主動求變,自我加壓,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環保、智能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全新路徑,為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增添了神來之筆。
從「引進來」到「輸出去」六排道軌的祥光專用鐵路線和京九線相通,一列火車自青島港開來,直接進入銅精礦倉庫,行車隨即動作起來,用巨大的抓斗把精礦卸下;旋浮冶煉系統吃進精礦,圓盤澆鑄機吐出陽極銅板,再經過7天的電解,形成金燦燦的陰極銅板。這是記者在祥光銅業看到的一派繁忙的生產場景。魯西平原,沃野千裡,以農業為主的聊城市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祥光銅業從建廠之初,就本著「生態銅企」的環保初衷,打造綠色冶煉的「祥光樣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新鳳祥集團董事長劉學景深有體會地說:「環保是企業的第一社會責任,環保能不能做好,關鍵看兩點,一是技術工藝要先進,二是要在投入上捨得花錢。」步入祥光熔煉車間,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旋浮冶煉系統前,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每小時平均處理260噸銅精礦的旋浮熔煉爐是目前全球單系統產能最大的銅冶煉系統,已經突破了年產40萬噸陰極銅的設計值。近年來,祥光依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等一系列創新平臺,加大產學研力度,與中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通力合作,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祥光自主研發的旋浮銅冶煉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獎金獎。
從一期的引進消化,再到二期的自主創新,生產效率提升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產能產量翻倍了,憑藉技術創新的源頭活水,祥光實現了「中國創造」的技術飛躍,打破國外對銅冶煉核心技術的長期壟斷,使中國銅冶煉技術躍升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祥光已向國內多家企業成功輸出專有技術,美國肯尼科特銅冶煉廠也確認購買祥光專有技術。「引進來」變為「輸出去」,正是祥光新舊動能轉換的放大效應。打出環保「組合拳」在祥光兩轉兩吸制酸設備現場,一排排酸罐矗立,現場聞不到一點異味。99.95%的轉化率,低於50mg/m的SO2排放濃度,99.9%的硫總固化率……這一組組數字可圈可點,成為祥光銅業引以為豪的環保窗口。「三廢」治理一直是困擾銅工業發展的瓶頸。祥光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催生科技成果,闖出了一條生態環保的銅工業發展新路子。祥光銅業採用鳳祥屠宰生產線的汙水處理後的中水作為生產用水;接觸物料的廢水處理達標後作為爐渣的冷卻水;四個雨水收集池總容量達1.7萬立方米,全廠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8.5%以上。生態冶煉,綠色祥光。祥光銅業安全環保部負責人說:「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這十二個字涵蓋祥光的環保舉措。」祥光用於環境保護的總投入達9億多元,「三廢」全部吃幹榨淨、變廢為寶,祥光正在進行著自我革新和動能突圍,形成了一條生態環保、節能高效的銅工業綠色發展之路。
擁抱「智造」疾步爭先祥光銅業電解車間內,銅板浸在720個槽內正在進行電解,七天後,一批陰極銅板將從這裡析出。繁忙的車間內,操作工在控制著EPCM機器人剝片機組,他調整著機器人的角度、力度和速度,按下按鈕,靈動的機械手臂快速剝出銅板。該車間機器人剝片機組,使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5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祥光銅業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的「兩化」融合,全面實現能源智能化管理,建成了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第一家能源管理中心,實施集中化、動態化的智能化管控,年綜合節能量達2.85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6.058萬噸,已被工信部確定為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範項目。
智能化帶來的不僅是祥光陰極銅品質的提升,更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全球發展浪潮中站穩腳跟、疾步爭先,增添了新的競爭優勢。「有色金屬行業環保標杆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祥光依託世界領先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旋浮銅冶煉技術和綠色環保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奏響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激昂樂曲,成為聊城乃至山東省銅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利器。未來,祥光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智慧祥光、綠色祥光和海外祥光,力爭成為中國工業轉型時代標杆、世界銅冶煉創新標杆,打造千億有色金屬產業,致力於成為世界級礦冶一體化有色金屬產業集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