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的大叔的 第1069 篇原創文章
文末留言也不送新書《刷屏》了,因為斷貨了
星巴克的貓爪杯,火了。
具體點評之前,大叔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叔的丈母娘,有一年去土耳其旅遊,給我帶回來一個禮物,印有土耳其英文的星巴克杯子。作為一個直男,我其實有點難理解,看到貓爪杯如此火,也終於解開了我的心結。
貓爪杯為什麼突然一下子就火了?
下面是分析。
1、其實星巴克官方也很懵逼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就是星巴克的真實表現。
從傳播此事的投入量級來說,大叔翻了星巴克本次推廣的所有素材和渠道發現,只有在26號開售當天,@星巴克中國 在其官方微信的第五條,注意,是第五條,發了一條預售的消息而已。
星巴克的小夥伴也明確告訴大叔,對於本次櫻花系列產品的推廣,一切都是固定套路,沒有額外購買任何一個廣告位,更不用說花錢買kol軟文了。
貓爪杯意外火了之後,星巴克的官方微博反映還算快,在當天中午11點就更新了微博回應此事,並持續更新微博說明補貨進度。
2、到底是不是飢餓營銷炒作?
據大叔了解,星巴克的櫻花系列雖然比其他系列更受歡迎,但最近幾年,從來沒聽過為了一個杯子,顧客凌晨排隊的,還在門店裡打架。所以,星巴克也就按照以往的套路,給每個門店鋪點貨,保證線下的同步上市。
<iframe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origin=https%3A%2F%2Fmp.weixin.qq.com&vid=n0842de6ei0&autoplay=false&full=true&show1080p=false&isDebugIframe=false" width="590" height="331.875" frameborder="0"></iframe>
大叔一度認為是飢餓營銷。
因為此事經過社交媒體熱炒之後,迅速被貼上了幾個標籤,比如#黃牛賣高價#、#顧客為杯子打架#、#顧客為買杯子凌晨排隊#,26號當天,在微博上還有一個視頻集合,將以上畫面做了一個集合,有兩個男的互相推搡,還有一個操著西安口音的一男一女打起來了。緊接著,就是貓爪杯在閒魚和淘寶被賣高價的淘寶套路借勢新聞「接力」,更是印證了杯子的火爆。
作為網際網路公關,對這樣的套路有些熟悉,大叔一度認為,這幾個打架視頻可能是前幾年的,只不過被移花接木到了搶購貓爪杯上,或者是視頻拍攝是一次有預謀的拍攝,就為了製造這個杯子搶手的現象,顧了倆人去搶杯子,但經過一番搜索和研究之後,至少目前,大叔並沒有發現這個視頻有明顯的硬傷。
3、ugc和#打架#標籤才是幕後推手
在抖音,#星巴克超萌貓爪杯#的話題已經有280萬次播放量,大家紛紛秀出自己買的貓爪杯。甚至還有人為了點擊量,把貓爪杯砸了。
在微博,#星巴克貓爪杯#的話題量接近7000萬,比星巴克自己打造的#貓爪杯#的話題高出近一倍,網友自己拍攝的通宵排隊和店內打架的視頻一段接著一段出來,有一位網友就做了一個剪輯,給這個定了性:為了一個杯子竟然打了起來,這哪是貓爪杯,這是聖杯!
@江蘇網警 也來蹭熱度,提醒顧客不要在店內打架。也順便幫忙助推了此事。
在淘寶,黃牛有利可圖,當然賣力地去搶完之後趕緊掛網,就和當年小豬佩奇的那個吹風筒一樣,反正要驗證這個話題或者產品火不火,看看淘寶有無複製品或者翻好幾倍賣高價,就知道了。
其實,黃牛黨的加入,不僅讓話題更火,反而成為星巴克一個危機公關,因為用戶開始指責和質疑官方有貓膩,在故意飢餓營銷,好在星巴克現在和淘寶有深度合作,迅速在天貓原價開售貓爪杯,被一搶而空。
所以,ugc才是這次刷屏事件的真正幕後推手,如果我們忽略不計星巴克自己官方的幾條微信和微博的推廣,貓爪杯的火爆,全靠來自微博、抖音、小紅書和淘寶的普通用戶,而在話題層面,「打架」+「凌晨排隊+」黃牛加價「這三個標籤成為關鍵,有點像搶春運的火車票。
4、不需要營銷,好的產品自己就能刷屏
這是大叔在新書《刷屏》裡的觀點,也是刷屏的6個套路之一:產品刷屏。貓爪杯的案例復盤,再次證明此事。
大叔的好友、知名社會化營銷大咖「蒙古大夫」認為,貓爪杯火爆的核心原因是:可愛,因為可愛就是流量,可愛就是銷量,而可愛的商品,可以成為用戶在社交媒體分享的「貨幣「,大家過去喜歡在朋友圈曬貓,現在喜歡曬貓爪杯。
他還引用了「可愛經濟學」提出者Dr.Mongolia的觀點:經濟大環境越是蕭條,可愛型的產品越是有逆勢增長的潛力。他還舉了另外一個人例子,就是同樣呆萌可愛的熊本熊。
大叔部分認同大夫的觀點,怎麼說呢?從產品角度,貓爪杯確實非常有特色,不僅僅是造型可愛,更關鍵是倒滿粉色的牛奶之後,仿佛一隻可愛的貓爪出現在了杯中,活靈活現,可以說這個杯子把貓的可愛做到了極致。
所以,星巴克堅持20多年,每年推出大量極具創意的杯子,非常好地豐富了咖啡品牌的精神,終於在貓爪杯上引爆,這就是大叔常說的,爆款的出現,是必然當中的偶然,我們不能只看到偶然。
在產品已經具體引爆社交媒體的潛力的前提下,我們同樣不能忽視ugc內容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話題對此事的推動力,正是二者的自然結合,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星巴克的公關或者新媒體營銷團隊做了哪些貢獻呢?實際上,並不多,可能還不如哪些把貓爪子放到杯子裡的網友。
這件事再次印證了大叔的一個觀點是:素材即刷屏,這裡的素材包括好的產品,也包括好故事,核心是內容,內容不行,花再多力氣和費用,都是徒勞,因為在移動社媒時代,人才是最重要的媒體,一個普通人不會為糟糕的內容埋單,機構和平臺才會。
歡迎你留言區討論一下,這事真的挺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