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當地時間12月1日報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日宣布,計劃拆除位於其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一處射電望遠鏡,該射電望遠鏡俗稱"天眼",目前已出現倒塌情況,主要被用來探測地外小行星和脈衝星。
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陸續傳出該"天眼"受損的消息,報導稱,正是此前發生的兩次重大電纜故障才導致"天眼"倒塌。上個月中旬,負責"天眼"管理的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曾表示,由於擔心這些破壞最終會導致"天眼"出現結構性的崩潰,決定停止使用並著手進行拆除。
提起"天眼",國人並不陌生,在我國貴州省就有一處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單口射電望遠鏡,口徑比美國這處已經坍塌的"天眼"多出195米。由此,中國"天眼"將成為全球唯一體量如此之大的單口射電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早前一篇關於我國"天眼"的通訊中寫道,自今年1月11日通過驗收正式服役以來,已累計發現超240顆脈衝星。同時,"天眼"還為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基於"天眼"提供數據發表的論文多達40餘篇。
但美國"天眼"的未來卻十分暗淡,由於在今年8月和11月初兩次出現電纜斷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認為其需要退役,並表示由於出現大面積的損壞無法將其修復只能拆除。
此舉隨即遭到很多美國科學界人士和官員的反對,甚至還有為數眾多的人發起請願以阻止拆除計劃,報導稱,截至到本月1日,目標5萬人的請願活動已獲得3.7萬人的聯署支持。
美國高級氣象學家馬託雷爾1日曾公開表示,官僚主義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行動遲緩最終導致了美國"天眼"如今所面對的局面。馬託雷爾指出,在剛剛過去的幾天裡,馬託雷爾和他的同事們發現更多的電纜正在破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天眼"計劃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不久前曾宣布,2021年,中國"天眼"將向全球開放,供各國科學家使用,讓"天眼"為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中國的開放態度很有可能成為美國趁機"佔便宜"的理由,畢竟美國這種做法已早有先例。早前,中國"嫦娥5號"成功發射,美國聯邦宇航局(NASA)按慣例發文祝賀,只是在文章中還有著一段別有用心的文字,NASA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共享有關數據,以便世界增進對月球的認識。
文/海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