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崔靜、劉奕湛)登錄網頁,輸入發明名稱、發明人、申請號等關鍵詞,回車……專利信息在幾秒鐘內呈現在面前。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讓曾經繁瑣的專利檢索變得「輕而易舉」。
據介紹,這一系統收集了世界80個國家和專利組織的4000萬件英文專利數據,以及自1985年以來的200多萬件中國專利數據。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檢索需求,提供快捷檢索、表格檢索和高級檢索等多種檢索方式。
檢索人可以通過輸入發明名稱、申請人、發明人、申請號等信息,搜索所需的專利文獻,包括發明創造的技術內容描述以及相關示意圖、流程圖、線路圖、數據圖表等。此外,還提供中國專利法律狀態檢索、IPC分類查詢和導航、數據統計和打包下載等功能。
「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的開通,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向社會公眾提供優質、便捷專利信息服務的新舉措,它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公眾對國內外專利信息檢索的需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楊鐵軍說。
為便於向公眾提供專利政策與事務諮詢服務,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於當天掛牌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客戶服務中心,將通過電話、郵件、信函等方式,無償向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及公眾提供諮詢服務。
企業老總談智慧財產權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劉奕湛、崔靜)保護智慧財產權,近年來成為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4月26日,是第七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了第二個「公眾開放日」活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林炳輝與重點行業企業負責人就「自主創新與智慧財產權」進行了訪談。
將智慧財產權奉為公司「生命」
中星微電子公司副總裁楊曉東介紹,公司在創立一開始就組織了一個專利小組,「對於我們沒有工廠的設計公司來說,公司的價值除了員工以外就是智慧財產權。」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星微電子的很多產品都實現了同行業的第一。楊曉東說,在這個行業,如果不做一些新的東西,就沒有生命力。
如今,中星微電子公司已經申請了900個專利,被授權200多個專利。
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業務管理部副部長張茂於評點說,中星微電子的成功正是得益於抓住了創新的「點」和「面」的關係,也就是抓住自己認為有空間的、可以突破的技術領域,進行攻關,逐漸以點帶面,在資金、市場、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方面逐漸從小到大,而不是在開始階段就追求大而全。「企業應該尋求符合自身情況的制高點。」
「鐵盒子+鐵公雞」時代已經過去
中國最早的貨櫃專業生產廠中集集團,曾被網民評價為「鐵盒子+鐵公雞」,中集集團副總裁吳發沛解釋說,「鐵盒子是說我們的產品沒什麼技術,鐵公雞指的是分配方面。」
吳發沛說,經過15年的積累,中集集團提出了自主創新的新理念——引進消化,改進創新,自主創新,再到技術創新。
作為一個冷藏貨櫃生產企業,中集集團最初買德國企業的專利使用權,從每個箱子最多要支付130美元,到基本掌握整個冷藏箱製造的全部技術,將每個箱子的專利費降至35美元,直至佔據全球冷藏箱產業一半以上的份額,中集集團的成功之路都繫於不斷進行改進創新。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副主任廖濤說:「擁有了自主創新的技術,我們就和對方有一個談判餘地,就可以把我們的許可使用費相應降下來。」
我們不能走簡單仿製的道路
魯南製藥集團副總經理李冠忠說:「製藥行業在專利工作方面非常薄弱,甚至好多企業創新意識、專利意識都比較淡薄。近幾年來,中國醫藥行業不斷傳出一些涉嫌仿冒國外製藥的消息,我們不能走簡單的仿製道路。」
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司副司長毛金生建議說:「我國製藥行業,特別是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企業,應當加強原料藥的研製,也就是說在重視消化、吸收、創新的基礎上,加強原始創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才能爭取到最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