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通專利數據服務系統 提供中美等五局數據

2021-01-21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11日訊(記者 姚慧婷)記者從專利信息資源開放新聞發布會獲悉,國家知識產權局10日正式開通了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在會上介紹稱,該系統將免費為社會公眾提供中、美、歐、日、韓五局現檔專利數據的下載和更新。據了解,試驗系統開放的專利現檔數據約佔世界專利現檔數據的80%。

  11月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製造」,明確要求向社會和特別是創新者免費或低成本提供智慧財產權基礎信息。

  甘紹寧指出,專利信息資源公開將有效地保障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激發市場活力,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家知識產權局此次開通的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將免費為社會公眾提供中、美、歐、日、韓五局現檔專利數據的下載和更新。試驗系統開放的專利現檔數據約佔世界專利現檔數據的80%。

  「開放專利信息資源,是國家知識產權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滿足社會需求的具體舉措,是努力推動我國由智慧財產權大國向智慧財產權強國轉變的基礎措施。」甘紹寧稱,當前,我國正處於「三期疊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放大的階段,跨越這個階段,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驅動發展。

  他認為,開放專利信息資源,一方面可以使創新者及時掌握世界高科技研發及產業化最新動態,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服務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公眾對專利審批流程的監督,有助於提高專利審查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專利審批的公信力,推進政務公開。建設法治政府。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自動化部部長錢紅纓在發布會上進一步表示,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是全球各智慧財產權機構中第一個在提供本國專利基礎數據基礎上,向社會公眾提供外國專利基礎數據的平臺。錢紅纓強調:「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的註冊、使用及數據下載在試驗期間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是完全免費的。」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認真聽取社會機構反饋的需求,細化各項措施,不斷完善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努力形成專利信息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共同發展、互為補充的良好局面。」甘紹寧稱。(中國網財經中心)

相關焦點

  • 國家知識產權局開通「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馬麗)國家知識產權局昨天宣布開通「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表示,將免費為社會公眾提供中、美、歐、日、韓五局的現存檔案專利數據的下載和更新。據統計,已開放數據約佔世界專利現檔數據的80%。
  • 關於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中提供中國標準化著錄項目等數據的通知
    自2016年4月20日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通過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提供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標準化著錄項目數據、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公告標準化著錄項目數據、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標準化著錄項目數據、中國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公告標準化著錄項目及切圖數據、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標準化英文著錄項目數據、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標準化英文著錄項目數據
  • 關於進一步擴大專利數據開放範圍並優化服務的通知
    為進一步優化智慧財產權創新環境,滿足社會公眾及創新主體對智慧財產權數據的需求,提高社會公眾獲取數據的便利性,提升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優化服務,擴大專利數據開放範圍。自2019年11月20日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在專利數據服務試驗系統(http://www.patdata.cnipa.gov.cn,下稱「試驗系統」)中增加中國發明專利法律狀態標準化數據、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法律狀態標準化數據、中國外觀設計專利法律狀態標準化數據、中國專利覆審案件審查決定數據和中國專利無效宣告案件審查決定數據5種數據,試驗系統可為公眾提供下載的數據種類將增至34種,具體參見系統中的
  • 智慧財產權基礎數據如何獲取?|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_網易訂閱
    ,系統依託豐富的數據資源,向社會公眾提供了簡單、方便、快捷、豐富的專利檢索與分析功能。  2.新一代地方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地方站點)  系統介紹:新一代地方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以下簡稱「新一代系統」)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提高地方專利信息服務能力而自主建設的信息服務系統。新一代系統由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提供數據資源,目前已在27各省市地方站點進行部署,向公眾提供免費、專業專利檢索及分析服務。
  • 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崔靜、劉奕湛)登錄網頁,輸入發明名稱、發明人、申請號等關鍵詞,回車……專利信息在幾秒鐘內呈現在面前。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讓曾經繁瑣的專利檢索變得「輕而易舉」。    據介紹,這一系統收集了世界80個國家和專利組織的4000萬件英文專利數據,以及自1985年以來的200多萬件中國專利數據。
  • 中美印三國主要數據對比:中國實物GDP已達美國兩倍!
    中美印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個大國,三國人口加起來足有31億,佔全球總人口的一半!三國綜合國力到底如何?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數據入手,看看三大世界強國成色!12、發明專利申請量中國124.5萬件>美國29.4萬件>印度1.49萬件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專利申請國,佔全世界的55%。看了印度的數據我笑了,就這還敢嘲笑中國人沒有創新?
  • 專利外觀設計檢索查詢
    2010年之前,我國的專利審批還是以紙件審查為主,每個審查員的辦公桌上都堆滿了厚厚的專利申請文件。每天,這些紙件案子都要靠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工作人員用小推車運送到不同的審查部門,成為了局內一「景」。隨著2010年2月10日中國專利電子審批系統(E系統)開通運行,專利審查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服務17年!中美海底光纜「退休」亞太直達海纜「接棒」
    日前,傳輸容量達54T的亞太直達海底光纜系統(APG)在上海正式開通,服務了17年的中美海底光纜系統(CUCN)也正式宣告「退休」。至此,中美之間和東亞各國之間的通信容量和通信速度將步入一個新臺階。意義重大承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海底光纜系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建設。
  • ...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上線 可查詢災害前後遙感數據集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運維的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聯合發布「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cddr),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
  • 寶安:「大數據+智慧化+暖服務」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通融整合大數據織密一線「防控網」一是搭建統一數據服務平臺,率先理順寶安區級疫情數據歸集渠道,打通公安、衛健、市政數局等數據接口,同步接收入庫各路數據650萬餘條。二是快速研發防疫信息系統,同步研發疫情採查、自主申報、信息分撥等6個信息系統,形成「採集—分撥—核查—服務—統計分析」閉環管理與運行,減少多頭填報、重複填報,解決基層防控填報信息不規範、人員數量不準確、重點管控不精準等痛點難點問題,有效提升數據採集質量和效率。
  • 中國專利查詢系統11月29日正式推出英文版界面
    為了滿足專利審查業務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實際需要,以及國內外用戶日益增長的查詢需求,在第六屆中國專利周開幕之際,中國專利查詢系統11月29日正式推出英文版界面,以進一步促進專利信息和審查信息的傳播與共享,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服務水平。
  • 國內首家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在東營市老年大學上線開通
    山東老年大學副校長傅立民、宋正寬出席儀式,東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幹部局局長張增國主持開通儀式。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信息化平臺系統,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系統鏈5G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
  • 南海區海洋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上線
    12月12日,南海區海洋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正式投入使用。該平臺由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所屬南海信息中心建設,實現了南海區海洋大數據的集中管理、「一張圖」展示、在線製圖和數據共享服務,將推進南海區海洋數據資源整合,更好地為相關單位提供大數據支撐。
  • 中國專利查詢系統增日、韓、德、法、俄語種界面
    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專利查詢系統繼推出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界面後,再次新增日文、韓文、德文、法文、俄文5個語種界面,並於「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正式開通。至此,中國專利查詢系統8個語種界面已全部上線運行,基本覆蓋了全球主要創新主體及在華專利申請量較多的國家和地區所使用的語種。
  • 「龍貓數據」利用完善系統和高效管理為市場提供專業AI數據服務
    來源:創業邦利用專業的數據對不同應用場景的設備智能化提供幫助,這是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數據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之一。人工智慧產業中的數據服務環節日趨完善,有報導顯示,2019 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05.5億美元,其中基礎服務市場規模約為21.1億美元,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數據服務。整個市場在多年前就有了對數據服務的需求。
  • 數谷巡禮|高登世德:用大數據為國內金融機構提供優質資產證券化服務
    ,為國內多家金融機構提供了優質的資產證券化全鏈條工作服務。上午十點,走進貴陽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合作金融機構的收益分配核算及報告生成等工作,提供資產證券化管理自動化系統服務和數據服務。這些服務可以解決目前國內證券化信息技術無法滿足的海量資產、複雜結構證券化產品的管理、設計、定價、收益分配計算等需求,這也是目前國內一流的金融IT技術解決方案。
  • 中國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網站「天地圖」正式開通上線
    「天地圖」可以向社會公眾提供權威、可信、統一的在線地圖服務,是中國區域內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最全的中國自主的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網站,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地圖」的正式上線,標誌著中國測繪服務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由離線提供地圖、數據服務向在線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的根本性轉變,將極大地促進地理信息資源的社會化應用,對於發展地理信息產業、促進中國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
  • 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上線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近日已上線,可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目前,該網站可提供鄱陽湖、巢湖、太湖等區域的64個基礎地理數據集、9顆國產高解析度衛星的災害前後遙感數據集、3期覆蓋長江中下遊幹流及主要湖泊的哨兵一號衛星10米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SAR)影像一張圖產品,以及全國汛情動態監測信息等數據資源,總數據量達到557GB。該網站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運維的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聯合建設。
  • 中美首條海底光纜開通 青島為北方唯一登陸站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中美首條直達海底光纜的開通,將使青島成為我國北方唯一一個國際海底光纜登陸的城市,」10月11日,青島網通有關人士表示,經過一年的建設,包括青島在內共計有5個登陸點的首條中美間直達海底光纜已正式開通,這表明,今後青島市民上網的網速更快、打國際長途電話更容易
  • 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上線 可查詢災害前後遙感數據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運維的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聯合發布「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cddr),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